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开了现代科幻小说的一代先河,以惊人的笔触揭示了一个现代悲剧的寓言式真理:不论是女人对写作的渴望,还是男人对孕育的渴望,都依靠生产怪物得以满足,两性都在怪物身上找到了自我的影子,一个怪物的产生都是由于对另一个的压抑.而男权,则是男性形象怪物化和女性书写怪物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非同一般,在古希腊意义上它们是同一的。海氏对现代艺术的批判乃是其艺术沉思的落脚点和归宿。现代技术与现代艺术都是异化了的怪物,拯救技术和复兴艺术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彼此互相依存。海氏现代艺术论的最大问题不是审美乌托邦性,而是对现代艺术的误读。这种误读起源于他的哲学根基即基本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史信 《山西老年》2009,(6):12-12
一贺:"你是一个老怪物"1937年2月1日,是徐特立六十大寿的日子,延安各界集会祝贺。党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庆祝会。毛泽东和朱德相继给徐特立写了贺信。朱德贺信的题目是《你是一个老怪物》。"老怪物",是朱德赠给徐老的一个亲切"徽号"。贺信说:"徐老头,你是一个职业革命  相似文献   

4.
怪物与人类的冲突一直是欧美影坛科幻惊悚电影经久不衰的题材。根据怪物与人类社会环境的关系,电影中的怪物形象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怪物形象都承载了相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与生态文化内涵,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人类主体性活动的客体隐喻。电影中人与这两种类型的怪物形象的冲突也揭示了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所具有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理念以及浅层生态科技观。  相似文献   

5.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霍尔顿对现代社会的堕落,虚伪和冷酷厌恶之极,觉得自己与周围社会格格不入从而无处可归,因此他渴望探寻一个恒久的纯真的儿童世界,并且渴望寻找自我。但他的探寻一个违背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另一个又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所以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6.
<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其丑陋而不符合浪漫主义审美观念,被其主人作为浪漫主义的他者形象加以排斥、憎恨,以此达到塑造自我、巩固浪漫主义话语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玛丽·雪莱多次暗示,怪物在本质上与浪漫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而非真正的他者,从而暴露了弗兰肯斯坦为了奠定自己话语的权威,不惜创造假想一个"他者"的真正本质.由此,她对浪漫主义盲目争夺话语权和审美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小说出版至今,对怪物悲剧命运的探究成为众多读者和学者关注的重点。怪物从诞生之日起就因外表丑陋而遭到弗兰肯斯坦遗弃,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还是未能摆脱人类的偏见和伤害。本文依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怪物自身的需求出发,分析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百年孤独>中,着力刻画了雷梅苔丝这个女性人物形象.在一个孤独的大家族里,雷梅苔丝既是美的化身、亦是纯洁的象征和善的体现.中国作家蒲松龄也描写了一个天真烂漫、爱笑的狐女婴宁.她们都在世俗世界中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芒,体现出作家对肮脏现实的否定和人性美的渴望.  相似文献   

9.
《荒原》是一部现代史诗,深蕴着一种现代哲学精神。它在诗人敏锐的心理透视下呈现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它通过隐喻方式把一种历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融于其中。诗人对时代之贫乏的深刻体验与对远逝神性的渴望,对荒诞的清醒意识与一种抗争的精神微光,都体现了海德格尔、加缪等现代哲学家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1 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在鲁迅的《呐喊》《彷徨》中,居然也存在着那纠缠了人们多年的思维怪物—亚里士多德称之为“难题”,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称之为“不可解命题”,现代的形式逻辑学家称之为“悖论”,而现在人们比较流行的称呼则是“怪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