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当代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当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二百多卷,洋洋四千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还对重点史册、篇章作了反复研读和批评。他认为,《二十四史》是一部帝王将相史。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看,他反对这种修史原则:但作为学者、政治家、军事家,他对这部史书的情感极其浓厚。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读书。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马背上总是驮着书。只要一有空隙,他就手不释卷。在延安时期,他动员大家说:“让我们来一个读书  相似文献   

3.
<正> 1933年,谢觉哉同志来到苏区;给毛泽东同志当秘书。有一次,毛泽东同志要他写两张通知,他开始认为自己弄笔杆子多年,写通知有何难。于是,按照往常的写法,很快就把通知写好了。不料毛泽东同志看后,把他写的都删掉了,一个字也没留下。他很纳闷。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同志终身酷爱读书。在他的一生中,读的时间最长遍数最多、读得最熟的一本书是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读到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时间是1920年,毛泽东时年27岁。这本书他一生反复读过多次,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都能背下来。正是这本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著作,成了毛泽东同志选择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决策》2010,(5):102-102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署名龚育之、逢先知和石伸泉,三位作者都是常年研究毛泽东的专家,同时也都是多年的文献工作者,都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或比较近距离的接触过,对毛泽东的读书情况非常熟悉,保证了本书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让儿子到农村去劳动锻炼1946年1月,毛岸英在苏联学习结束回到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考虑到毛岸英多年不在毛泽东身边,这次就想把他留下来。毛泽东没有同意,他让岸英住在警卫团。后来,中央首长又让岸英到中央小食堂吃饭,毛泽东却说:"他没资格。"当毛泽东和岸英谈话问岸英在苏联都学习些什么时,毛岸英回答说:主要学习军事,还学习了一些历史、哲学、政治、文学等。毛泽东  相似文献   

7.
读书人万岁     
正我出生于湖南岳麓书院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里没有别的,只有书。书架上、箱子里、墙角旮旯全是书。我从小爱读书,起初看小人书,小人书看完了,就看大人书,家中有四个大书架,我从最低层能摸得着的地方信手拈来,拿到什么看什么,连蒙带猜地把家里的书几乎看了个遍。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很广,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军事、书法、报纸杂志等,总结起来主要有十一大类。他读书很偏,一般常人很少去涉猎的书,他都去读,而且读了之后还去谈。比如说科幻题材的书刊现在比较多,但在1936年,长征刚刚到达陕北,他会见美国记者斯诺的时候,就谈到了一个英国的科幻作家威尔斯,他写了《星球大战》《月球上的第一批人》,毛泽东引用威尔斯小说里面的话说"我们买一张车票从地球到月球"。相信在那个时代读过威尔斯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读书,正如他自己所言,“读书是我终生的爱好”。 毛泽东读书的领域十分广泛,无论是在战争环境下,还是和平  相似文献   

10.
1933年,谢觉哉来到苏区,为毛泽东做秘书工作。有一次,毛泽东要他写两张通知,他开始认为自己弄笔杆子多年,写通知有何难。于是,按照往常的写法,很快就把通知写好了。不料毛泽东看后,把他写的都删改掉了,一个字也没留下。他很纳闷。毛泽东和蔼地望了他一阵,只说了三个字:“你学吧。”谢老从这句话里得到启示:过去虽然写了不少,但都是给知识分子看的,现在要给工人农民看,对象变了,文风也得变。工人农民中不少人还不识字,给他们写的通知,一定要念起来听得懂。从此,他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文风,终于写出了许多既通俗易懂又富有文采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孜孜不息的读书生活伴随着毛泽东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从1950年冬到1966年夏,给毛泽东管理图书报刊,历时近17年,直接和间接地了解到毛泽东读书生活的一些情况。毛泽东从幼年起,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12.
徐中远 《领导文萃》2013,(20):83-85
《智囊》是毛泽东晚年很爱读的线装本史书之一。他曾阅读过两部《智囊》,这两部《智囊》都是木刻线装本。一部放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地的会客厅里。这个会客厅是他晚年经常会见外宾的地方,也是他读书学习的地方。除工作、会见宾客外,他几乎每天都要在这个会客厅里看书学习。另一部放在中南海增福堂毛主席书库里。这是一个旧式的四合院。南边是永福堂,毛泽东原秘书田家英曾在这里办公;北邻来福堂。这三个院子,增福堂可用房间稍多,院内条件也好些。因毛泽东藏书较多,只有增福堂能  相似文献   

13.
周正宏 《科学咨询》2010,(18):55-55
上课时,手也动,脚也动,就是情不动;读书时,别人读,他也读,就是心没读;作业时,东也看,西也看,就是字不看;放假时,书也丢,包也丢,就是“毛病”不丢。  相似文献   

14.
枪决肖玉壁     
1940年秋季的一天,毛泽东到中央医院看望老战士肖玉壁。肖玉壁战功赫赫,身上留下伤疤90多处,但此时病得皮包骨头。毛泽东看了很是心疼,向值班医生询问其病情。医生回答说:“外表看,他百病缠身,其实只要给他一个月饱饭就行了。” 毛泽东当场把特批给肖玉壁的取奶证交给医生,让他每天喝半斤牛奶。肖玉壁很快恢复了健康。  相似文献   

15.
芦荻 《领导文萃》2007,(3):70-75
1975年5月至9月,毛泽东因患眼疾,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芦获为他读书。在读书间隙,毛泽东就文史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谈话。本文是芦荻教授的回忆文章,从中可以了解到毛泽东的读史情况和论史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上课时,手也动,脚也动,就是情不动;读书时,别人读,他也读,就是心没读;作业时,东也看,西也看,就是字不看;放假时,书也丢,包也丢,就是"毛病"不丢.  相似文献   

17.
冯锡刚 《领导文萃》2013,(20):51-55
记得别林斯基曾说过,文学作品中,有时一个好的细节要胜过一打书。话说得不无夸张,却道出了细节的重要。了解和研究历史人物亦然。读毛泽东书信,涉及题字种种,引发笔者诸多感想。1983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书信选集》,收录书信372封。其中致者最多的是黄炎培,其次是周世钊。题字种种,先从致周世钊的信件说起吧。周世钊是毛泽东当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学,新民学会会员,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毛泽东在延安和重庆谈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读书才能做有作为的领导者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曾坦言: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今天我要对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正确选择个人爱好——读书,读一本好书。不读书必定会落伍,只有读书才能做有作为的领导者。领导干部根本没有理由  相似文献   

19.
吴江 《领导文萃》2012,(8):96-99
郭嘉,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要谋士,是一个历史人物。1959年毛泽东在中央的重要会议上多次提及,并推荐看他的传,号召向他学习。毛泽东经常称赞历史人物,向干部们推荐读古人的传记,往往是同现实情况相联系,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细读史料,还是可探求毛泽东加之于郭嘉身上的更多含意与心境。郭嘉是自下而上"多谋"的典型在1959年2月底3月初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比较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形势尚未明朗化的时期,半知识分子总是最有影响的人物。在军队,毛泽东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半知识分子的特征。毛泽东不愿参加学生组织不只是因为自己年龄大,而且还是因为他对教育一直存在着矛盾心理。毛泽东担心学校生活对他的影响。作为毛顺生的儿子,他比自己所期望的更像一名有教养的绅士。他喜欢那些没有文化的士兵把他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