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面临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完善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危机应急管理是当下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重要路径选择。指出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诸多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而提出推进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构筑多元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管理科技含量,健全社会参与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陕县矿难事件为例,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间缺乏明确的权责体系,重视危机处理,轻视日常状态下危机管理能力的建构,是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地方政府的关键作用,明确中央政府与各级政府间的权责体系,注重在日常状态下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应对能力,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切实转变重视危机处理、轻视危机管理能力建构的错误导向.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在管理国家事务中,通过监测、预控、决策和处理等措施,以减少危机产生危害的全过程和具体工作。针对当前各地时有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地方政府应不断提高对公共危机管理业绩评价必要性的认识,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公务员个人三层次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化解危机,更好地促进地方政府效能建设。  相似文献   

4.
从SARS看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危机管理是对政府管理能力和效力的全面检测。及时总结地方政府在应对SARS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对于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提升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危机层出不穷。管理危机是责任政府的重要职能,明晰责任是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前提。目前有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责任定位模糊,责任履行不到位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因此,政府应该增强危机意识,做好危机事前防范;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危机事发应对;加强危机总结,做好危机善后处置。  相似文献   

6.
与危机的发生发展阶段相对应,政府的危机管理包括评估与预警、应对与处置、恢复与善后三个主要流程。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在危机潜伏期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科学预警,在危机爆发和持续阶段缺乏科学的应对与处置,在危机消弭和结束阶段缺乏系统而持续的恢复重建计划和有效的问责机制。因此,需要根据危机发生和演变的规律,优化政府的危机管理流程,探索有效的方法,对既有的危机管理流程进行选择性地再造和规范,实现危机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论转型期的政府危机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这是一个战略发展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危机易发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对危机和政府危机管理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表述,分析了目前政府危机管理所处的环境条件,侧重就政府危机管理长效机制的架构提出了笔者的探索思路,旨在阐明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应对公共危机的政府理念重塑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危机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凸现了各级政府传统公共管理的不适应性.在危机管理中的现代政府理念对于政府行为起着导向和规约的作用,决定着危机管理的成效,是政府危机管理的灵魂.如何塑造政府管理新理念,创新政府公共管理,主动消解危机并回应挑战,是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面临着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韩国政府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绩效管理,经过了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引进阶段、系统化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整合阶段四个时期,积累了大量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宝贵经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主要经历了以行政效率为中心、以服务质量为中心和以科学方法为中心的三个发展时期。通过对韩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实践以及发展历程的探析,将有助于加快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法制化进程,构建多元化的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实现政府绩效管理战略性与协同性的统一,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正处于危机频发期,而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还存在欠缺,这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建立多元立体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推动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制度创新,以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实现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因城镇化、社会快速转型以及频发的公共灾害而造成的公共危机给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提升对民众的公信力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分析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及公信力的相关理论,辨析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和互动规律,对当前地方政府存在的危机管理能力薄弱、公信力弱化现状进行探讨,指明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12.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危机管理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创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危机管理的价值取向。产生高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也有学校管理和学生个人的原因。高校危机管理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加强高校危机管理:一要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危机管理意识;二要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应对危机能力;三要加强统筹兼顾,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四要争取政府支持,形成危机处置合力;五要加强法制教育,树立依法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绩效提升的有效路径,结合理论阐述和实证资料佐证,对当前中国公共危机管理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关联性进行剖析。分析认为:由于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治政府建设缺失,目前中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三大管理危机,这不仅影响了政府法治化水平的整体推进,更制约了公共危机管理绩效的持续提升;只有从制度、体制、机制3个方面不断加强危机管理中法治政府建设,才能最终化解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管理危机。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的管理是国家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从生态化的角度分析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的管理问题,使用创新性的管理手段,因地制宜地采取科学、合理的途径解决危机.根据民族地区的特性实现宜态管理,运用合适的手段与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既要关注国家的整体利益又要重视民族地区的利益;参与主体多样化实现整体管理模式,主要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企事业单位的力量以及公益组织与志愿者队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危机管理环境具有政治环境复杂、经济发展滞后、文化表现多元化、社会管理转型慢等特殊性,其危机管理能力应主要包含政治认知力、问题认定能力、政策解读与执行力、搜集信息能力、资源动员与资源配置能力、危机响应能力、评估学习能力.其基层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强化与完善途径主要有:完善法律和制度,加强危机管理的规范力与执行力,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加强政策解读能力,强化领导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危机频发的时期.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政府在危机管理中所承担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为如何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预防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公共危机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政府公共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二是危机的不确定性加剧;三是危机发生的形态和危机的种类更加复杂多样。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重视危机预防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培育健康的人文社会环境等多种途径,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目前正处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政府危机预防管理和危机处理的应对策略以及政府危机管理的发展趋势的研究势在必行。对于一个社会和政府而言,面对各种危机,最重要的战略选择应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食品安全危机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难题,给各国政府提出了全新挑战。以2008年“问题奶粉”事件为例,分析了政府在应对此次公共危机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困难,指出政府危机管理力量薄弱、法律意识淡薄、政企关系不规范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等是政府在应对此次危机中出现“危机”的原因。据此,政府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健全佘共危机管理法律和制度,明确政府角色和定位,并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危机时时显现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因此,要想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将危机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危机管理与战略管理融合的重要性与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