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三条金鱼     
前几天,爸爸给我买了三条金鱼。一条是黑的,我叫它黑将军:另一条是白的,像一团雪,我叫它白雪公主;还有一条小得像米粒,我叫它小米粒。每天早上晚上我都要和它们玩几分钟。我们朝夕相处,不知不觉成为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2.
困惑     
天渐渐的暗下来,路上的行人,也变得稀稀落落的。“小同学!小同学!”这样的呼唤,使正匆忙往家赶的我停下了脚步。叫我吗?是谁在叫我?我顺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两位老人。我打量着他们,他们相貌很普通,衣着也很寒酸,像是外地的民工。我以为他们要问路,马路上不断驶过的汽车声音让我很难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但很快我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他们希望我给他们一点钱,因为他们没钱吃饭。我感到非常难办。给还是不给?从小爸爸、老师就教育我要乐于助人。但我又看到电视中很多有关“乞丐”行骗的报道,也听说过有的“乞丐”一边苦苦向人乞讨,一边又在饭店大…  相似文献   

3.
20年前,我在一家旅行社做导游。我们这家旅行社是在江南的一个小县城嘉善,嘉善虽小,这些年里出外旅游的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前几天,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去了南非一趟,回来跟我们聊起那儿的事情来,也是令大家很羡慕的。外出旅行能叫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各地的文化。算起来,我也是走过不少地方了,但若要论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要数北京了。  相似文献   

4.
刘墉 《可乐》2010,(5):76-77
遇到一个师大的老同学。 “教了二十多年书,有什么感想?”我问她。 “有,也没有。我教初一和初三,年年毕业班的学生对着我哭,我也陪他们哭。一转身,我又迎接新生入学。他们对着我笑,我也陪他们笑。在同一个学校里,甚至同一栋大楼里,我哭哭笑笑了二十多年,哭老了,也笑老了。可是,而今他们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我有一对很传奇的摄影师朋友,一男一女,男的叫安,女的叫晴。他们都曾是我们一帮朋友中的个体,后来我们一次无意的玩笑居然把这两个剩男剩女撮合到了一块儿。他们性格委实不大相合,但是却以极快的速度结婚了。当他们牵手宣布结婚的消息时,我们都惊住了,最后以一种惊喜的心情为他们送上祝福。  相似文献   

6.
我从那年开始喝一种叫青山绿水的茶。那时。我和他,勇敢而热烈。深秋旅行,来到一个小山城,本是路过,偶然听说那里有正在开发的森林公园,我们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7.
BLOG     
《可乐》2006,(8)
为时尚所伤博客名:大仙地址:http://blog.sina.com.cn/m/daxian我挺讨厌时尚的,中国一直是一帮农民在做时尚,可以把他们叫"时尚农民"。中国没有时尚,中国至今还停留在"时髦阶段"。而在离江河湖海比较近的地方做时尚的,我管他们叫"时尚渔民"。记得1979年,我过两张(20岁,编者注)生日时,在"翠华楼"摆了一桌请发小。我们这帮苦孩子20岁之前几乎没吃过螃蟹,所以,我看见有道菜叫"赛螃蟹",二话没说就点了。心想:赛螃蟹,那一定是恐龙那个级别了,吃!但"赛螃蟹"端上来,完全不是螃蟹,是鸡蛋。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9,(12):14-17
一个村子里住着两个人,他们同名,都叫克劳斯。不过其中一人有四匹马,另一个只有一匹马。为了把他俩区别开来,大家把那个有四匹马的叫作大克劳斯,把那个有一匹马的叫作小克劳斯。现在我们来听听他们每人都发生了什么事,这可是真事呀。  相似文献   

9.
陈亦权 《社区》2012,(27):60-60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参加了一个同学小聚会,聚会上,大伙儿都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各自的事业发展,只有一个同学,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拿着手机阅读着什么。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她,她告诉我说她的手机里安装着一个唐诗宋词的软件,空闲的时候,她就会拿出来读读,像现在她感觉自己插不上什么话,就独自坐到一边读起了唐诗宋词,此刻正读着一首李白的《蜀道难》呢。我也非常爱好唐诗宋词,就坐了下来和她聊起了。正聊着,几个同学摇摇晃晃地过来叫我们去喝酒,听到我们正在谈唐诗宋词,他们一个个都不屑地说:“切,那是小孩子的玩意儿!”  相似文献   

10.
开心就好     
我是一个游泳高手,我们村里和我同龄的人没有一个人游泳的本领比我高的,甚至比我大好几岁的人也不是我的对手。立浮、仰浮、狗刨……我都会,游泳时,同伴都叫我“小泥鳅”。  相似文献   

11.
他们费尽周折,讨我们欢心,为的是让我的儿子学习他们的母语……法国老太太晚上敲门2002年冬,我们全家移民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定居下来的当晚,我们刚吃完晚饭,就听到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一个身体肥胖、头发灰白的外国老太太。她自我介绍说她叫莱辛,是个法国移民,就住在我家楼下。莱辛太太蓝绿色的眼睛里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她十分殷勤地递给我一张小纸条,说:"这是我家的电话号码,你们初来乍  相似文献   

12.
我的母亲     
胡适 《社区》2004,(4):61-62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诌诌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  相似文献   

13.
如今,三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都知道一对美国夫妇落户中国,丈夫叫阳早,女的叫寒春。曾有一段时间,媒体对他们时有报道,称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对他们的了解,就来源于那些报纸的报道。我记忆中寒春和阳早长年生活在北京的郊区,饲养奶牛。一个偶然的机遇,我来到了北京昌平农机部下属的实验农场小王庄,在这里我遇到寒春,才知道他们夫妇在这里饲养奶牛,不少中国人喝的牛奶就来自这个养牛场。经打听,才知阳早生病住院了。奶牛的妈妈是“革命”的,爸爸是“帝国主义”的我一下子对女主人寒春有了兴趣。寒春已经81岁高龄,但身体…  相似文献   

14.
叶子 《百姓生活》2010,(3):54-55
“我们大队饿死的大多是中壮年。那时候庄稼广种薄收,没有肥料,往地里撒上种子就不管了。老的老,小的小,村子里得病的得病,庄稼熟了也没人收……我知道我们全中队壮年死了有一半,有几百人……”这是一个叫罗明泉的四川农民对3年大饥荒的回忆。  相似文献   

15.
精彩文段     
描写当我们乘车两个小时,再走一段很长的山路来到他们的学校——大为镇小时,才发现那是一座建在大山包上的学校,周围没有人家,校内只有一栋教学楼,每个年级也只有一个班。校门口来的是一些迎接我们的同学,他们排着长队,细细地打量着我们,流露出一种惊讶的神情。似乎他们从未出过大山,见到过这么漂亮的衣服。我也在细细地打量着他们,同时也吃惊不小,因为从他们身上,我似乎读不出什么叫时尚,什么叫潮流。有的只是过时乡下的土气。可他们眼里的真诚和渴望又让我内心激动不已。……在去第一个同学家的路上,我们很兴奋,不由得加快脚步。不一会儿,…  相似文献   

16.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来,让我们睁开眼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尚志俊:上海市房地产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生,现为上海东亚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兼总经理助理求学梦尚志俊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他不得不比同龄人更加懂事。"那时候父亲忙里忙外很辛苦,我就学做家务事帮他分担点。有时小朋友们叫  相似文献   

17.
读书     
今天中午,我拿起一本《课外美文》,我翻开它,就翻到了小玛丽读书的故事。一百多年前,有个小学生叫玛丽,她非常喜欢读书。有一次,她的姐姐和那些寄宿生们,看到小玛丽读书的样子十分可笑,他们就在她边上大声喧哗,一次、两次、三次、十几次,但都失败了。一天晚上,他们又想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18.
也说称呼     
小时候我们老太太最爱支使我:“生,去把火笼上。生,去把缸里的水挑满了。生,去买趟肉去,要肥着点儿的。”在这个家里,我最小,老儿子,可我真没享受过老小的待遇。我纯属一个小菜碟儿。到现在,我都56了,哥哥姐姐们还叫着我的小名:“生。”我在他们眼里永远是小兄弟,长不大了。就连我二大爷家的二姐,她的儿子按说管我叫舅舅,但从来没叫过,都叫我“生”。我没脾气。  相似文献   

19.
1965年,我和一批青、中年同学踏上到遥远的法兰西去留学的征途。我们第一次在巴黎郊区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玫瑰泉”的地方,在那里开始了当时许多中国留学生的故乡之梦。 当时赴法留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高中毕业的青年学生。他们未学过法语,准备去法国初步掌握法语后再上大学,攻读其他专业。另一类则是高等院校的法语教师和国家干部,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法语水平,主要是去进修法语,大都已过而立之年,我是其中之一。 盼望老师能仔细批改作业 到达巴黎后,我们住在巴黎市近郊的一幢简易楼房里,座落在一个叫“玫瑰泉”的地区。那是…  相似文献   

20.
林富性 《社区》2010,(22):35-35
我居住的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丰二社区,有这样一批退休的居民朋友,他们自发组成了邻友会,相伴走进人生的又一春。几年前,我也加入了邻友会,邻友会的成员与我年龄相近,性情相投。我们天天碰头聚会,友谊日深,给我的退休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