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崔琰 《唐都学刊》2011,27(3):60-62
西安承办的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强化西安及其毗邻地区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的国际地位,拓展城市品牌形象。为了更好地应对世园会给西安旅游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西安旅游业应以资源的有效开发为目标,遵循旅游观念、结构、营销、管理创新的策略,采取发展城市旅游、拓展旅游圈层、完善旅游产品谱系、开发会展旅游商品等有效措施,构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相似文献   

2.
崔琰  赵精兵 《唐都学刊》2007,23(1):61-64
西安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国内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西安旅游资源也面临着空间布局和开发程度的不平衡性、利用方式不当、整体吸引力不高的困惑,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本市旅游业的总收益。对此,应以旅游资源的深度有效开发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具有独特个性的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从而推动西安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站在城市发展的新起点上,北京旅游业应将资源开发作为工作重心,把北京旧城等四大旅游资源作为发展创新的基础和主体,采用旅游资源整合、区域旅游合作与专项旅游三项战略举措,走出一条富有北京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开发与发展工业旅游是鲁尔区不得已而为之的转型举措.而经过多年的努力,鲁尔区不仅凭借旅游业的发展而蜚声国内外,而且发展成为最具示范效应、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区域.鲁尔区转型发展旅游业的经验昭示我们:扭转产业衰败与振兴资源型城市的途径固然很多,但积极开展工业旅游无疑是一条值得考虑的路径.就东北资源型城市而言,基于其开发工业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工业旅游业的发展是可以做大做强的.为此,依赖政府的全力主导、积极开展怀旧式工业旅游和多元化发展旅游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蓉珍  陈西蕊 《唐都学刊》2002,18(3):104-107
陕西省旅游资源内涵丰富 ,种类繁多 ,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悠久 ,独具特色 ,旅游业已具一定规模。然而 ,旅游资源破坏严重 ,深度开发还不够 ,整体吸引力不强。在今后旅游业的发展中应突出其特色资源 ,以人文景观为主 ,积极开发自然风景资源 ;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多层次提高旅游整体效益 ,以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旅游交通建设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质量,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文章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分析了交通路网条件的改善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针对交通建设为旅游开发带来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旅游品牌塑造,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推动旅游业与城市全面互动发展的重要方式.加快生态城市旅游品牌塑造,有利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城市旅游品牌塑造是将城市品牌、旅游品牌塑造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相融合,以贵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为例,从生态城市旅游品牌相关概念、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市场、保护生态环境与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措施,构建一个以旅游产业发展和建设生态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品牌驱动模式,推动生态城市旅游品牌与城市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高的支柱产业之一。黑龙江省的旅游业也为中国乃至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未来经济发展和旅游文化繁荣的战略角度来看 ,黑龙江旅游资源占据独特优势。因此 ,深入开发黑龙江旅游资源 ,制定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措施 ,建设黑龙江旅游大省 ,则是黑土地人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崔琰 《唐都学刊》2013,(6):104-108
“十二五”期间,随着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关天经济区发展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政策的拉动,陕西旅游业步人转型和升级攻坚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此,应转变旅游开发理念、调整省内精品景区旅游业发展定位,对潜力景区提升与改造,扩大旅游资源范围,提升旅游产品品位,落实陕西省“168”旅游发展战略,分层次、分重点地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区,通过精品旅游景区的建设,形成主题突出、功能齐全、层次丰富的具有震撼力的国际、国内冶内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以点带面,延伸旅游产业链,最终促进陕西旅游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旅游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之时,旅游景区科学开发建设的重要性得以日趋凸显。宁夏兵沟旅游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独特而丰富,如何将其打造成宁夏沿黄文化展示线上的精品旅游景区,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宁夏兵沟旅游区开发建设的规划设计、定位和措施等方面做深入的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李琳  赵江 《唐都学刊》2010,26(6):100-103
文化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是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和条件。近年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也显现出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人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挖掘、利用不足,特色不突出。对此,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政府投入和启动民间投资的方式,强化对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的策划和宣传,培育全民文化产业意识,打造独具西安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相似文献   

12.
宁思明  范松宾 《创新》2009,3(3):88-91
南宁市重视通过“民歌绿城”以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展示旅游城市形象。为真正把南宁变成常规性旅游目的地,南宁市需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形象,合理建设精品景点和组织精品线路等,实现大南宁旅游带和南宁市旅游业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制造业强省综合排名第一的江苏省,其制造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省内各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域差距较大,这与各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密切相关。为了推进江苏制造业向更高层次、更均衡方向发展,需要各个地级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更为积极的国际化策略。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13个地级市制造业的国际化状况。各个城市不同的国际化策略导致省内制造业发展不均衡。各城市运用国际化策略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景红 《唐都学刊》2006,22(3):51-54
资金短缺是制约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说,西北旅游业资金短缺问题是体制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在宏观层面上要优化西北地区旅游业融资环境,在微观层面上要创新西北旅游企业制度及其融资技术。当前,中央和西北各地政府可以通过改革投融资体制、培育和扶持中介机构、完善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改革中央转移支付的体制和机制来优化西部旅游业融资环境。西北旅游企业应通过留利资金和折旧基金、应行贷款、股票上市、醒目融资、股权置换、基金融资和国外融资,着力培育西部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5.
任云英 《唐都学刊》2010,26(4):83-87
目的:近代西安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由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发展的历史巨变,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转型过程为建国以后西安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不同程度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方向,是今天城市建设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方法:通过历史文献、档案以及实地踏勘,采用交叉学科分析方法,研究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近代化表征及其成因;结果:揭示了近代西安城市中心模式、交通结构、工业发展及其布局特征、商业空间、绿化休憩空间、祠、寺空间以及居住分异等7个方面的演变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丁永刚 《唐都学刊》2007,23(5):37-40
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其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可持续性的资源支持。如何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已成为现代西安人共同思考的热点话题。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分析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路径阻碍因素,并提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化过程中应选择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7.
史红帅 《唐都学刊》2009,25(3):71-78
清代后期前往西安城从事传教、考察、游历、行医等活动的欧美人士数量众多,其行记、日记、游记、调查报告等是复原清代后期西安城社会生活、城市景观的重要参考文献。在西方人笔下,清代西安城作为中国西部之都,城高池深,人口众多,各省移民和多民族人口聚居,城区布局严整;作为西北商贸集散中心和亚洲商道节点,西安城贾通八方,商业繁荣,贸易额巨大。相关英文文献的深入发掘和研究,不仅有益于复原清末西安的城市面貌,更可藉此了解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世界对于西安城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李喜霞 《唐都学刊》2010,26(6):104-107
通过对西安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西安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表现形态为:经济收入低,生活形态简单;他们已经呈现出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工作地点,他们对城市生活的评价相对较高;同时他们的成分相对比较复杂,表现在民族类别多,来源地区域分散,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居住和交往习惯,他们以生活和工作为核心交往对象,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向。他们对西安市经济情况较为熟悉,也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和权益维护的必要性,他们希望能够在西安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