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河南理工大学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矿业大学 ,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本文着重论述和分析了我国著名工程教育家和冶金学家张清涟教授历任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秘书和院长期间 ,为把私立焦作工学院创建成全国名校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政策 ;同时 ,也概述了他任职学校前后 ,在北京大学和赴美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在东北工学院严谨治教、勤奋著述的学术生活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的焦作工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矿业大学前身--焦作工学院预计的发展进程被迫中断,平静的办学环境被骤然打破.作为当时全国108所大专院校中惟一的一所私立工学院,地处河南省北部地区的焦作工学院举校搬迁,辗转郑州、西安、天水、城固等地,颠沛流离,艰苦备尝.在极端困难的办学条件下,不仅使学校弦歌不断,而且以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比较完整的图书和仪器设备被国家整合为国立西北工学院,为民族和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3.
中国矿业大学早期学术研究述论(1909-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中国近代矿业高等教育是与中国近代工业同步发展、特别是伴随煤矿的创办而兴起的.由从路矿学堂到福中矿务大学再到私立焦作工学院,学校不仅首开中国近代矿业高等教育的先河,而且作为国内当时唯一的私立工学院独步神州学苑.学校的早期创办者师法西方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模式,坚持以学术为本,重研究、重交流、重基础、重实践,为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中国矿业大学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本文依据现有的校史资料,从学校学术研究的研究领域、活动形态、研究条件与管理机制等方面对中国矿业大学早期(1909-1949年)、主要是私立焦作工学院时期的学术研究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梳理,从而展现了矿大前辈学人在学术探索的领域与成就、学术活动的形态与氛围、学术研究的条件与机制等方面形成的独特风格和影响,以达到鉴古知今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重点高校之一。学校从2000年2月起正式划归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之一。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於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其后,随着校址的变迁,先后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在江苏省徐州市重建,并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8年,学校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纪念西北联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省立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国立北平研究院等四校一院奉命西迁西安,复迁陕南汉中,形成战时我国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之一--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与西南联大几乎全部北归不同,西北联大除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迁回原址复校外,在西北留下了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师范学院等国立五校。今天的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院校,与西北联合大学均有源流和传承关系。西北联大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中国高等学校区域分布由"点"、"线"布局向"面"的布局演化的历史性转折,它将高等教育制度系统地传入西北,奠定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基础;它从知识、思想、文化等方面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社会进步,为战后中国西北建设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蓄积了宝贵的人力资本;特别是它凝聚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共赴国难的团结精神,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凝聚了两大光荣传统:文化传统与革命传统。我们希望通过回顾西北联大的历史,更加全面地了解20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精神传统、传承和文化创新,诚邀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共襄盛举。  相似文献   

6.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省立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国立北平研究院等四校一院奉命西迁西安,复迁陕南汉中,形成战时我国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之一——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与西南联大几乎全部北归不同,西北联大除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迁回原址复校外,在西北留下了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师范学院等国立五校。今天的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院校,与西北联合大学均有源流和传承关系。西北联大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中国高等学校区域分布由"点"、"线"布局向"面"的布局演化的历史性转折,它将高等教育制度系统地传入西北,奠定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基础;它从知识、思想、文化等方面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社会进步,为战后中国西北建设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蓄积了宝贵的人力资本;特别是它凝聚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共赴国难的团结精神,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凝聚了两大光荣传统:文化传统与革命传统。我们希望通过回顾西北联大的历史,更加全面地了解20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精神传统、传承和文化创新,诚邀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共襄盛举。  相似文献   

7.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其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等阶段.从1909年到1949年,学校与国家民族同命运,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历程 ,这构成了矿大学生爱国传统独特的背景.在反帝反封建、抗日救国、追求解放的斗争中, 矿大学生身在课堂,心忧天下,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秉持勤奋敬业、爱国救亡、民主进步的思想,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潮流,铸就了好学力行、关注民生、救国重劳工的优良传统,在学校发展史上谱写了令后人景仰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8.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及其分立各校作为西部文化中坚,薪火传承。在学科建设上,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了完整的高等教育办学体系。在育人特色上,砥砺品性,通专并重,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历史启示在于: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是西北联大取得丰硕办学成就的强大精神动力;依靠大师西部同样能办出一流水平的大学;学科积累和师资建设是大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特色是衡量大学办学得失的重要标准。抗战时期大学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私立焦作工学院(后与其他学校合并为西北工学院)为个案,就该校归国留学生群体对于现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首先,初步提出现代高等工程教育思想理念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高等工程教育实践:私立焦作工学院时期,归国留学生群体在本校内部建成了学科齐全、专业特征明显的工学教学科研和管理体系;西北工学院时期,继续探索培养适合战时国情特点的"通才"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思想。其次,本校的归国留学生群体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中国本土化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大学教科书编写的本土化,教学方式的中国化,努力营造中国古代书院式的教师与学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台湾的高等教育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巨幅的发展。1945年台湾刚从日本光复时,没有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学院(今台湾师范大学之前身)、台中农学院(今中兴大学之前身)、台市工学院(今成功大学之前身)4所院校,另外还有3所专科学校。发展迄1997年,共有大学16所、师范学院9所、学院3所、私立大学17所、私立学院9所、各类科技大学或技术学院十几所,另外还有军事大学校院17所、空中大学、各种各样的专科学校等等。筹设中的大学方兴未艾。1954年开始有大学校院的联合招生,迄今40多年,其中经历种种变革,仍是最主要的大学…  相似文献   

11.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分合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新见历史档案、报刊文献,清理和还原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母体与子体演化的历史脉络,重新反思和认识其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研究结果表明:1937年9月10日成立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母体与其子体,即国立西北五校——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从1937年临大成立至1946年各自回迁复校,具有分而有合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研究客体。其母体与子体在大西北历时九年艰苦卓绝的办学过程,形成了人文社科、理工农医完整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拥有505名教授和1 489名员工的师资队伍,毕业学生9 257人,五校均开始招收研究生,奠定了中国西北高等教育的基础,并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储备了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2.
陕西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两大源头:陕源与京源。在陕源即将断流之际,京源济陕,成为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再生之源;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诞生,曾成为中华民族危难时期,支撑和延续中国高等教育的擎天柱石;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五校分立,促进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其办学传统与精神,对陕西高等教育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与其子体学校或相关学校工业经济管理教育的萌芽和生长的历史考察,勾勒出其基本历史脉络.研究认为西北联大工业经济管理学科适应抗战时期内迁工业的发展,萌芽于西北联大时期,成长于西北联大子体学校西北工学院时期,并形成从师资、学生、教材教法,到课程建设的一整套成熟经验,从而填补了中国北方地区高等教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张 麟 (ZHANGLin) ,男 ,1 96 1年生 ,山东枣庄人 ,中共党员。 1 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原焦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 ,获学士学位 ;1 990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获硕士学位 ;1 99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 1 995年获中英友好奖学金 ,赴英国诺丁汉大学作访问学者 ,进修矿业财经与公司评价理论。曾担任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副主任 ,现任焦作工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济研究所所长 ,并担任河南省“采矿工程”重点学科矿山系统工程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  相似文献   

15.
焦作工学院是一所具有革命斗争传统的高等学校。本文全面地论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经华北事变,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焦作工学院师生掀起的三次抗日救亡高潮的历史,并简述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西迁办学的艰难经历。  相似文献   

16.
私立大学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五华学院"是诞生于抗战胜利后的一所私立大学。通过对于五华学院的创办背景与办学宗旨、经费筹措与教学设备、学校管理与重大决策、招生理念与学生管理、教师聘用与教学管理、专业机构与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具体探究,深刻地揭示了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办学活动之中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8,(5)
张伯苓不仅是南开的旗帜,也是中国近代教育领域一个颇为独特的成功者,尤其他创获的近代中国私立办学的成功经验,值得倍加珍视。而他的晚年经历,说明教育与政治之间攸关损益的微妙联系,也集中折射出当年政治对垒势若水火已无中间地带可言的严酷现实……一1946年,合组"西南联大"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各自返回平津复校,南开大学此时正式改为国立,尽管这所著名的私立大学早在抗战开始不久即已事实上被纳入了国立体制。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7,(2)
现代大学在中国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当初的大学,主要有国立、教会、私立三种形式。办大学需要大量资金,而学校又不能以赢利为目的,因此私立大学要比国立大学、教会大学难办得多。在这方面,张伯苓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司徒雷登曾给张伯苓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创办私立大学,张伯苓是一个拓荒者。”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历史学系作为西北联合大学和国立西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抗战教育、人才培养、边疆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西北大学学报》由创刊于1913年的《学丛》月刊算起,已经走过整整100年。百年之间,学报取得的办刊成绩,广受学术界瞩目。几代办刊者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西北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内迁来陕,组建西北联合大学,后易名为国立西北大学,与西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