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崛起的中国先锋派小说如今已烟消云散,但其留下的文学遗产甚至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结束,依然影响着人们对当下诸多文学问题的思索。仅就当下的网络小说而言,就有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值得探究:网络小说创作有没有先锋问题?传统的先锋文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正迅速成为当代文坛一种新生的文学现象,网络小说作为其中的一种文体,在当下备受关注.形成于网络小说中的叙事空间很有特色,在这些自由的空间中,作者可以畅所欲言,进行天马行空式的"无厘头"创作,这些叙事空间既体现了时代发展对文学的新要求,也体现了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同时,空间在叙事中又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对网络小说中一些特殊的、充满奇思妙想的叙事空间进行总结、分析,有利于把握网络小说的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网络小说叙事中,传统线性叙事的时空关系被打破,时间被淡化、模糊、背景化,而地点、位置、场面、空间等的叙事效能正获得凸显。众多空间的排列、组合形成空间序列,促使网络小说地图的应运而生和旅行书写的展开。从某种程度上看,网络小说的叙事是一种旅行叙事,以空间来结构情节,以旅行来串联情节。空间叙事的意义在于,以空间对接当下的碎片化生活,呈现生活的偶然性,它消解了日常生活的稳定性结构,揭橥了媒介革命时代生活的快节奏与偶然性,并通过一种YY性融入与快感体验,实现着对当下社会的回应。  相似文献   

4.
视觉文化转向是当代生活的重要变迁之一,包括文学在内的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呈现出这一特征。相较于传统小说,网络小说因为自携用户属性,且其主流用户群体在视觉文化生活中深度浸染,因此必然会带上更强烈的视觉化特征。近年来,高度商业化的网络文学全产业链运营,探索出通过网络小说IP的衍生到达用户群体的盈利路径。在IP衍生的诸种形态中,图像符号主导的文化体裁最具市场价值,因此会造就IP开发的视觉化导向。因为影视受众面最广,最易引发社会效应,所以网络小说作者普遍具有影视改编期待。这种期待内化在写作中,就表现为用"镜头眼"去叙事,小说的空间特征加强,影视由此较为普遍地实现了对网络小说的视觉化规训。  相似文献   

5.
网络小说发展到产业化阶段,其创作越来越显现出与传统文学的内在关联。中国古典文学对于网络小说创作的影响主要有四:网络小说延续古典小说创作题材;网络小说沿用古典小说的叙事方式;网络小说对于古典文学语言的模仿、借鉴与移用;古典文学人物或故事在网络同人小说中"重生"。对古典文学的传承和借鉴丰富了网络小说的内涵,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品位,也使古典文学中的某些题材与叙事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诗宇 《理论界》2012,(4):128-130
时至今日,网络小说的意淫效应不断发展,成为了网络小说的真正内核。本文的意图是从社会发展迅速,贫富分化严重;物质社会人们价值观、人生观的变化;"读屏"时代的到来和乏味麻木的心理状态三方面,在接受层面上对网络小说意淫效应的产生发展原因作出解释,并且达到为研究网络小说发生发展轨迹以及价值所在提供依据目的。  相似文献   

7.
网络小说以充满幻想的大众文化文本为主,但它呈现的幻想既是对现实匮乏的满足和补偿,也是对读者所处的现实秩序和情感结构的参照。通常,网络小说文本与读者的日常生活经验之间会在“情感结构”上保持相似性,故读者可从中获得“情感支持”的力量,这种情感支持力量与读者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在一起。网络小说的现实感,从这个意义上讲,是由读者的阅读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梁沛 《南方论刊》2010,(3):93-94
网络是现代技术的结晶,网络烙印着现代潮流的新时尚。网络使世界的距离拉近,世界的流行时尚自然而然也弥漫于网络小说而凸显其前卫性。“网络写手”或许是由于通常游走于网络世界,不仅对现实世界各地的风云变幻洞若观火,而且更多地接受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潮思想观念,频繁地追踪,甚至追逐国际时尚。当中国的现实世界还在为实现小康努力奋斗之时,网络的赛伯空间却早巳弥漫着浓厚的后现代情愫,这不能不对网络小说的基调有所影响,影响的表现就是体现在网络小说的叙述语言的时尚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明清戏剧小说与插图的互动传播模式是当时一种经典的传播模式,不过很多研究者都只认为插图对戏剧小说具有一种对文本的传播功能。这种传播是一种单向传播模式。其实在明清戏剧小说繁荣的时期,插图在戏剧小说实现传统与现代同构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类似的同构,并且更好地完善了自身的审美功能,而且这种功能实现了明清戏剧小说与插图互动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03-108
反语言作为社会符号,因其特殊、极端的性质而未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通过反语言理论梳理,从反语言独特的语言形式入手探究国内网络小说的语言特征,以言语社区理论和言语适应理论为角度探讨网络小说语言作为反语言构建、维系社会现实与身份认同等问题,是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反语言在国内的一次实践性尝试。  相似文献   

11.
经典是时代、地域、民族审美文化的整体概括,与文本传播关系密切.壮族民间传说<刘三姐>作为在传播中生成的经典,有其生成的生态环节,也有其特殊的传播模式与传播规律,文本的发展过程揭示了经典与传播相生共发的内在生态关系.<刘三姐>传说的民间口传文本孕育了经典,戏剧文本聚形了经典,影像文本则造就了经典,最终在传播中生成经典,并且使经典与传播共生,创作、传播与接受三位一体,实现了<刘三姐>整个文本的立体超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2.
(1)在说话等说唱艺术的影响下,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大都有一种说书体的味道,但这类富有民族特点的表现形式在现代小说中并没有被继承下来.新时代的国学应该既是精英的,也是大众的,将富有民族风格的小说视为国学的一部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小说的民族精神. (2)对于古代通俗小说成书过程的认识,从个人创作说到集体创作说再到世代累积说,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但世代累积说仍然忽视了个人创作的作用,比较贴切的说法应是"世代累作". (3)应当用开放的、现实的、大众的眼光看待古代小说在当下的传播与接受,在改编问题上,必须杜绝保守的态度,慎谈忠实于原著.  相似文献   

13.
195 5年以后 ,金庸小说在香港陆续发表 ,次第进入台湾和大陆 ,同步辐射东南亚和欧美华人圈 ,经历了从大众阅读到经典命名的过程。金庸小说打破了习惯的文学史叙述结构 ,在当下多元文化的多重立场中怎样认识金庸 ,金庸小说研究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奈斯博小说重写莎士比亚经典悲剧《麦克白》的书写策略,探讨作为大众文学样式的犯罪小说如何借助经典文学实现“价值最大化”,从而提升其本身的文学价值。奈斯博将莎士比亚《麦克白》的情节、人物、情绪、思想融入其犯罪小说叙事框架,实际上使自己成为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共谋人。他通过小说叙事对罪恶意识的思考,富有创意地再现了麦克白的反思,从而建构起当下与经典的关联。奈斯博重写《麦克白》为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传承经典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诗可以观"是儒家对<诗>之功能的经典阐释,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家在时代语境下运用"观"之诗学理论建构起了自己的小说观念,以适应小说传播的需要.志怪小说观念建构根植于儒家尚"学"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22-131
明清小说文本中的小说批评史料较为丰富,有着较重要的研究价值。明清小说文本中的小说批评随时间演进而愈加普遍,形态多样,其中的咏稗诗尤为值得注意。其与常态的小说批评形成互补互证的关系,在小说观念、小说文体、小说创作、小说功能、小说传播等问题上有着独到阐述,在文献佐证、传播小说思想及理论阐释等方面具有多重意义。就当下的小说研究格局而言,明清小说文本中的小说批评却难以得到应有关注,这种局面应该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17.
近来,关于文学经典的讨论正成为我国当下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我国当下文学经典研究是由文化研究引起的,是新时期以来文艺学研究的一个合乎逻辑的演进和发展,同时也受到当代西方有关文学经典研究的触动和影响,体现了文学审美标准的辩证综合,反映了文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变化.当下文学经典研究,由于其自身问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得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教育等领域均获得了一个共同的平台,因而对于整个文学研究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经典将是一个开放的文本世界系统或相似的家族系统,新的文学经典将在多样化的文本及其价值之间的对话、沟通乃至质疑和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8.
目前玄幻类小说已成为网络小说的主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文类,其诞生、发展以及现状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目前,主流评论界对其的探讨批评才刚刚开始,本文描述了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历史与现状,对玄幻小说的发展流程作了一个大致梳理。  相似文献   

19.
梁爱民 《兰州学刊》2012,(11):96-100
视觉时代的图像霸权使小说的生产、传播、阅读方式等发生了变化。新兴媒介的渗透为小说的生存提供了新的可能,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小说的认识,图像思维的渗透为当代小说批评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小说批评中出现的"视觉化"倾向,表现在小说与影视之间的互为参照,小说的文化批评、互文批评和对比批评等都是作为一种新的小说批评范式,拓展了当代小说批评的空间,为小说提供了适合时代发展的审美标准。而同时,小说批评的市场化、仪式化和批评主体的"去精英化"等现象,也是我们在讨论当下小说批评时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雪丽 《江淮论坛》2007,(2):151-156
在当下的文学写作中,狼文化崇拜、狗文化崇拜一时间沸沸扬扬,但对文学更应关心的人性却缺少深入的开掘和展示.那么,在当下的语境中,写作何为?更具体的说,作家为何写作,他们的写作提供了什么,他们要通由写作达到什么?叙事的资源、写作的姿态、叙事的边界在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年来几部热点小说的讨论,透析当下写作的诸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