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以生态循环农业助推绿色发展——以湖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历史的新高度,而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通过对湖南省五大不同区域的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及当地行政部门的调研,可以得出:生态循环农业助推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必须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马克思的经济循环理论其实质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双生”循环系统,它实现了社会生产内部与社会生活外部系统的循环链接,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它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导航仪、红绿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助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出"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为世界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实为生态经济,是以社会生态为其根基。"生态工程"和"绿色发展"的研究与实施,极其有利于循环经济的迅速发展。诸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交通运输、生态建筑、生态环境保护等等,都是当代循环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也应着力发展的几种生态经济类型。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发展,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农民理性的视角出发,采用在荆门市X镇“二村一社区”的调研数据,研究农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认知、农业清洁生产和农民绿色生活状况,分析农民在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所体现的政治理性、经济理性、社会理性、生态理性等特征,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当前农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认知水平总体较高,农业清洁生产并不理想,农民绿色生活方式有待改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尚不明显;政策认知、清洁生产分别与绿色生活正相关,政策认知、清洁生产、绿色生活各自与建设成效正相关。据此提出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政策认知水平、形成生态意识行为自觉,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进程,发展农村绿色文化、培育农民绿色生活方式,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格局等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与绿色消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是超越现代工业文明的更高级的文明.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普及生态学知识,树立生态价值观,实现"良心的革命",摒弃物质主义、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必须促成科技的生态学转向;必须使制度建设摆脱"资本的逻辑"的束缚,激励生态经济的成长和发展,鼓励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遵循生态规律的消费,是耗费最少资源而获得最大满足的消费.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加速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推动力的背景下,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历史悠久的产业基础,凤城市绿色经济区建设充满了新机遇,但在绿色发展的认识程度、发展水平、体制机制方面还面临不小挑战。为此,凤城市要严守生态安全的底线,通过做优绿色生态农业、推动绿色低碳工业发展、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突出区域特色,优化空间布局。应利用好国家、区域、省、市各个层面的规划、行动方案,增强绿色发展意识,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融入新发展格局,探索出行之有效、可复制推广的绿色发展模式,初步建成辽东绿色经济区样板区和东北东部绿色发展示范县。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城市化的世纪,也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厦门市作为沿海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迅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关注如何持续推进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加快建立城市生态文明制度、综合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污染、并注重发展以闽台地域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力争使厦门成为“经济稳健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态优美宜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特区.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的推进须以民众生态素养的提高为前提。目前,大众生态知识相对缺乏,不少人误认为发展生态农业是回归传统农业;提倡绿色消费是鼓励消费绿色;发展低碳经济是限制经济发展等,这些误解严重阻碍了生态文明的推进,有必要加以厘清。  相似文献   

9.
农村生态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目标要求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基础设施保障。通过构建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推送生态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建设智慧绿色乡村等举措,进一步培育村民生态脱贫与生态致富的思想意识,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融合,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系统的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的"社会记忆",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用发展的观点考察生态文明的发展路径,更能厘定生态文明出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便使人类在支配自已和外部自然界时获得更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了战略布局,也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绿色发展薄弱、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落后、环保法律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展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从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健全生态法律制度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环保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为蓝本,结合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从"三个发展",即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论视角提出了一个由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所得出的量化评估结果做了比较与理论分析,得出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呈现为不同的阶段性模式或阶段性,即从一种低水平的均衡或不均衡逐渐向一种较高水平的不均衡或均衡方向发展,但也非常明显的是,即便在同一个集团内部,更多的个例属于一种3个主要指标表现不一致的非均衡状况,且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至少同样重要的2个维度是共同性与多样性。而从可获得的数据及其比较结果来看,并不明朗或乐观的是,经济社会生态化方面的努力,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带来人们所期望的生态健康和环境宜居改善。  相似文献   

13.
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是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在矿业领域中的具体实践,也是地矿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入手,全面分析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存在的问题,阐述生态文明对矿业发展的指导意义和生态文明视阈下绿色矿业与绿色矿山的含义,提出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绿色生态矿业发展路径、理念、制度、技术、人才是保障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方面与全过程,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复兴之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确保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当前,可采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措施来开展这一工作。其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确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并将其融入生产技术工艺,实现经济发展基本目标的"三个转变",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节能减排与资源再生作为突破口,将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来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落脚点是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节能经济、低碳经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需要绿色消费的支持,要创造一种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是一种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以简朴、低碳、公正为特征,是一种更高级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它以知识和智慧的价值代替物质主义的价值,以适度消费取代过度消费,以多样性取代单一性,以崇尚社会价值和精神需求取代崇尚物质享受。这种生活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未来新生活的潮流。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学角度看,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核心是发展绿色经济。因此,湖南省应坚定不移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搞好顶层设计;加强绿色文化宣传教育,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共识共为;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聚才引智,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绿色技术研发推广;改革体制机制,加强保障,不断推动绿色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把握生态文明的概念体系及其内在逻辑,是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依据。论文主要从党的文献角度对相关观点进行了理论梳理并认为:人与自然和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所在;经济与生态协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建设"两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长远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最终归宿;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指导;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是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关键。代价与发展密不可分,人们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要理智对待代价问题,要坚持低代价发展原则。环境问题是发展代价的重要表现之一。关注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和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建设生态文明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安徽省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人力资源培育滞后、资源环境市场配置机制欠缺、生态文明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使得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但是,安徽省在生产力要素、产业转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家政策扶持等方面具有后发优势,应抓住机遇,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引领美好安徽建设为发展思路,以构建安徽生态经济战略体系为发展路径,以健全法规制度和政策支撑为发展保障,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我国生态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其意蕴展现出三重逻辑:一是合理性逻辑体现了矛盾分析法的正确运用;二是科学性逻辑体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原则;三是人民性逻辑反映了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的历史推动者和享有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顺了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关系,清晰了生产力发展的科学指向,深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性认识,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创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文明形态,它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十七大倡导的"建设生态文明"为我们指明了建设方向,科研院所就是要在生态发展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的情景下克服困难,从各个方面发挥自己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