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确定性是中国古代立法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的产生部分是源于中国古代"实用理,陛"的思想只重法律的工具性作用,而忽视对法律的价值和体系的认识;部分是源于中国古代是一个专制集权的社会,完全不存在"明确的法律"产生的条件,相反,"模糊的法律更有利于权力集团对社会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朱金秀 《经营管理者》2009,(23):236-237
调解制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厚的思想和社会基础,其产生于古代无讼的法律文化之中,寄托着古代统治者对建立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调解制度适应于古代中国小农经济下的宗法家族社会,同时,又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实践其"德主刑辅"政治主张的重要方式。法院调解具有特殊的司法救济价值。首先,它能及时、彻底解决民事权益争议,保持双方当事人的团结与合作;其次,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减轻当事人的诉讼和法院负担;再次,有利于增强当事人和群众的法制观念,预防纠纷,减少诉讼。  相似文献   

3.
莫娜 《经营管理者》2013,(27):238-238
死刑复核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地方各级司法部门对拟判处死刑的案件应逐级申报中央司法机关或者皇帝进行审查核准,以便最终决定是否适用死刑并交付执行的一项诉讼制度。它是我国古代刑事诉讼中的传统特点之一,也是中华法系区别于世界其他法系的显著标志之一,更是华夏民族对人类诉讼法律文化宝库的巨大贡献。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下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赶考精神的产生与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赶考精神产生与形成的历史背景源于中国共产党从历代王朝兴替的"历史周期律"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建设新中国、建设执政党的政治抱负中确定目标,从世界政党兴衰中反思自身,从60余年执政经验中科学总结。"赶考"精神产生与形成的文化渊源源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源于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传统思想;源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俭约自守、力戒奢华思想;源于恪尽职守、匹夫有责思想。  相似文献   

5.
关联企业是新型的企业形式,它的产生源于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作为一种新型企业形式,关联企业有很多优势,但是关联企业的避税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关联企业中的避税问题已经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就关联企业曲避税问题,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制对我国关联企业避税问题及法律规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田孝亮 《决策探索》2008,(22):59-59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它是随周代分封制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对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近年来,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本文拟对宗法制起源、宗统与君统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知今需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代司法审判制度是法治文明的一面镜子,中国古代会审制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对中国古代会审制度的渊源、产生、形成、废除等进行理清,以形成对中国古代会审制度的清晰认识。鉴古明今,从现代法治的角度分析古代会审制度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德国著名法哲学家考夫曼在研究"法律是什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关应用法律观的思想.他指出,只有将规范与具体案件事实结合起来,才可能产生真实的法,这即是应用法律观的内涵.运用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探究法律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理论就被称为法律论证理论.应用法律观下的法律论证理论研究,是一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论,即法律论证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被广泛应用于具体的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9.
"亲亲相容隐"是我国封建社会法制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在古代司法实践中曾承载了重要的社会职能,体现了古代严刑峻法中温情的另一面,其对于人性的尊重,对于正在进行法治建设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免证特权制度是证据法中有关证人作证问题的一个环节。免证特权制度在中国其实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中国古代,为维护既有的家庭社会伦理,就确立了"亲亲相隐"的制度。现代西方国家,尤其像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自己的诉讼法律制度中也制定有相应的"证人特权制度"。免证特权制度的广泛适用说明这一特定的证据制度尤其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税收原则从古至今的演变对税制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古代税收原则遵从"轻徭薄赋和公平税负",随着历史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财政思想引入,为中国确立新的税收原则提供借鉴。新中国成立后,结合社会主义特点,在不同时期税收原则有不同特点。文章通过介绍中国税收原则从古至今的演变,得出了其对中国税制改革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阳 《领导科学》2012,(33):30-31
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历史文献中,"廉"是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一种政治思想主张和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一直受到圣人君子的崇尚.正是古代廉政思想的不断积累和发展创新,才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可以说,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和政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形成 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记载,帝尧的治国思想中已有了为政者要勤政、节用、爱民、尚贤等多层次含义,由此得知,廉政意识诞生于文明之初.随着国家形态的日渐成熟,廉政思想逐渐形成,到春秋战国时期,廉政思想开始了多元化发展.先秦诸子百家对"廉政"众说纷纭,见解各异,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他们的廉政思想对后世的廉政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士"是我国知识分子的最初形态,产生于春秋时期。作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精英集团,他们在当时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士阶层"现象,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士"精神。随着我国社会的近现代转型,"士"演变为近现代的知识分子,"士"精神也就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最主要特质。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宗教和文化艺术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点、交叉点,主要体现在情感性、形象性和幻象中的满足等方面。研究宗教对我国文化艺术影响的原因,有利于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它是随周代分封制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对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近年来,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本文拟对宗法制起源、宗统与君统的关系进行探讨。一、宗法制的起源要想弄清宗法制的起源问题,首先得把氏族和宗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律令制度被认为是"诸法合体"的,也就是说它表现为一种混合法的存在形态。而这种混合法又以"泛刑事化"为其根本特征。正因为这种"泛刑事化"的特征使得中国古代的律令制度成为了一种单纯的惩罚准则,而不具备任何独立和超然的品质,它的品质来源于更为根本的礼法精神。所以,分析中国古代法刑事化特征的成因,并考察它在整个法律史上的表现,对于解读中国法制传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层政权软化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软政权"这一概念,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冈纳·缪尔达尔在1974年率先提出的."软政权"主要指社会法律与规范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容易产生群体性事件等社会危机.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这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所以极易在农村等基层环节滋生"软政权".冈纳·缪尔达尔认为,对处在这个时期的国家,"法律与政策措施是作为其实现平等的理想,更一般地说,是作为其实现现代化理想的措施而促发的……然而,当到了实际制定法律和政策规定,并且进一步采取措施来实施的时候,部分官员通常奉行的便是更为狭窄的个人私利了……(他们)通过利用法律赋予他们的自由裁量权进一步扩大了其既得利益","民众可能怀着愠怒的不满,但是他们不能表达思想,被动而无组织,无法有效地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罗马法是罗马王国、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各时期法律的总称,随着罗马国家的形成而产生,随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衰落。罗马法内容丰富,是人类古代社会最发达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一,对两大法系的立法和法制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今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深化对罗马法精神的认识,全面认识罗马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治道的价值     
正儒家讲"礼大于法",是因为认识到制度和法律在中国文化当中不是最强大的。法治在中国文化中不如礼治有效。"圣人缘人情而制礼",礼有一个好处是顺人情,法律是一刀切的,一刀切的东西容易不顺人情。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建立制度、强调制度,另一方面又不要不断地调节制度、变更制度。钱穆先生曾说,研究中国古代税收制度时,  相似文献   

20.
<正>古代政府特别重视对各级地方官的考绩。从尧舜的"五载一巡守"、夏禹的"会计"诸侯,到战国以后的"上计"制度,都是针对地方行政长官设计的。由于地方官远离皇帝、不易控制,又掌一方大权,用考绩制度来控制约束,对于整肃官僚队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中国古代政府组织结构是一种集权体制,在社会与国家关系上,强调政府对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