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规范的经济运行呼唤道德的“自然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规范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目的,彼此之间必须达成某种默契--道德的“自然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然秩序”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和谐,“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完美统一. 它不仅可以限制个体的私欲膨胀,而且能提高人力资本的X效能、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激发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效益.因此必须把道德的“自然秩序”和有力的制度安排双管齐下、两手都要硬,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和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2.
论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道德理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理性基础 ,是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必需的行为准则 ,如果整个社会不能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理性来作为人们共同的“内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为准则” ,那么 ,市场经济就会失去主体行为的道德文化支撑 ,市场经济必要的运行秩序就难以建立。道德理性基础作为支撑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文化力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运行的导向力、经济个性的激发力、经济组织合作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理性基础,是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必需的行为准则,如果整个社会不能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理性来作为人们共同的“内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为准则”,那么,市场经济就会失去主体行为的道德文化支撑,市场经济必要的运行秩序就难以建立。道德理性基础作为支撑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文化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运行的导向力、经济个性的激发力、经济组织合作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市场既是引导企业和制约企业的主体,又是国家实现间接调控的客体,如何看待和利用市场机制便成了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状态和前景的关键环节.要正确看待和利用市场机制,就必须对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调节功能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对社会主义各主体利益的调整和协调过去,由于我们片面强调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性质,因而片面强调各种利益的一致性,事实上要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绝对服从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实际上是以后者否定前者.这样,经济主体因缺乏自身利益而无从事谋利活动的积  相似文献   

5.
“道德力”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主体“道德力”的培养和开发问题。“道德力”是主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是主体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能力;“道德力”是主体的“内得”和“外施”能力,即道德修养力、实践力和影响力;“道德力”是主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假设对我们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还是有用的,但不能完全照搬。首先,在经济活动的动力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激励“经济人”活动的唯一动力是个人经济利益。自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活动的动力问题,同样是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无视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利益,否则,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有持久的强大的内在动力。其次,在处理人们相互关系问题上,“经济人”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要获得他人的帮助,唯一途径是通过等价交换。只要是市场经济,人们之间都必须通过等价交换来发生经济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然不能例外。最后,在个人利益、企业利益与国家、社会整体利益关系问题上,按照“经济人”假设,不仅不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个体道德素养 ,是市场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道德理性基础 ,是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必需的行为准则。如果整个社会不能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理性来作为人们共同的“内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为准则”的基础 ,那么 ,市场经济就会失去主体行为的道德文化支撑 ,市场经济必要的运行秩序就难以建立。因此在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过程中 ,培养和铸就经济行为主体的道德理性基础即经济人对经济活动应有道德素养的信仰和对自己行为自觉自律的思维方式是至关重要的。道德理性基础作为支撑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文化力 ,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经济行为的导向力、经济个体的激发力、经济组织合作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一魁奈是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重农学派的主要代表。他的方法论与他的“自然秩序”世界观紧密相连。他的经济理论也是以“自然秩序”为基础。魁奈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没有原则性区别,它和有机体一样,既有健康之日,也有患病之时,有它内在的发展规律。而人类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的基本原则是农业资本家指导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直接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认为道德回报的理论依据是道德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德福一致”是人们的内心愿望 ,也是社会公正伦理秩序的基本要求 ;道德活动主体动机的超功利性与道德社会回报的功利性并不矛盾 ,不能以功利性否认道德回报的意义和价值 ;道德回报与道德境界有关 ,多层次的道德境界包含着对利益的不同追求 ;道德的行为不仅是美的、高尚的 ,而且是有用的 ,可以给道德主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不能简单否认“以德谋利”的道德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人"、制度和制度伦理探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尽管根据“经济人”理论假定 ,“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 ,但在现实经济社会中 ,它必须受制于制度、在伦理道德领域必须受制于制度伦理的约束。制度是准则、规则的集合 ,制度伦理则是制度的道德性与道德的制度化相协调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的制度安排。道德建设的基本路径依赖是制度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的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之一就是 :现实生活中各种道德观念同时存在。改革带来的利益分化 ,产生了不同的利益主体 ,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 ,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利益的矛盾、冲突、碰撞。它们在道德意识中就突出表现为各种道德观念的碰撞和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 ,因此必须加强道德建设 ,使经济建设道德化、法制化、规范化 ,不能使经济繁荣建立在道德滑坡甚至是道德沦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经济道德思想由经济发展道德、经济运行道德和经济交往道德三个部分组成。经济发展道德的原则是“利群”,其准则是效益结合速度、效率兼顾公平、局部协从全局和目前虑及长远。经济运行道德的原则是“互利”,其准则是勤劳俭仆、公平竞争、循章协作和诚实守信。经济交往道德的原则是“利他”,其准则是克己奉人、扶贫济弱、解危济困和敬老爱幼。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人民利益至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的道德核心。同时,“三个代表”思想也蕴含着在当前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标准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为人民服务从政治宗旨发展为道德核心,其基本含义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一新型道德实现了政治与道德、先进性与广泛性、现实与理想、义与利的高度统一。市场经济本身蕴含着诸多同为人民服务相通的积极因素,社会主义可以使之得以凸现和激发。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建设,必须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相一致,与多元化利益主体格局相适应,与党的方针政策相协调,同时,也应与对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的更高要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自然美的成立源于自然秩序的建立和主导者人自身。笔者对自然美的道德价值功能进行了充分论证。在自然向人生成的过程中,自然关集中体现为一种“合目的性形式”和“共通感”,进而推演自然美具有本然与应然的二重性。自然关使人与自然达到一种包含人在内的整体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了道德价值功能。康德正是通过“判断力”这一中介,认识到自然关的道德优越性,并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沟通了自然与自由之间的鸿沟。笔者最后试图从美一伦理的生态角度为切实解决审美与道德的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金融伦理是协调金融主体利益关系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原则、规范,是金融内在秩序和主体自觉的统一。在道德的整体主体框架下,根据金融发展和道德生成的双重逻辑,金融伦理包括金融制度伦理、金融市场伦理、金融组织伦理、金融个体道德和国际金融伦理。从金融与经济、社会、环境和人自身协调发展的宏观视阈审视金融伦理的综合功能,不仅关涉金融伦理学的致思方式,也直接影响后危机时代金融伦理秩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重新认识中华民族传统的诚信道德素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不仅成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而且也自然成为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秩序中的问题,其背后是一定程度上的诚信危机。经济社会生活呼唤诚信道德的支持和维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首先需要诚实守信道德的践行。这组笔谈,分别从重新认识中华民族传统的诚信道德素质、发达市场经济中的诚信、企业诚信以及政府信用等方面,进行研讨,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经济利益多元化引起社会主体道德行为的相应的变化,相应地社会道德力量对社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必须确立多层次的正确的社会道德规范,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9.
《易传》中的天兼备自然和道德的含义,作为自然之天它具备创生万物的意义,作为道德之天,它趸人道的根源。这种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伦理秩序构建的依据。批判吸收这一思想资源,建立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合理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秩序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义利之辨”作为历代思想家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贯穿于中国哲学发展的链条之中。“义利之辨”不仅是一种深刻的价值认识和伦理思维活动,而且是主体自身的一种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活动。揭示传统义利观发展变化的内在必然性,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对于我们当今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正确处理道德价值和经济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