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广西加强对东盟等重点区域开放合作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发展,以及提出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重点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思路的背景下,广西应升华发展理念,努力创造开放合作新优势,扩大文化教育交流,积极推进政府改革,优化合作发展环境,从而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促进广西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成立于2010年5月,其定位是:"学术研究型政府培育学院。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建构学术理念、创设学术流派、追求学术个性、打造学术品牌,努力建设成为科学综合、管理先进、水平一流、富于活力并可持续发展的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政策咨询为一体的国家级东盟研究基地,以学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为中国东南亚研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提升做出  相似文献   

3.
2012年2月14日,国家旅游局同意批准由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广西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上升为国家级的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为非实体单位,广西区内仅在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挂牌,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自2016年7月11日进藏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战略思想,紧密结合对口支援地西藏山南市全局工作实际, 形成了以 "精准管理"促"精准援藏",以"精准援藏"推"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干部人才"精准管理"为主体,以招商项目援藏和医疗教育 "组团式"援藏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作格局,创造性地开展对口援藏工作,为西藏山南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中央和鄂藏两省(区)各级领导以及山南各族人民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5.
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多区域经济合作下,西江流域经济要凭借特殊的地缘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悠久的经济发展史和丰富的对外合作经验,依托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和厚重的产业底蕴,将各市县丰富的资源和产业优势进行整合,将农业、工业、贸易、旅游等产业合理规划,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加强与区域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才能融入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框架,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2000年10月26日)在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的收获季节,《中国—东盟博览会·民族丛书》首发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东盟博览会·民族丛书“编委会,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两年前,广西首府南宁被确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性举办城市,全区人民欢欣鼓舞,立刻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第一届博览会的筹办之中。为配合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我们决定利用自身机构的特点和优势,编纂一套“中国—东盟博览会·民族丛书”。丛书…  相似文献   

7.
适应依靠劳动力低成本比较优势正在发生转化的新常态,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任务。为实现到2020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以东盟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广西亟须考虑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其出口的影响。2003—2012年广西与东盟6国的数据表明,广西相对于东盟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进一步通过混合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发现,广西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其对东盟的出口下降。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广西面向东盟出口的影响,应采取出口结构升级、市场多元化、创新驱动、投资带动、发展促进、出口便利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2012年3月31日,由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广西科学实验(中国-东盟研究)中心、教育部东盟(区域)研究中心举办的2011年东盟形势分析会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会议就东盟十国2011年的社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2012年东盟作为一个区域组织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讨论。本刊编辑部主任秦红增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经济的发展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式启动。2003年10月,中国和泰国签订第一批农产品零关税协议。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试图以农产品零关税为切入点,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预测,进一步研究广西的优势及面临的机遇,提出广西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质是要打造一种更为和谐的共生秩序,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不断提高双方之间的共生度.本文构建了一个衡量国与国之间共生度的评价体系,以测度国际社会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相互融合的程度.基于该评价体系,本文测度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共生度,并据此总结了中国-东盟共生度增长和变化的规律,以期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构建应是多元化,而且应是"一体两翼"地构建民族院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东盟的近邻,云南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比较优势,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交通大通道.应该抓住自身的特点,大力开展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特别是粮食和资源的开发合作,把云南建设为中国于东盟的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13.
政府干预在东盟四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经济增长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其特征包括权威的政治体制,政府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中对市场的干预,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等.这些都为东盟四国取得快速而稳定的增长提供了基础.研究东盟四国政府干预的特征和方式,对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西民族学院为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了多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树立了学校良好的形象;同时,博览会也为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与环境协同发展的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构建了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与环境协同发展的预警机制,拓展了生态环境预警问题的研究视角。认为,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尚未有一套完整的机制协调贸易、投资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构建贸易、投资与环境协同发展预警机制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回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东盟各方从中的获益性做出了分析,指出中国-东盟的共同利益将是贸易区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在与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经贸合作政策不断出台、投资贸易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举办的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国际性的博览会。广西地方政府在接受了永久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会议的任务后,政府应改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思路,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扩大博览会的影响,巩固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地位,提升广西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在19世纪后半叶经历了一次"右转弯",即从"左翼"民族主义向"右翼"民族主义过渡。事实上,这种过渡不在于"左翼"民族主义的急流勇退和"右翼"民族主义的狂飙突进,而在于"左"、"右"两翼先后垄断民族主义话语。在这一蜕变过程中,"左"、"右"两翼都保留了各自的民族主义传统,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实现了"神圣联合"。  相似文献   

19.
国家民族委员会在2000年发起"兴边富民行动"正式启动.2005年11月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以来,中越经济贸易合作有了快速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是在东盟博览会和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建立下,探讨京族的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是否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其教育观念与就业观念的转变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京族人的教育观念呈现世俗化和功利化、高教育期望和低教育行为等特点;在就业观念上表现出希望发展京族民族文化产业、以及就业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特征.因此,我们建议: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