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所以“新”,就在于它已经超出农村这个限界,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框架,即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我国城市化应当包括有形城市化与无形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提高我国无形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三农”问题成为时代的焦点,加快城市化进程显得尤为急切与必要。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化对我国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4.
试论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5.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6.
近三年来,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其中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笔谈。张淑敏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长健、张锋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刘展宏认为,“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国家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消除对城乡关系认识中的一些误区,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杨风认为,表面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相互矛盾,但从深层来看,由于两者的宗旨和目的都是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两者之间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与必然;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和二元结构转换的机遇期与关键期,加快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积极面对和探析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实施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制度创新,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仍有8亿多的农村人口,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抉择。但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很不充分的情况下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市化或总体来讲的现代化是密切相关的,有其系统规定性。在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什么”、“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大陆城市化的滞后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协同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为依据,论述了城乡一体化推进我国城市化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了新农村建设是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业化转移的实践举措,它是提高我国城市化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已成为中国社会独特的风景,他们被称为“新工人阶层”,这一特殊社会群体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由于我国二元的城乡制度安排造成了农民工职业与身份的冲突,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给政府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选择具有长期性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府管理模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 重要角色,不断发展和建设好小城镇是实现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 标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 小城镇已成为社会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 有创造力的区域群体,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整  相似文献   

12.
一、小城镇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面对不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的局面,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小城镇。  相似文献   

13.
青岛社会变迁中的城市化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玉珍  尹丽 《东方论坛》2009,(3):107-112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区出现了“城市化质量”和“城市化水平”相互脱节的现象,青岛市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也存在着质量与水平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人口增长与建设规模不协调、市政建设与社会服务不协调等方面,制约青岛市城市化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地区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矛盾较突出、郊区城市化速度过快、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管理和市政建设投入不足等,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强化城乡统筹发展,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城市人口的素质是提高青岛市城市化质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艰巨任务,而“三农”问题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要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调整城乡关系,加快城市化步伐,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城中村”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化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实践经验表明,用人口的城乡地域分布来评价城市化水平是不科学的、不准确的。居民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指标,才是评价城市化的最本质的指标。我国城市化的重心应当放在强化农村建设上,也就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础性条件。与此相联系,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现阶段,我国总体上达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以城乡统筹发展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相比有不同的发展重点,但两者叉具有共同性。建设新农村与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并不矛盾,两者可以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应对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本文站在新型城镇化视野下,通过客观分析江苏城镇化发展现状,辨析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概念及关系,提出江苏统筹城乡区域互动融合发展应该解决好大中小城市建设所涉及到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被城镇化的人口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小城镇体系发展,从而推动江苏城乡区域互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在简要介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设置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构想,对培养符合新世纪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格人才”以及提供“人才保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