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井桦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本文拟对毛泽东同志从接受和维护三民主义到批判地继承三民主义的思想历程,作一概略考察。1.毛泽东诞生之际,整个中国处在激烈的动荡之中。帝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是西学东渐的时代,也是中国本土文化被予以重新发现和诠释的时代。"大同"一词首见《礼记.礼运》篇,近现代思想家从康有为、孙中山到李大钊、蔡元培都对大同理想津津乐道。其中,孙中山的大同理想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三民主义之一的民族主义的一部分,而且作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蓝图,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因此,解读孙中山的大同理想有助于加深对孙中山三民主义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认识,同时可以直观地领悟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之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3.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结晶。他在追述“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时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门“因袭”传统文化是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过程中,孙中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创新思想。‘“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政纲中影响巨大,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旗帜。在关于“民族主义”的诸多言论中,孙中山从传统文化中广泛吸取有益于革命需要的东西,并适时地赋予其新的意义。从“驱除邀虏,恢复中华”中,可以看出,孙中…  相似文献   

4.
王业兴 《学术研究》2001,(4):105-110
孙中山逝世后,不同政治派别的人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对三民主义作出各种阐释,运用三民主义服务于自己的政治目的.邓演达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对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显现出继承中的超越.本文主要从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上、实现民权主义的途径上及实现民权主义的目标上三方面阐述了邓演达对孙中山民权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25周年。1956年11月,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颂扬了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颂扬他“全心全意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并且指出,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三民主义”最早产生于岭南,主要得力于岭南对外开放的社会环境和西方文化的熏陶。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立者。然在孙中山的周围还有一大群岭南人,他们与孙中山意气相投,最早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宣传、讲解和发挥。可以说,“三民主义”并不单单是孙中山一个人的创造,除了孙中山之外,其他的岭南革命分子对“三民主义”的创立也有着不可抹煞的贡献。地处岭南的香港,是反清思想的一个发源地。香港自1841年被英国占领后,清政府便不能把它的统治力量伸展到这个小岛。许多不甘臣清的岭南人便把这里作为他们暂时脱离清朝统治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7.
在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前,孙中山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是所谓旧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也正是在此思想基础上才形成了后来的新三民主义以及“五权宪法”。旧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们把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称之为早期民生主义,并从政治经济角度就其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作一粗浅探讨。 一、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 孙中山早期民生主义思想,与他的早期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思想,并不是同步产生的。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只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主张,尚无“平均地权”一说,即当时尚无民生主义思想。在此八年后即1903年秋,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革命军事训练班时,才首次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经济政治主张,从而初步形成了民生主义思想。1905年10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正式问世。现在我们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孙中山全面建构了三民主义理论体系,还在一系列的演说中,论述了宣传三民主义的思想,包括宣传三民主义的原因、对三民主义宣传者的要求、宣传三民主义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对农民宣传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晚年的文化取向是什么?同以往相比,他这时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和态度是否有了根本性变化,或者说是已从着力学习西方文化转向回归中国传统了呢?本文拟就《三民主义》演讲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分析.《三民主义》演讲是1924年1至8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所作的系列演讲.这个系列演讲全面阐述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其关系到孙中山三民主义(包括新三民主义)而首先是民生主义的历史与时代意义的认识与评价。多年来,学界对孙中山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评价莫衷一是,有些观点甚至相去甚远。从根本上说,对于孙中山社会主义的研究,至少应把握三个方面:其一是孙中山社会主义即民生主义的本质特点;其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其三是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有无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是他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而民权主义则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鉴于以往对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民权主义研究不足,本文拟借纪念辛亥革命七十二周年的机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思想,总起来讲,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它所要求的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通过民权政体,实行普遍民主,在中国建立一个具有广泛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始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的业绩和思想曾经光照人间。他是一个愈挫愈奋,开拓进取的革命家,直到停止呼吸的最后瞬间,仍没有停止过振兴中华的事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晚年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孙中山的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抗战中国共两党实行三民主义之比较周利生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理论。经孙中山先生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曾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随着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两党从联合走向分裂,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十分重视重新建设资产阶级革命党来领导革命斗争。他一直在研究、总结他组织的革命党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成功的历史教训,不断地进行改组。特别是他接受国际国内无产阶级的帮助,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联  相似文献   

16.
从三民主义演讲看孙中山的近代化构想钟卓安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奋斗轨迹,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转变。“三民主义演讲”,就是他实现这一转变后的思想结晶,也是他孜孜追求中国近代化的不倦记录。在演讲中,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前提、基础和出路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三自"政策:广西特色的"三民主义"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乃良 《江汉论坛》2004,(7):98-101
民国时期新桂系搞广西建设,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其理论依据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新桂系并不是简单照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而是根据中国当时的形势,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提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三民主义理论--"三自"政策,即自治、自卫、自给政策.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先驱.在旧民主主义时期领导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革命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建立了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直接造成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辞典》序陈锡祺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也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大影响的历史巨人。他以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在中国历史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他在晚年毅然决定联俄联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之获得了新的历史特点,促使...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孙中山晚年的文化思想,特别是他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和取向问题,近年颇为研究者所关注。①笔者曾撰有《从三民主义演讲看孙中山晚年的文化取向》一文对其加以探讨,②然而该文仅就孙中山1924年所作的《三民主义》演讲而立论,似尚不够全面,今特扩大其范围,根据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