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①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②.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  相似文献   

2.
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过程。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具有"世界化"形态的理论学说,它的全人类性价值诉求和宽广世界眼光决定了它的世界共享性,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离不开世界化维度。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新形态必须始终把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作为其理论发展的肥沃文化土壤,并在关注和解决已进入当代实践领域的世界重大问题,引领世界前进方向中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世界上,各种哲学流派纷陈林立,其中最具真理性和实践性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一种哲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取得像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的成就;也没有任何一种哲学像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和如此众多的信奉者和实践者。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功能作一考察,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决不只是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天才思想营建的产物,这个学说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既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也是我们探索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我们的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立场、观点体现出来的世界观的含义已作了充分的探讨,但对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意蕴,尚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为此,本文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方法论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原理转化为方法的途径、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理方法论意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等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期引起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关注,同时也试图为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提供一点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高太平 《社科纵横》2009,24(8):14-1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掌握并运用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深入开掘科学发展观所内涵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姜迎春 《阅江学刊》2023,(5):5-12+167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体现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会遇到理论上的对手,只有克服和战胜这些对手,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克服和战胜旧哲学、旧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现了理论创造与思想批判的统一,这一理论特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在一切时代的发展。作为注重实际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反对空想与空谈;作为面向未来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始终追求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7.
戚杰强  代晓丽 《创新》2015,9(1):67-70
认识不仅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还包括主体对主观世界的反映。主体、客体、中介是认识的影响因素。信仰是一种认识活动和反映客观存在的精神状态,同时还是一种确信态度。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确信态度,终究属于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范畴。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主体与客体在中介影响下相互统一的过程。主体、客体和中介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波兰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M.奥热霍夫斯基的这本书对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和形式、建设新社会的规律等最复杂的问题作了建设性的理论探讨.作者通过同A.沙夫的论战考察和分析了现时代的许多迫切问题.作者对包括波兰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世界革命进程中最广泛和最迫切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使这本书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尤为引人注目.奥热霍夫斯基的书是从对沙夫的观点进行批判开始的.沙夫自认为他所解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正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现代无产阶级科学的完整的世界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研究世界,改造世界的先进的方法论。列宁,忠实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运用于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改变了整个世  相似文献   

10.
张玲 《学术交流》2005,(7):31-3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集中地表现为对旧哲学思辨传统的超越.感性世界理论的明确阐释,构成了新唯物主义得以生成的理论机制.通过感性世界的中介,哲学回归了生活世界,从而为新唯物主义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感性世界的理论分析,可以透视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成机制和基本理路.在理论范域的确认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理论视角的根本转移;在关于感性世界的理论界定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明了感性世界的属人性质;在感性世界的构成机制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强调了"感性的活动"即实践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在对感性世界的理论阐释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人的理论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2000~2001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方面延续了前两年的共同课题,即对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程的反思、总结和对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前景的展望;另一方面在一些新的方向上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问题、方法和形态,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等等。  相似文献   

12.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把握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有力的精神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这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正波及着世界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其中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等领域。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研究课题。1987年国家教委规定:理工农医各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从各个方面看,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国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生产,设置了各种针对性较强的农产品贸易壁垒.有着较强竞争优势与出口潜力的中国农产品自然是其主要的阻碍对象,而作为中国农产品生产大省黑龙江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为使黑龙江农产品向韩国出口持续稳定的发展,黑龙江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当深入了解韩国贸易壁垒的特点,充分利用政府及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进一步提高出口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建立高效的营销渠道和有效的信息搜集系统与快速反应机制,以尽可能规避或削弱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世界出现了新特点,实践提出了新问题,马克思主义要有新的大发展。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一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和推动世界发展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来源于实践,扎根于实践,并以严谨、完整、科学的世界观,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指引方向和提供思想的、物质的动力。这种鲜明的实践性,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活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Political Economy,WAPE)是由全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或相关学术团体自愿结成的开放的非营利性国际学术组织。学会的宗旨是用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察和研究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探讨促进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对策。2014年5月23~26日,"增长、发展与社会公正——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9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沃勒斯坦创立的世界体系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作为历史导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把世界体系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丰富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沃勒斯坦在重建世界体系的努力中陷入了悲观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困境。现从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思想渊源入手,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审视世界体系理论的当代价值和内在困境,从总体上把握世界体系分析范式的合理内核和内在启示,进而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生命力。它为全面认识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也为全球化背景下探寻适合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现代化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作过许多深刻的论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也一再要求全党,必须坚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同志不懂得哲学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道理,有的重视现实而忽视哲学;有的虽然重视哲学,但把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千古不变的教条,等等。这些思想不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有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了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指导作用,并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世界新技术革命及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相互作用的有关问题,作一点探讨,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9.
朱哲恒 《创新》2011,5(3):18-22,1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思想理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最新成就。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的内在统一,决定了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同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全球化语境下,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应更具辩证性,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有所为,才有所位"。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应准确把握世界的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应准确把握中国的时代方位,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应准确把握大众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20.
敖带芽 《探求》2002,(6):13-14,56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它既是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又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要求本文在对此作出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必须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局,这既是检验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又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