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嘉应大学、梅县地委党史办、嘉应师专、梅县地委党校、汕头市委党史办、惠阳地委党史办、梅县市委党史办等单位于7月28日至31日在梅县市嘉应大学联合召开首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八十多篇,与会代表110人。代表们通过宣读论文、论文评讲、自由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阐述各自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2.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东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它不仅较早地经历了武装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而且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建设政权的伟大斗争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使新生的红色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了八年之久。探讨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总结它的经验教训,对研究全国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评价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近日出版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共收入论文13篇,序言一篇,共13万4千字,是“院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甘肃代表的部分阶段性成果。该书由甘棠寿、王致中、郭维仪主编,内容仅限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延安精神、边区历史地位及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中共党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4.
深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是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董必武是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播火者,中国共产党在该区域创建的鄂豫皖根据地在极盛时期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大别山精神。因此深入研究董必武在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加强凝练大别山精神,对于深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弘扬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1934年5月至7月创建的黔东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极其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下,为坚持和适应革命的需要,在云贵地区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位于赣西南的东固革命根据地,被陈毅誉为“东井冈”,被毛泽东称之为与“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并列的“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但是,长期以来,这块根据地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和介绍,至今鲜为人知。6月下旬,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及吉安地区党史学会,吉安县党史办联合在吉安市举行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史学术讨论会。会议由省党史学会副理事长、省委党校副校长戴向青教授主持。来自各地的30余名党史、革命史学者、专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时空范围、发展阶段、具体特点和地位作用作了认真而富有成效的探讨,一致认为,应该充分肯定东固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些具体问题的探讨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会议  相似文献   

7.
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由红二、六军团建立起来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革命处于低潮,红军突围长征的生死关头发展起来的一块新苏区。这块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据地,在长江南岸与川陕根据地相呼应,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从敌人的侧后方威胁其反动统治,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对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本文根据史实,论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准备时期、初创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直至战略转移放弃这块苏区的两年多的历史过程。一、准备时期  相似文献   

8.
<正> 广东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东江、琼崖等革命根据地的总称。这片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一块战略基地。它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在敌人的重围进剿之中,坚持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英雄业绩。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将广东各块革命根据地加以综合考察,以期寻求某些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9.
北伐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在实现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的基础上,发动的一场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战争。中共广东区委为这场战争的发动、组织和胜利进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北伐战争前,广东区委积极发动和领导工农运动,参与创建和领导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开展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现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广东是北伐战争的策源地。1924年,国共两党在这里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了加强对广东及其邻省革命斗争的领导,中共中央先后调派周恩来、陈延年、张太雷、恽代英、邓中夏、熊雄等优秀干部到广东来,与广东党的优秀干部彭湃、阮啸仙、苏兆征,刘尔崧等合作共事,使中共广  相似文献   

10.
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社科联、中共达县地委联合主办的川陕老区建设与发展理论研讨会”于10月11日至13日在地处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的达县举行。来自北京、陕西以及四川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川陕革命老区各地、市、县的党政负责人共2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专著70余篇(部)。与会同志比较集中地研讨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巴山红军精神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1.
吴学东 《学术论坛》2006,1(6):154-157
毛泽东的根据地发展战略思想,是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十分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及共产党人在实践的探索中逐步形成、发展以致完善、成熟的。它在中国革命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邓正兵 《学术研究》2001,28(9):113-119
广东地方实力派的地方派系意识包括"革命正统"观念、"革命策源地"思想和"均权共治"主张.它是拥有辉煌历史和地位的广东人士在革命和权力的中心地位双重跌落后形成,并因派系斗争而强化.它既包含广东人对革命正统和某种政治理念的维护,又常成为派系斗争的政治资源,对广东及全国局势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简称广东区委,又叫粤区委,还有的叫两广区委,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_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一个地方党组织,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领导核心。它活动的范围,除广东、广西两省外,还有福建南部和香港等地区。由于一九二四年实现了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广东成了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党中央为了加强广东地区工作的领导,先后调周恩来、陈延年等一批重要领导骨干到广东,充实和健全了广东区委的领导。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区委在党中央领导下及当时担任国民党顾问鲍罗廷的协助和指导下,在建立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20-2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正因如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主要围绕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史及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有关人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比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等维度展开。在此,梳理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报刊、图书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创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革命根据地创建后,党和工农民主政府及时制定了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发展普通教育,大力开展党、政、军和平民教育活动,以保证革命战争对人才的需求。这块根据地的斗争历史虽然不长,但教育建设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具有与  相似文献   

16.
在隆重纪念红四方面军入川暨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的金秋十月,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社科联和中共达县地委联合举办的“川陕老区建设与发展理论研讨会”,于1992年10月11日至13日在四川省达县地区召开。来自省内外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交流了论文60余篇。现就研讨会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川陕革命老区的历史地位、作用和现状与会者认为,川陕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同志曾在全国“二苏大”的报告中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是革命得以胜利的重要保证。文章以安徽池州地区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心,探究各历史时期革命根据地基层政权的构成,并由此来透视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乡村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立、建设主要的卓越的领导者;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光辉革命历程的起点;邓小平领导的左右江革命斗争既为广西和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又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9.
<正> 拙作《谈鲁迅的散文诗<雪>》(《破与立》1979年第3期)发表以后,得到不少批评,李允经同志就有三次,金钦俊同志在《<野草>论辩》(广东鲁迅研究小组编印的《鲁迅诞辰百年文集》下册)中也提出了类似的商榷。现在一并作一简单的答复。李、金二位同志认为,象我那样以为《雪》“寄寓了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向往歌颂之情,而且把自己在北京的革命斗争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紧紧地联系起来”,是脱离了作者的思想实际,也脱离了作品的实际的。李允经同志认为,鲁迅向往广东革命根据地是一九  相似文献   

20.
杨涛 《殷都学刊》2002,11(2):51-57
宋子文在广州的理财活动可分三个时期。每一时期理财举措各有不同内容与特点。其理财客观上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北伐战争都起了积极作用。广州理财反映出了宋子文早期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