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代双源CT负荷动态心肌灌注成像(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T-MPI)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责任血管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的45例患者行负荷动态CT-MPI和CT冠脉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分析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及其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心肌非缺血区心肌血流(myocardial blood flow,MBF)值(1.206 1 ± 0.288 2)ml/(ml?min)与缺血区MBF值(0.826 0 ± 0.221 5)ml/(ml?min)存在明显差异(P < 0.001)?临床已确诊陈旧性心梗的20例患者均出现心肌灌注缺损,12例重度狭窄者11例可见灌注缺损,9例轻中度狭窄者灌注正常,另4例患者血管虽为轻中度狭窄,但仍出现负荷下的灌注缺损?结论:负荷动态CT-MPI可定量得出心肌血流值,对心肌缺血状况进行评估;心肌灌注情况与血管的狭窄程度基本呈线性相关(P < 0.001)?但对一些轻度甚至无血管狭窄的患者,负荷CT-MPI仍检测出小部分的心肌灌注缺损,负荷CT-MPI可检测出隐匿性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冠脉病变范围和Gensini评分的关系,并探讨MHR预测冠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脉病变(冠脉病变50%及以上)的患者16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A组(56例,单支病变者)、B组(54例,2支病变者)、C组(55例,左主干病变或3支及3支以上病变者)3组;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Ⅰ组(59例,Gensini积分≤20分)、Ⅱ组(51例,Gensini积分21~40分)、Ⅲ组(55例,Gensini积分40分)。探讨MHR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及其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组MHR显著高于A、B两组(P0.01),B组MHR显著高于A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HR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Ⅰ组r=0.97,P0.01;Ⅱ组r=0.979,P0.01;Ⅲ组r=0.957,P0.01。ROC曲线显示MHR下面积为0.657(95%CI:0.572~0.741),当MHR诊断临界值取0.42时,其诊断效率最高,敏感性为50.9%,特异性为68.2%。结论患者冠脉病变范围越大,其MHR水平越高,MHR可作为预测冠脉病变程度的重要临床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室室壁节段运动异常,可能是坏死心肌、存活的冬眠和顿抑心肌,以及缺血心肌所致,因此不能确定心肌的活性-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能改善存活心肌的收缩功能,在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心室室壁节段运动改善- 故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心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评价老年代谢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急性期行PCI术。方法选取代谢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老年组30例,中年组30例。紧急冠状动脉造影,针对“罪犯”冠脉进行PTCA及必要时行PCI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再灌注的平均时间大致相同。老年组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中年组高(P〈0.01)。老年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冠脉造影的病变冠脉记分均高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中年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高;急性期实施PCI术后恢复期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 idose技术在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冠脉CTA检查的12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CT扫描参数的差异性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1例患者接受常规256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观察组61例患者行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脉成像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检查,并应用迭代重建算法idose 4进行图像重建。对比两组患者对比剂用量以及辐射剂量水平,并评估两组患者CTA检查成像质量。结果在两组患者CTA检查图像质量评估中,观察组右冠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旋支(LCX)图像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213,t=0.170,t=0.303,t=0.597;P0.05),但观察组患者平均对比剂用量与平均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 idose技术结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行冠脉CTA检查同样可获取高质量影像结果,并且患者检查过程中应用对比剂量更少,所受辐射剂量更低,检查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吸烟指数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阜新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老年男性患者226例,他们中吸烟指数≥400,吸烟者58例(25.66%,高吸烟指数组),不吸烟者92例(40.71%,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结果高吸烟指数组的3支病变例数、平均病变支数以及平均Gensini积分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前者的单支病变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P<0.01)。结论高吸烟指数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均较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扩瞳试验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进行研究,了解MCI、阿尔茨海默病(AD)与正常老年人在扩瞳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MCI与AD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扩瞳试验是否能作为MCI发展成AD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AD患者30例、MCI患者28例以及健康对照34例。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和扩瞳试验。比较三组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和扩瞳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异。计算扩瞳试验在诊断AD和MCI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MCI组的神经心理学测验都显著好于AD组(P<0.001),但都明显不如正常对照组(P<0.001)。AD患者和MCI患者在滴入扩瞳剂后,瞳孔直径明显扩大,与NC组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P<0.05,P<0.001),而AD组与MCI组之间则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扩瞳试验诊断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0%和67.65%,诊断MC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3%和67.65%。结论扩瞳试验可以将MCI患者和AD患者、与正常老年人区别开来,可以作为MCI和AD的一个筛选诊断标志。MCI是AD与正常衰老之间的过渡状态;MCI患者是AD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评价40(排)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于老年人冠状动脉狭窄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老年可疑冠心病患者行40-MSCT冠状动脉CTA检查后,利用心电图门控期相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曲面成像、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方法对所有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统计可供临床评价的管径〉1.5mm。冠状动脉段,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作对照,对比分析其诊断各类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40例患者共分析血管节段364个,较SCA显示率为93.8%。40层(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总体判断敏感性为91.0%,特异性为85.6%,阳性预测值为82.6%,阴性预测值为92.7%,准确性87.9%,其中以阴性预测值最高。结论40-MSCT冠状动脉CTA可获得较好的图象质量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是一种无创、可靠、有效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可作为老年人冠状动脉狭窄筛查的非创伤性方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64排CTA技术与DSA血管成像,探讨64排螺旋C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我科行CTA冠脉成像患者中,随机选择57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与DSA介入血管造影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共191支血管,CTA发现102支冠状动脉狭窄,其中LAD38支,D122支,LCA17支,LMA15支,RCA10支。其中管腔狭窄>50%者89支,管腔狭窄>75%者47支,管腔完全闭塞者18支。CAG检查发现114支冠状动脉狭窄,LAD40支,D125支,LCA21支,LMA17支,RCA11支。其中管腔狭窄>50%者95支,管腔狭窄>75%者51支,管腔完全闭塞者18支。两者相比在各血管支狭窄及狭窄程度上CAG均较CTA检出率高,但是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影像诊断技术,提高了可疑冠心病患者的检出率,此检查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评价、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107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1例)和冠造阴性组(56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55例),分别测定血清HCY,血浆中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活性,并计算PAI-1/t-PA活性比值.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HCY,PAI-1,PAI-1/t-PA,VWF均明显高于冠造阴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t-P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从相关分析看,HCY与PAI-1,PAI-1/t-PA,VWF呈正相关,与t-PA呈负相关(P<0.05);诊断类型中HCY水平:AMI>AP>OMI>其他(Othe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而单支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其血清HCY增高的同时,纤溶活性受损;HCY与PAl-1,VWF呈正相关,与t-PA呈负相关;HCY随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升高,活动病变的HCY水平高于稳定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和方法前瞻性比较5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经PCI前后MECT、CAG和MPI三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冠脉狭窄程度和数量、缺血部位和再狭窄的特点。结果MECT与CAG示以中度狭窄较多,二者的阳性率、阴性率、轻中度狭窄的准确性基本一致,CAG在重度狭窄的准确性较高。三种方法PCI前后同等对照狭窄或缺血有显著差异,术前无差异,MPI阳性率低于前二者,可逆性缺血部位行PCI后缺血改善明显好于固定缺损区。再狭窄主要位于支架处,且为软化斑。结论MECT主要用于筛选可疑患者,了解斑块性质及PCI术后是否有再狭窄;MECT阳性者再行MPI了解缺血程度和部位:有可逆缺损者再行CAG和PCI。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及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在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3年浙江省台州医院同时检测HbA1c、GA及FPG的人群的相关数据,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以得出3种指标诊断DM的cut-off值、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the Curve,AUC)其灵敏度、特异性,再进一步计算3种指标联合诊断DM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①DM组的HbA1c、GA及FPG均高于非DM 组( HbA1c:9.14%vs.5.84%, P =0.000;GA:24.8mmol/Lvs.13.8mmol/L, P =0.000;FPG:9.65mmol/L vs.5.77mmol/L, P =0.000)。②HbA1c诊断DM的cut-off值为6.85%,AUC为0.911,灵敏度为84.2%,特异性为96.2%;GA诊断DM的cut-off值为17.5,AUC为0.881,灵敏度为71.6%,特异性为93.6%;FPG诊断DM的cut-off值为7.52mmol/L,AUC为0.836,灵敏度为70.2%,特异性为82.1%。③HbA1c、GA及FPG联合诊断DM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1.1%,76.3%。结论HbA1c、GA及FPG对DM皆有诊断价值,其中HbA1c的诊断DM效能最大。 HbA1c、GA及FPG联合诊断可提高DM诊断的灵敏度,在DM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适宜的临床液体治疗方案。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或盆腔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60min内持续输注复方乳酸钠10ml/kg,B组60min内持续输注复方乳酸钠15ml/kg,C组60min内持续输注复方乳酸钠20ml/kg。所有患者输液20min开始硬膜外给药,麻醉平面上界控制在T10~T12,研究结束后方可手术。记录输液前及输液60min内每隔5分钟的心率及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CVP)及血红蛋白(Hb)浓度的数值。结果3组患者在输注复方乳酸钠后血液稀释度均有所变化(P〈0.05)。与A组相比,C组T45后的血液稀释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CVP较基础值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组的输液方案比较适宜,能更好地预防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年龄≥60岁的1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以及80岁及以上组,并对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AMI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最多(85例,66.41%),其次为有吸烟史(60例,46.88%)和合并糖尿病(33例,25.00%)。男性组吸烟人数显著多于女性组(P〈0.05)。女性组空腹血糖水平(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60~69岁组中有吸烟史者显著多于80岁及以上组(P〈0.05);且60~69岁组患者的BMI显著大于80岁及以上组(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0.63%)显著多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37%)(P〈0.05)。2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病变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治疗手段无显著差异。60~69岁组中经介入治疗的患者显著多于80岁及以上组(P〈0.05)。结论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是老年AMI最主要危险因素,应戒烟并合理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应提高PCI和溶栓在老年AMI患者中的治疗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尺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0例患者经尺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成功7例,其中5例为冠脉造影,2例为支架植入,与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病例105例进行比较。结果平均路径建立时间和导管的操作时间与经桡动脉途径无显著区别。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经两种途径的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区别。7例患者中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尺动脉途径可作为另一个可行的冠脉诊断和治疗途径,同时可保留桡动脉用于做外科冠脉搭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tirofiban)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7年1275入院并明确诊断为ACS的患者53例,行PCI术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按照年龄≥65岁和〈65岁将其分为老年组25例和非老年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及凝血指标的改变与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均可减轻两组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LDH、CK—MB、cTnI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1);住院期间老年组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有高于非老年组的趋势,但两组间的安全谱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I术后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并不明显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EIF)与脑钠肽(BNP))、P-选择素(CD6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郭峰改良法”、干式快速荧光免疫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88例老年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RBC—ICR)、BNP和CD62P,并与32例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CHD组的RBC—C3bR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RBC—ICR、BNP及CD62P则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为甚(P〈0.01)。结论老年CHD存在严重的EIF低下,免疫机制和炎症因子BNP、CD62P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氟尿嘧啶(PC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晚期胃癌患者静点紫杉醇脂质体175mg/m^2,第一天静滴90min;顺铂75mg/m^2,第一天静滴;亚叶酸钙400mg/m^2,第一天静点2h;氟尿嘧啶2.6g/m^2,亚叶酸钙滴注结束后立即持续泵入46h。21天为一个周期,每2个周期按RE—SIST标准评价疗效,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结果28例患者中总有效率RR49.9%,完全缓解3.57%,稳定25%,中位进展时间(TTP)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8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疲乏,脱发。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氟尿嘧啶(PC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