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经济体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干预"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经济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以2002~2014年中国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当经济增长目标制定采用"留有余地"的设定方式时,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而在采用"之上"、"确保"、"力争"等硬约束表述时,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目标硬约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效率(TE)上。(2)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在2006年以后更加严重并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各个组成部分。(3)如果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目标采用"留有余地"设定方式,经济增长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则会更好,全要素生产率也会得到一定地提升。(4)中间机制检验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通过竞相投资的潮涌效应,扭曲投资结构,抑制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挤占以及导致企业间资源要素错配等机制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上实证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较为稳健。本文可以为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一系列独特现象,如GDP水分、重复建设等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李文贵  路军 《管理学报》2023,(6):876-886
以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分析监管信息公开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证监会派出机构公开的监管信息越多,其辖区内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越高;(2)前述影响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且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时期显著更大;(3)强化监管透明度进而减少政府不当干预并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是监管信息公开提升企业创新投入的重要具体机制;同时,派出机构更多的监管信息公开显著改善了辖区内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分析框架,并采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1980 ̄2005年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中各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资本—能源比率和劳动—能源比率差异的平均贡献份额分别为36.54%,45.67%和17.89%;(2)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作用在不断提高,是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3)此外,增长方式趋同的东部地区能源效率也存在显著收敛趋势,而中西部能源效率内部差异呈现波动性变化。以上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只有改善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区域间的技术扩散才能有效提高落后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环境规制与经济效率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是更好地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波特假说给出了环境规制改进经济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以各省份环境法律法规逐年累计值来表征环境立法,各省份排污费征收强度来表征环境执法,实证检验了两类环境规制(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投资效率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样本期强化环境规制能够促进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且,投资效率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不过,企业规模、上市企业环保核查行业分类不同的企业存在异质性;其中,环境立法能够通过提升投资效率对大型企业、非重污染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积极作用,而环境执法通过提升投资效率对中小型企业、重污染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异质性的影响机制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基于CES生产函数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要素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证明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动会通过改变要素结构从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据显示,我国整体经济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程度逐年减弱;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化趋势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且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结构适配性逐年增强,并呈现出愈加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1—2017年制造企业数据,以各地级市环保词频所在句子占整个政府工作报告总字数的比重表示环境规制,以全要素生产率表示高质量发展水平,考察环境规制是否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与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U”型关系,环境规制低于特定的拐点时,非生产性环境成本的增加将阻碍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越过拐点后,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2)从城市异质性特征来看,当环境规制低于拐点值,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并不存在异质性特征,当环境规制强度高于拐点值,环境规制可以推动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从企业异质性来看,环境规制对非国有制造企业以及大规模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影响更明显。(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通过成本机制抑制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高强度的环境规制才能通过创新机制提升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刘华军  杨骞 《管理科学》2014,27(5):133-144
运用DDF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对中国分省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采用Theil指数测算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并按照多种空间尺度进行区域分解;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空间面板自回归最小二乘法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之前,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地区内而非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计量模型回归估计结果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和科技创新水平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要素禀赋结构等结构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规制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既有文献较少关注民间投资在波特假说实现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200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方向距离函数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以民间投资为中介变量和门槛变量,研究了环境规制、民间投资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中国处于拐点左侧,只有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才能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2)民间投资的中介效应显著,环境规制与民间投资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加大民间投资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3)民间投资具有门槛效应,当民间投资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且不显著,只有当民间投资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才能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边际效应随民间投资的增长而递增。本文结果表明,民间投资发展是推动“波特假说”实现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五个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基于"反事实"的合成控制法实证考察了金融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广东的拟合数据不理想不能进行相应的测算外,其余四个金融改革试验区中,浙江和云南两个省内改革区的改革措施可以改善改革区域内的全要素生产率,而福建和山东两个省内金融改革区则没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生较大影响。这说明浙江温州试验区发展民间借贷的改革措施有效的通过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云南试验区进一步实证研究发现:云南金融改革试验区成效显著,跨境业务等相关业务的创新改善企业"走出去"的融资困境,使更多的先进技术通过逆向溢出的方式传回国内,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福建和山东的改革目前并没有起到促进研发创新的作用。上述结果不仅完善了金融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为当前金融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并对金融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既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奋力走出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子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确定了经济增长仍属于典型的要素投入驱动型。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哈尔滨经济提质增效,需要在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区域布局、人才培养和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采取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