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城”新考王野苹罗布淖尔的“龙城”,最早见于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篇》。此后,学术界作过许多猜谜式的考索,但研究结果,与《水经注》所述消去甚远,很难令人认同。这里,就笔者近年探索所得,试作新考。“龙城”是否是城?如果是城,它又是什么样的城?地望何...  相似文献   

2.
周仁耀  王荔 《南方论刊》2011,(3):I0040-I0041
近日,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出台《龙城街道迎大运构筑“三级服务保障圈”工作意见》,在迎大运,大干200天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的同时,构筑“三级服务保障圈”,努力完成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安全生产“三大任务”,认真排查信访维稳隐患,社会治安隐患、安全生产隐患。  相似文献   

3.
《辽代石刻文续编》(以下简称《续编》)是向南先生继《辽代石刻文编》之后推出的辽代石刻文献的又一巨著,该书主要收录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土的辽代汉文石刻。辽代石刻可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辽代社会的政治变革、人口迁徙、民族融合、典章制度、历史地理、语言习俗等情况,从而有助于加强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史、边疆史  相似文献   

4.
再谈宝顶山摩岩造像是密宗道场及研究断想郭相颖(一)在我读到的有关大足石刻的文章中,对宝顶山石刻是否是密宗道场?大足石刻造像中是否密宗造像数量比例大?争论较多。李哲良先生撰写的《我观大足石刻》[1](以下简称《我观》)一文,开头写道:“在人们的印象中,...  相似文献   

5.
一部浓缩泰山历史文化的精品──喜读《泰山石刻大全》李士谦泰山,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又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几千年的历史,留给泰山千余处五光十色的石刻,与这名山的自然环境融为美的合体,这些石刻被一位旅游家十分贴切地喻为"皇冠上镶嵌的颗颗明珠"。如果说泰山是...  相似文献   

6.
元末知名文士杨维桢的《张氏通波阡表》尚保存着墨迹(中间有阙文),是其书法的代表作.同时,在《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和正德《松江府志》中均录有《张氏通波阡表》的文字.《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本文字和墨迹本十分接近,而与正德《松江府志》本差异较大.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在于《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是根据墨迹过录的(过录过程中还带来不少错字),正德《松江府志》根据的是石刻,而石刻则改正了墨迹中颇多错误(特别是张氏的家族世系),有可能墨迹系初稿,石刻根据定稿.《张氏通波阡表》的例子,也显示了正德《松江府志》在保存元代石刻文献方面的独到价值.  相似文献   

7.
《徽州社会科学》2009,(1):57-57
由陈安生、汪炜撰写的《中国皖南古村落黄山市千村保护与发展研究报告》和由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园林局编纂的《黄山摩崖石刻》一书,目前荣获安徽省社科联2005--2006年社科优秀成果奖。  相似文献   

8.
2007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盖之庸的《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是辽代考古和历史研究领域的又一部力作,引起了学术界同行的关注。新版《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一书,是作者倾注近10  相似文献   

9.
杨光亮 《晋阳学刊》2002,(5):106-107
说太原是“龙城”,源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郝树侯《太原史话》书中的叙述:“赵宋统治集团把晋阳叫做‘龙城’,意思是说,晋阳北面的系舟山是龙角,西山南行有龙山、天龙山是一个粗长的‘龙尾’,晋阳正当着这条蟠龙的中心,所以时常有‘真龙天子'出现。这话是鉴于高欢、李渊以及五代的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都是从晋阳起家而说的。”(山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6月版)。但《史话》的作者既没有说明依据,也没有注明出处。宋代和宋以后的有关史书及历史地理著作、地方志书、文人笔记等,均未发现记载。可见,上说是没有历史根据的。解…  相似文献   

10.
唐代王昌龄的《出塞》诗第一首,历来为人们称誉为七绝之中的上品。全诗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对此诗作了校注:“‘卢城’,通行本作‘龙城’,据宋刊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改。阎若据《潜邱扎记》卷二曾考订应作‘卢城’:‘卢’是也。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