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村民选举权的研究过分注重选举本身的政治标识,脱离了中国自身生动活跃的社会场景,忽视和缺乏对村民选举自身法理精神的深刻探讨和深度挖掘.选举权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保障的基本权利,是村民自治权的重要内容,是一种特殊的选举权,深藏着丰富的宪法价值;在中国现实的政治场域中,村民选举权是政治权利的村庄表达,蕴含着深刻的宪政精神.  相似文献   

2.
选举制度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民主权利。公民选举权的实现需要选举制度保障,而保障公民的选举权是选举制度产生和嬗变的历史动因,也是选举制度发展的价值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公民选举权有了更切实的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民在行使选举权时还受到了诸多制约。因此,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吸收国外成功的经验,参照有关国际法律的规定,不断丰富公民选举权的内容,拓展其范围,创新其实现形式,完善选举制度,强化其保障措施,仍然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和人权保障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期,在自由党的衰落以及妇女选举权运动的背景下,伯特兰·罗素曾积极进行英国的妇女选举权实践.这表现在:一方面罗素加入全国妇女参政协会联盟.在该组织中,罗素参与温布尔登的议员补缺选举、阿斯奎斯代表团支持妇女选举权的工作以及定期参加全国妇女参政协会联盟委员会会议.而另一方面对妇女社会政治同盟来说,罗素除了谴责它的暴力策略外并没给予过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城市农民工选举权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农民工既没有参加居住地或工作地的选举,也没有参加户籍所在地的选举,致使其选举权难以实现.城市农民工能否方便、有效参加选举是当前选举工作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状、剖析原因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赋予他们参加居住地或工作地的选举的权利,且无居住期限的限制,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是否需要对候选人资格条件附加额外规定、是否需要对委托投票进行规制是两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一对完整的政治权利,选举的价值偏好不应该由政府规制,而是应该经过多数选民的投票结果来体现,选举中除了遵循国际通行的"必要的规制"外,不必对候选人资格条件附加额外限定.委托投票不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而是关系到政治信任、选举质量和民主习惯的重要程序性问题,因此,必须对委托投票进行统一、严格、明确的规制.  相似文献   

6.
选举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长期以来,理论上对这项权利的研究不够广泛和深入,其主要表现为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主体统一”的误区,二是客体范围狭窄的误区,从而使法律实践和社会实践遭遇难解之惑。特别是由于客体的局限性,致使学界视野几乎滞留在了选举国家权力机关这个范围,忽视了对其他公共职务选举的研究,也使得人们对选举权的认识多半局限于我国《选举法》的范围。本文旨在对选举权的误识予以廓清,重新诠释选举权。为此,提出了“宪法性选举权”和“普通法性选举权”的概念,希望凭此纠正理论上存在的偏差,并为实践中解决类似问题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行宪"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行宪"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此次选举采行大选区制,选出760名立法委员组成"行宪"后第一届立法院.普选产生的立法院,在委员学历、区域分布、资历背景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立法院的功能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次选举虽赋予了妇女选举权,但由于国民党采用多种方法操控选举,成为了实施民主宪政的包装.  相似文献   

8.
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民会议代表选举相比清末和北洋时期的全国普选有重大的倒退.国民党内执政派系将此次国民会议视为给自己加冕和强化自己武力统一合法性的机会,未有扩大政治参与,与党内外精英分权的想法.参加国民会议的合法政党只有国民党一个党.公民的选举权获得要经过党部的许可.选举机构中没有其他群体的代表,只能体现国民党的意志.选举投票时采取记名投票法,便于选举操纵.党部对选举过程进行了控制和干预,选举自由度很低.这样的选举丧失了民主的精神,它本身也成了新的反蒋借口.  相似文献   

9.
村民选举资格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村民自治中的选举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村民选举资格制度方面各地设置了许多障碍,如户籍、居住期限、村民义务的履行、原居住地资格证明等,这些限制性条件的规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民权利的行使.确定村民选举资格的关键在于实行政治权利与经济权利相分离,而要维护和保障村民选举权就必须对选举人与候选人资格分别规制,并以居住地作为行使选举权的地域条件,在村民选举权受到损害时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0.
一苏联苏维埃选举制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行有资格限制的阶段。这一阶段从1918年起到1936年止。根据1918年宪法,苏维埃选举权只有劳动者才能享用。7类人,其中主要是占人口2~3%的剥削阶级分子被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反革命分子也被褫夺政治权利。城乡代表选举的名额比例是5:1,即城市选民25,000人选派代表1名,乡村居民125,000人选派代表1名。选举是种多级制。村、镇、市和市辖区一级的苏维埃的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乡、县、郡和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是间接选举产生  相似文献   

11.
选举权的村庄意义——来自单位制视角的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淼 《社会科学》2003,(2):71-78
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建国后所实行的社会单位化管理体制在农村的延续,它既是村民居住的地域性社区单位,又是集体所有制在村庄的承载体。这种性质决定了,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的选举权不是一般的居民对社区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利关系所能涵括的,它具有更为丰富的、来自中国单位制的意义:一方面,村民的选举权是民主国家中公民对公共权力的基本权利在最基层社区的实现,具有民主的一般意义;另一方面,它是村集体中所有者经济权益的政治表达,是产权关系的另一种形式。村委会选举权的这种双重性,既是单位制下村委会性质的反映和要求,也是造成目前村民选举权行使出现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选举法》第四次修正案在保障公民选举权有效实现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保障公民平等选举权,提高代表和选民之间的利益关联度,以及更有利于流动人口参与选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1 巴黎公社的选举是与巴黎公社革命紧密相联系的。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领袖考茨基在1918年写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书中曾谈到巴黎公社的产生问题。但他避而不提3月18日公社革命,只讲公社选举,说巴黎公社是由不剥夺资产阶级选举权的全民投票即用“民主方法”选举出来的。这就阉割了巴黎公社选举的前提,似乎公社只是全民投票的产物而与公社革命无关。事实上,没有3月18日革命就不可能有公社选举和无产阶级在选举中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选举基础理论的演进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选举在政治理论中具有两可性,其中主要包括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第二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选举在政治理论中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代议制理论和宪政理论。马克思主义对于选举基础理论提出了批判,认为财产权和选举权之间的关系是认识选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朱全宝 《社会科学论坛》2010,(18):186-189,199
"同票同权"即指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选举权作为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不久前中央提出的"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即城乡居民享有平等选举权,是对宪法确定的公民首项基本权利——"平等权"的实现,它既符合宪法的规定与基本精神,也是我国现在和将来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选举制度是代议民主最基本的要素。在我国,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体,是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在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中,有选举权的普遍性、选举权平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或秘密投票)等原则。选民登记、选区划分、代表名额、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预选、代表候选人的宣传介绍、投票选举、选举结果的确定、对代表的监督和补选等都是这些原则的展开和体现。同时,可将这些原则作为标准来观照现实的选举制度。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的发展,选举法也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原来按比例原则配置选举权的现实基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发展,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必要使选举制度与时俱进,适时实现城乡居民选举权的完全平等,以便更真实地反映我国当前和将来的现实生活,使各阶层在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有与其地位相当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东方"雅典城邦"一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实践的基础上,从民主选举的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两个层面探讨其特点和内涵.在程序民主上,陕甘宁边区选举实现了实体民主,创新了选举方法,体现了竞争原则;在实质民主上,基本保证了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采取"三三制",并确保后选举时代选民的监督权.对照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给我们的启示,文章试图澄清当前对我国民主选举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选区划分是选举活动的首要环节,对于选举进程以至选举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基层人大直选中选区潮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迫切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改革和推进.选区划分的改革与完善要做到划分规模应坚持小选区为主、划分类型应坚持居住地划分为主、划分过程应体现民主精神、划分中人口比例“大体相等”的规定应明确界定等.要通过选区划分制度改革,使选区划分成为直接选举中确保选民平等的选举权得以落实的区域保证.  相似文献   

20.
林强  曲彦 《理论界》2012,(8):90-91
宋教仁选举思想源于在留学日本时学习到的西方宪政理念以及国内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实践的推动。内容包括人民平等选举权思想、选举制度建设、选举人资格设定以及服从选举结果的原则等。其参与的选举活动包括组建国民党和组织国民党参与国会竞选。宋教仁的选举思想兼顾了制度建设和实践性特点,展开选举巡游,体现了积极的政治妥协的选举策略,成功赢得了第一届国会选举。宋教仁通过选举和平夺取政权的民主宪政理想最终在民初不完善的社会环境中幻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