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最深厚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所在。而屈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伟大旗帜。他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文化原型与精神典范。屈原的爱国和忧国忧民,与他的“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之所系、基石所在。今天的中国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万富有高尚爱国情操的仁人志士。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高举这面爱国主义的大旗,培育全民的爱国情怀和爱国之心,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民族文化传统作为爱国主义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二者如此和谐地辩证统一,形成了当代爱国主义的崭新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是为爱国主义培根固本,而且是中国人民实践当代爱国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思想,是我国古代进步文学家优秀的传统思想。在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爱国主义文学放射着异样的光彩。正确地评价我国古代的爱国主义文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统一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不同于其他民族爱国主义之处在于其有独特的美德伦理支撑,也因此铸就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德性价值,使其呈现出一种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主义基质,表现为一种仁民爱物、民为邦本的仁爱主义和民本主义特质,具化为一种天下主义的价值追求,并通过崇尚正义、讲求诚信等品质构成一个有机关联的美德伦理体系,不断生成且促进着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广博义理和精神操守,同时也新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性或民族品格,形成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国德或国家德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韩淑英我们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认真研究和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积极进行爱国主义教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民族的意识、性格和文化之中,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团结奋斗的旗帜。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必然随着这些条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步和创新。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爱国  相似文献   

7.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曲军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弄清什么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相互之间的必然联系,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现阶段青年的文化价值观。近几年...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和侵蚀、地域发展的差异性与固化文化的多元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阐释和教育引导之间联动不够等问题,一直阻碍着我们推动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和成效。我们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维度入手,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族文化交流融合,加强理论供给、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有人类就有爱,有男女就有爱情。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学中都有生动优美的爱情描写,而每一个民族文学中的爱情描写背后又无不显示了这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积淀,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又不断影响着这一个民族的未来的思维和发展。笔者试通过爱情描写这一窗口来窥探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期涵养下,爱国主义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本文从情感、道德、政治文化三个层面,全面地解读和阐释爱国主义内涵,论述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浅见洋二是日本宋诗研究的中坚力量,他对宋代诗学中关于诗与绘画、风景的关系,诗与现实的关系,诗与历史、作者的关系,诗的“内部”与“外部”关系等方面的论说均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促进了日本学界宋诗学研究的繁荣,对我国的宋诗研究极具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初步确立中国诗歌“壮美”的艺术品格及文质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这是曹植对中国诗史的一大杰出贡献,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初步确立中国诗歌"壮美"的艺术品格及文质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这是曹植对中国诗史的一大杰出贡献,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昌耀及其诗歌的存在,应属当代中国诗坛的一种特别的收获。他的诗歌在当代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诗学价值,他卓然的人格品质和精神境界体现了诗人之所以为诗人的存在价值和当代意义。他在物欲之"冷焰"的"烘烤"中,"无语独坐"于西部雪原,用诗歌感发着"百年焦虑",同时不忘构筑一座可供身心憔悴的现代人休憩、静养的"精神高原"。  相似文献   

15.
杜诗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典范确立于宋代。而在这一典范的确立过程中,黄山谷学杜和江西诗派以杜甫为祖无疑起了巨大作用。但是,在黄山谷学杜是否得其精髓这一问题上,历代学者争议颇多,至今未有定论。文章在详细考察历代学者有关论点的基础上指出,面对唐诗这样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宋人必须对诗歌创作的题材、写作方式等进行变革,这才符合中国诗歌发展递嬗的规律。从这一角度出发,应该对黄山谷学杜的功绩予以确认。在一定意义上而言,黄庭坚是诗歌史上学杜得其精髓的重要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汉文训读法是汉诗日译的主要形式。在日本,几乎所有的汉诗集,包括初中、高中的《国语》课本中所选用的汉诗,都是以汉文训读法的翻译形式出现。但是,训读法在汉字的配读、句法结构的转换、诗歌意象的再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诗传统的河流里始终起伏着“阳光派”与“阴影派”两脉.中国现代政治抒情诗与“阳光派”传统密切相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的审美风格以及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从郭沫若、艾青到贺敬之、郭小川,他们对政治抒情诗和新诗传统都作出了自己独到的贡献.在阳光和阴影的交错与融合中流变的政治抒情诗,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样本.  相似文献   

18.
仕途失意、热爱自然 ,是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原因 ,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他抒发了自己的躬耕之乐、苦、忧、怨 ,创造出一种平淡之中见醇美的审美效果。独树一帜的田园诗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以其不同凡响的多样化新旧诗作和高屋建瓴、把握历史走向的进步诗观 ,为 2 0世纪中华诗歌的改革与发展、为诗人队伍的成长与壮大 ,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形成与创建 ,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无我之境是中国特有的诗歌理论,它最能体现中国诗歌的艺术精神,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王维在总结和提升前人的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凭借自身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天赋,采用以物观物的审美观照方式,创造出大量优秀的山水诗。这些山水诗达到了无我之境,代表着唐代山水诗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