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江凌  李辉图 《中国民族》2013,(12):54-55
“圣人皆有异表。”《白虎通》中的这句话,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关于圣人的特有观念。在众多的“异表”神话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三种:黄帝四面、舜目重瞳、孔子圩顶。  相似文献   

2.
苏轼早期创作以诗歌为主,留存至今的作品将近三千首,《荆州十首》是其出仕前的重要作品。读懂《荆州十首》,几可读懂苏轼一生。然而,笔者在阅读的时候,感觉有一定困难,想找一些参考资料而不得。排除作品本身因素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苏学专家以诂训诂。因此,笔者在反复阅读《荆州十首》之后,把自己的解读与读者诸君分享,以期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3.
说"调侃"     
"调侃"一词原形是嘲譀,嘲与譀近义合成,其意义是用言语戏弄、嘲笑.这说明,现代汉语同样需要训诂.  相似文献   

4.
《香囊记》自问世以来,被视为"厚风俗,正人心"的经典之作,受到文人"孜孜汲汲"的效仿,然而自徐渭《南词叙录》提出"以时文为南曲……其弊起于《香囊记》",其后却少有对此断论加以讨论。对于《香囊记》的文学价值,本文将以剧本为根基,结合创作背景、时代曲风等方面具体分析其思想意蕴与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5.
古文献是储存民俗文化资料的宝库,而训诂则是开启这座宝库的钥匙。本文着重探讨了民俗与训话的互补关系,认为训诂知识是研究我国民风民俗之基础,而训诂工作又必须以民俗文化为佐证。  相似文献   

6.
《香囊记》自问世以来,被视为"厚风俗,正人心"的经典之作,受到文人"孜孜汲汲"的效仿,然而自徐渭《南词叙录》提出"以时文为南曲……其弊起于《香囊记》",其后却少有对此断论加以讨论。对于《香囊记》的文学价值,本文将以剧本为根基,结合创作背景、时代曲风等方面具体分析其思想意蕴与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7.
《宠儿》与《慈悲》是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两部重要的作品,该两部作品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写作的大背景都是奴隶制,它们"都是关于母性的小说;表达蓄奴制带给人痛苦的主题。"布拉德·胡珀指出:"《慈悲》是受到高度评价的《宠儿》的姊妹篇。"与此相似,罗恩·查尔斯认为:"《慈悲》是《宠儿》令人着迷的姊妹篇。"本文将以文本细读的方法,运用互文性理论中的"文本的对话"这一最基本的层面,围绕《宠儿》中"弑婴"和《慈悲》中"卖女为奴"这两个核心事件展开讨论,对两部作品主题的互文性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宠儿》与《慈悲》的主题互文性体现在三方面:被误解的母爱、罪恶的奴隶制、女性的身份认同。主题互文性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强化相似主题,引起读者重视;保持作品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通过简要分析《狂鼓史》中"狂"的悲剧表达、"真幻相生"中寻觅真我以及徐渭《狂鼓史》之外的人格追求三方面来简要论述《狂鼓史》的"寻我"情怀。从而窥探徐渭不自觉的感情暴露,与自我价值的深刻认同,将徐渭的"真我"面目一层层剥离,并找到那个最真实最本色的感发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简要分析《狂鼓史》中"狂"的悲剧表达、"真幻相生"中寻觅真我以及徐渭《狂鼓史》之外的人格追求三方面来简要论述《狂鼓史》的"寻我"情怀.从而窥探徐渭不自觉的感情暴露,与自我价值的深刻认同,将徐渭的"真我"面目一层层剥离,并找到那个最真实最本色的感发人.  相似文献   

10.
赵雪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03-104
《马氏文通》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成系统的语法专著,学界对《文通》的作者、版本、性质、语料观以及《文通》以前未产生语法学的原因等方面都有深入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史料挖掘等原因,造成人们至今尚对《文通》研究涉及的大多数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本文旨在通过对《文通》中"名字"及其分类等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并结合前人观点与今日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对《文通》"名字"卷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的代表作之一。历史上,《西厢记》虽饱受后世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却在民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并流传至今。直至近代"五四运动"时期,《西厢记》被认为是"反封建"主题的发轫之作,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追捧。近年,《西厢记》的研究仍在继续,其中关于"老夫人"人物形象的问题成为多方争论的焦点。笔者将回归文本的内容与创作背景等方面,综合分析各方观点,对"老夫人"形象进行更加真实、可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马氏文通》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成系统的语法专著,学界对《文通》的作者、版本、性质、语料观以及《文通》以前未产生语法学的原因等方面都有深入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史料挖掘等原因,造成人们至今尚对《文通》研究涉及的大多数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本文旨在通过对《文通》中"名字"及其分类等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并结合前人观点与今日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对《文通》"名字"卷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家庭文摘     
《民族大家庭》2012,(6):28-29
中央明确"党管人才"内涵执政党要成为"伯乐"据《中国新闻周刊》第37期报道,国庆长假前,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意见》中明确了"党管人才"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人才管起来、统起来。在他看来,"党管人才"的价值和作用体现在:作为执政党,要成为"伯乐",一是要在人才发展方面提出大政方针,明确大思路和大方向;更重要的是,要  相似文献   

14.
以《江村经济》为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费先生在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方面所做的贡献。第一,《江村经济》为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范本。第二,《江村经济》为中国农村社区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漩涡中,"江村"成为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费先生通过对"江村"的研究,为当时的知识界提供了参与式研究方法。第三,与以往人类学界主要以无文字的社会为调查对象来撰写民族志不同,费先生通过对中国农村为背景的"江村"的田野调查,开创了人类学对有文字记录的社区研究的先河。认为费孝通先生一生当中出版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著作,其中《江村经济》是费先生早期的代表作品,他以"江村"为田野调查点,为人类学界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藏医巨著《四部医典》等一些重要藏医典籍的记述为基础,结合北京藏医院"十一五"藏医糖尿病重点专科建设小组制定的《藏医治疗吉尼萨克诊疗方案》,简要介绍了藏医对糖尿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一些重要的回族古籍整理中,出现了少量比较明显的差错。本文从校勘、注释、版本、音训等几个方面,时这些差错进行初步考证,以期从事回族古籍整理的专家学者,在今后校勘和训诂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断魂枪》是老舍的名篇,对这篇作品的研究多集中于民族文化、作者及文中的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再次走进作品的文本世界,从核心文字"魂"入手,《断魂枪》在一个小故事中展现了人之魂、枪之魂和文化之魂,围绕"魂"串起昨日的生存之魂、今日的精神之魂和明日的文化之魂的故事与思考,写出了"魂"断裂的现实与无奈.《断魂枪》向我们展示的是一...  相似文献   

18.
"据文证义",是从语境角度总结出来的一种科学、重要的训诂方法.这里的"文"主要指篇章、文句和文例.利用其"文"推断词义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根据文献作品的内容推断词义;二是根据文句推断词义;三是根据文例推断词义.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对文学的客观影响一直被学界所漠视,其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在很长一个阶段内是非常主要的文学载体,尤其对"十七年"前八年(1949-1957)期间文学规范的生成、文学思潮的引领、文学创作的突破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就《汉语札记》中的属格标记"之"与《马氏文通》中的介字"之"在偏次时的用法进行对比研究,重点研究"之"的隐现问题,发现在此问题上,马若瑟的视角主要在西方语法体系,同时也注意到了汉语特有的语感问题。马建忠主要从汉语自身特点来看,主要关注韵律、音步、强调、省略、语气等修辞方面的问题,对西方语法体系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