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本文从大量的语言事实出发,立论普通话中动词“V着”重叠与“V着”叠用的对立存在。前一部分联系动词带“着”与重叠的情况,讨论了构成“V着V着”重叠式的动词的条件。后一部分区别了与“V着”重叠形同实异的四种“V着”叠用,考察了它们之间在语义、功能、结构和语用上的异同,并指出“V着”叠用的四种不同形式分别属于个人言语习惯的、句法的、语用的和超语言成分的叠用形式。  相似文献   

2.
自话本《型世言》被重新发现以来,各出版社纷纷印行,据笔者所见者即有中华书局版、江苏古籍版、海峡文艺版、四川文艺版、贵州人民版五种。《型世言》每卷之首有“题辞”(或称“叙”、“小引”),为作者之兄陆云龙的手笔。“题辞”备真草隶三体,书法精美,内容别致。有的本子原样影印,如海峡文艺本;有的本子过录改排,如中华本及四川文艺本;有的概行割弃,如贵州人民本。原件影印不会发生问题,过录者则每多鲁鱼豕亥,标点亦间有未当。现据台湾中央研究院影印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本,就中华本及四I;1文艺本中的一些问题胪列于下,…  相似文献   

3.
重言的性质     
重言,训诂学术语,《辞源》称“叠字”,①《辞海》和《传统语言学辞典》分别表述为“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②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③《中国语言学大辞典》也列重言一条,并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重言,也叫‘重语’、‘重文’。两个相同的汉字叠用。分为两类:(1)叠词。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音词重叠,其意义基本上是单音词意义的叠加,但增添了新的附加意义。如‘渐渐’、‘岁岁’等。(2)叠字。两个形音完全相同的单字重叠,其意义与单字意义没有关系,往往随文释义。……并且常用来摹状表声。”“学者们…  相似文献   

4.
汾阳方言中叠音名词很丰富,有特色。有双音节的,三音节的,还有四音节的。内部构成也多种多样。比如“火”一般指东西燃烧时所发的光焰,而“火火”却指“灶台”。双音节叠音式有的跟叠音部分为“子”尾、“儿”尾的意思相同,有的则完全不同。三音节有叠音在后的,也有叠音在前的。如:“毛蹄蹄、炖鸡鸡”、“滴滴金、腾腾油,”还有带“圪”的如“圪钻钻、圪丝丝”等。内部构造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淄博市位于鲁中地区,方言内部差异不大,与普通话比较,方言语法的重叠式颇有特色,择录一二在这里略加讨论。 一、量词重叠 普通话中量词重叠产生好多新义,可以表示多,如造起一幢幢楼房;有些表示“每一”,如“个个身强力壮”;有些表示“逐一”,如“一件件都仔细检查过了”。但淄博方言中有的量词重叠却表示“少”。例如: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没有“AB-AB”式重叠,这是语言发展演变的结果。元末,“AB-AB”重叠在北方话中开始使用;稍晚,ABAB式产生。最初,两者的出现频率相差不远。“AB-AB”式重叠产生后不久,使用频率先是日益减少再日益增多,明末清初达到顶峰。清初以后,“AB-AB”的使用再次减少,现代汉语已基本上不再使用。“AB-AB”式重叠的产生当是诱导推理的结果,它的消亡则可能是汉语语法结构的明晰性、经济性与汉语音节配合追求四字格的习惯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名词能不能重叠?对这一问题,语言学界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各高等院校在教学中的讲解和处理也是不一致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有的认为名词可以重叠,以表示“每”或“小”等意思,或调节语气。 较多的认为名词“一般不能重叠”,说 名词重叠“不很发达”、“极其有限”。 有的认为名词“不能重叠”。  相似文献   

8.
我知道张飙是《科技日报》的总编辑,是新闻界少数享受政府的特殊津贴的人之一,也知道他是理工科大学毕业,“弃工从文”,在新闻事业上颇有成就。而且当了总编辑以後仍然不忘写作,报告文学、小说、散文不断问世。但我没有想到的是他“怪招”送出:相骊年他在两家杂志上分别连载两个长篇,一个是科幻小说,一个竟是武侠小说;1994年他出了旧体诗词的《张飙诗词选》;相开年居然在两家报纸上开了专栏,一个专栏谈史念令,篇篇入木三分;另一个却是将自己经历过的点离滴滴写成散文,叫“人生百味”,有的读来让人捧腹大笑,有的看了却让人潸…  相似文献   

9.
汉语(包括各地方言)“体”范畴中的“经验体”主要用助词“过”附加于谓词性成分之后表示,汉藏系其他语言“经验体”的标记成分有的是借用汉语的“过”,有的是与汉语同源的成分,可分“k-”、“t-”两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语法偏误分析二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法偏误分析二题李大忠(中国人民大学对外汉语中心)一、都副词“都”有好几个意义:有的大致相当于“甚至”,如“我都不知道你姓什么”;有的近似于“已经”,如“太阳都升起很高了,快起床吧”;还有一个意义是表示范围的,即一般语法书所讲的“总括全部”。我们搜集...  相似文献   

11.
射覆谜填空     
1、定口口远 (“定远”为安徽省一地名。要求在空格中填人一广东县名,并使前两字为河北县名,后两字为湖南县名。) 2、古口口田 (“古田”为地名。要求在空格中填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名,并使前两字为一国名,后两字为广西地名。) 3、丹口口口口东 (“丹东”为辽宁一地名。要求在空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汉语异体词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异体词的规范问题是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一、现代汉语异体词的基本状况;二、现代汉语异体词规范化的基本原则;三,现代汉语异体词规范化的时机已经成熟。一、现代汉语异体词的基本状况异体词,也称异形词,专指一个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书写形式。有的可以准确区分出正体和与之相对的异体来,有的却难以区分,而互为异体。异体词的实质,可以说不是语言中的词汇问题,而是记录语言词语的文字问题。因此,异体词仅存在于书面语中,而口语不存在异体词问题。异体词不包括倒序等义词,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的四字格是一个较宽泛的范畴,它包括:四言成语、四言熟语、四字重叠词、四字叠字词以及较常用的四言词组,不包括碰巧形成的四个字的语言片断。例如:不过,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旋涡。其中属于四字格的有:“激流澎湃”,“涛如雷鸣”。不是四字格的如:“瞿塘峡中”,  相似文献   

14.
“又读”指的是韵书或古书注释中同一字形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情况。又读有的可以区别词义,如“行”字《广韵》有四读,意义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比利时一家报社的记者对甘培安有这样的描述:“在安特卫普有一位活鳄的华人社会活动家,他时而穿牛仔月属诺(小型客货而用车);时而又穿西装驾着顶级丹拿车。”甘培安看後哈哈一笑:“傅柙!的猿如此。”作发比利待末特卫沓市一_,北京酒趟纷老板兼大风终由采阶侬乡他是一团打工仔的几东和行目王而作为——位出入冬在社交场所筋著名倩须和社会活动家,他B哺一勘名流扮相:西装革履伴英洒贵族专用的顶级咀拿”牌轿车。中口地口上可心扶不矗“口口”,可口口廿鲈日印将“放比口口口口已”斯口卢比利时和巴洲一.夫也口口出来.a.在中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唐代诗坛,群星灿烂,各呈异彩。晚唐诗人杜牧(803—852)就是其中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杜牧为诗,兼工各体,且各体皆有名篇佳什。有的才高气迈,豪宕劲健;有的风韵华美,含蓄蕴藉。有的如长江大河,奔腾喧嚣;有的如涓涓溪流,婉曲委折。诗人一支生花妙笔,驾驭自如,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的体裁,表现多采的生活,抒发复杂的感情。他把轻倩秀艳和拗峭宏敞两种相反的风格结合起来,于晚唐诗家中“特立独行”,成为支撑唐代诗坛终场的杰出诗人。  相似文献   

17.
将唐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始于明人张蜒.他在《诗余图谱》“凡例”之后附识日: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赡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作以婉约为正.放东坡称少游为“分之词手”,后山评东坡词“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这段话说明了词体的分类。各体的风格及其代表作家三个问题.后世人评东坡词受其影响极大,自此以后论词者大多认为苏词主要风格是豪放,甚至忽视了他婉约词的成就.其实,从数量上看,现存的三百四十余…  相似文献   

18.
山西方言“子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方言除南部二十七个县市属中原官话、北部广灵属冀鲁官话外,都属晋语区。在调查到的七十八个方言点看,晋语区的“子尾”与官话区的“子尾”是不同的。山西境内的官话与晋语周围的官话一样,都读尾,晋语读音多样,声母复杂,主要韵母多读,形成晋语一大特色。本文没有将晋语、官话分开论述,而是从地域角度将山西方言复杂多变的语音形式展示出来,将富有特色的语法结构、语法意义作了重点分析,如:动词形容词重叠加“子尾”;述宾结构加“子尾”;形容词词中词尾附“子”,数量结构量词重叠加“子尾”;人名及排行加“子尾”;“子尾”的明显的贬义色彩;“子尾”表动作完成的语法意义以及“子尾”的变韵、变调等等。通过对丰富多彩的语言事实的归纳与分析,可以看出山西晋语对外有排斥性,对内复杂性中蕴育着一致性的特点,如:“子尾”的读音,尽管有多种读音,但主要韵母大多读。  相似文献   

19.
具有悠久历史的儋州山歌,其艺术特点是:演唱形式有独唱、轮歌和对歌;四个乐句为一首是基本结构形式;音阶形式有五声、六声和七声等;曲调进行有四个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山歌内容的变化,儋州山歌产生了“二句半”和“狄青调”等新变体。  相似文献   

20.
谈副词的重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副词能否重叠的问题,众说不一。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两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对此皆付之阙如,其余诸家则以认为副词不能重叠者为多。持这后一种态度的如以下几家:1、黄汉生先生:“副词不能重叠。”2、王松茂常纯民两先生认为副词“不能重叠”,“‘常常、渐渐、时时’是副词原形,不是重叠形式,因为这种形式同单音的在意义上没有什么不同,没有增加什么附加意义。”3、郭翼舟先生也认为副词“不能重叠”,有些副词如‘渐渐、刚刚、常常、仅仅’等只是从单音节的词发展成为双音节的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