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罪刑关系是指罪行与法定刑配置是否均衡的关系。现行《刑法》共规定了445种罪名,800多种罪行(构成类型),分别配置了37种法定刑,其中大多数配置是均衡合理的,但是也有少数配置失衡的情形,另有几种法定刑幅度跨越了重罪与轻罪的分界限不利于重罪与轻罪的划分,严重影响了刑罚的正确适用。为了提高个罪的立法技术,本文通过对不同罪刑关系的比较研究,说明我国立法规定之问题的来源,同时试图引起人们对立法技术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八)》实行以来,有关醉酒驾车的案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改变了犯罪构成要件,在实施过程中产生许多争议。司法机关在适用该条文时,做出了不同解释和说明,给危险驾驶罪的认定和处理带来了执法难题。本文从刑法解释的角度,对危险驾驶罪条文的适用,主张遵循目的解释,从立法原意出发对醉酒驾驶等危险驾驶行为进行刑事责任追究,同时坚守罪刑法定基本原则,严格控制刑事打击面,保障刑法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通过明文规定罪刑法定等基本原则和其他定罪量刑原则以及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系列条款,较好地体现了人权保障机能,但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人权保障机能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死刑条款较多,与现代刑法应有的人权保障机能之要求尚存较大差距;刑法的若干人权保障法条存虚置现象。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三大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它不是西方刑法制度的舶来品,而是我国四千多年法律古文化和现代法律新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庞达 《决策探索》2009,(22):66-66
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是我国刑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作为现代刑法不可或缺的第一原则,它在中国刑法中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典中关于犯罪的定义依从的是实质定义结合形式定义的方式概括出来的,大体上继承了苏联刑法理论又突出了中国特色。然而,刑法典中以“罪刑法定原则”取代“罪刑类推原则”的今天,这种依然带有严重阶级斗争色彩的具有兜底性条款的有关犯罪的定义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们应当从罪刑法定原则出发对其重新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罪刑法定原则与中国传统的“情理法”思想从表面上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很多学者也从罪刑法定原则所产生的西方思想文化渊源角度对中国现行的罪刑法定原则做出了诸多批判。本文对我国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实践所面临的问题采取了包容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对中国现行的罪刑法定原则进行阐释,认为其实质是对西方的罪刑法定原则与中国传统的“情理法”思想的一种很好的融合,是在中国这种由人治走向法治的特殊时期,两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法文化传统和伦理道德等方面不尽一致,其罪刑法定思想体现出来的法律理念和价值取向也各有不同。通过对中西方罪刑法定思想的比较,反思我国罪刑法定原则在立法与司法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刑事和解是一种正在我国倡导和推行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特别是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刑事和解制度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同时刑事和解对于刑法价值与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我国司法实践中和解的事实与新时期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罪行法定原则之间的关系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刑罚裁量的公正与个别化的阐述;提出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下;肯定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建立公平、公开的诉讼机制,适当引入如特敕、罚金等抵刑制度;并辅之以必要的司法判例作指导,实现刑罚裁量公正和个别化。  相似文献   

11.
刑法条文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稳定性,加上当今社会情况的复杂多变,因此在进行刑法解释时,必须正确领会立法意图、准确适用法律。在刑法解释的过程中,各国的学者存在着不同的观念。我国在刑法解释的过程中,一直坚持规则主义的解释观,不过现在也在逐渐向人本主义转变。我国从规则主义转为人本主义的刑法解释观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了人本主义解释观的优势。本文认为,刑法解释观念应坚持从规则主义转为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叶璐 《决策与信息》2011,(11):21-21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当代各国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本文从罪刑相适应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以及价值定位入手,对罪刑相适应原则进行分类讨论和多角度分析,了解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其次,探讨罪刑相适应原则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对罪刑相适应总的适用规则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李娟 《经营管理者》2012,(6X):331-331
"凶器"一词,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用语,后被纳入我国刑法。"凶器"的认定,涉及到此罪与彼罪的认定,以及罪与非罪的界定。但目前对"凶器"的理解与认定并无统一的规定,使得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对"凶器"的理解,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和严格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当代各国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本文以贪污贿赂犯罪为例,结合实际中处理贪污贿赂犯罪遇到的罪刑失衡问题,分析现有制度的缺陷。在设想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司法实践中总的适用原则基础上,为贪污贿赂犯罪的刑罚配置以及程序完善提供可行性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建设法治社会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人们也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立法环节上。罪刑法定原则虽已在我国法典化,但仍然抽象地停留在观念上,如何使执法者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贯彻这一原则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相较于其他罪状的明确性、专属性,空白罪状的设置存在不少争议。本文将从罪刑法定原则下的空白罪状出发,结合当前的立法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简明刑法教程》一书,应全面了解该书涉及的刑法知识,重点掌握以下基本内容: 总论部分,首先应了解刑法的概念、特征、目的、任务、基本原则等基本理论,明确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重点把握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其次要系统掌握犯罪和犯罪构成等方面的理论,了解排除犯罪性行为、故意犯罪的形态、共同犯罪以及罪数问题;第三,应了解有关刑事责任及其实现方式(主要是刑罚)的内容,重点掌握刑罚的种类、刑罚的适用原则及相关内容。总之,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有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玉辉 《经营管理者》2011,(4X):283-283
杀人罪与伤害罪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之所以这么比较,主要是因为二者同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同时却有着本质的差异,构成了不同的罪行。为了更好的区别杀人与伤害的罪行,笔者将通过我国刑法中关于二者的犯罪构成和犯罪形态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一下详细的阐述,为学界以作适当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罪刑均衡或者罪刑相称,是刑事古典学派为了反对封建刑法的恣意、残酷而确立的。罪刑均衡的提出为限制刑罚权的滥用、防止对人权的肆意践踏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并因此获得了广泛的认同,进而成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刑事古典学派的罪刑均衡强调刑罚应以犯罪行为及其危害为根据,具有客观性。随着刑事实证学派的发展,罪刑均衡新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犯罪是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征表,刑罚应当与行为人的危险性格为根据,因而,实证学派的罪刑均衡有主观性的特征。之所以造成这种不同,是因为各学派是在不同的人性基础上对罪刑均衡展开的论证。  相似文献   

19.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刑法课程,应通读《简明刑法教程》一书,并掌握以下基本内容:总论部分,首先,应了解刑法的概念、特征、目的、任务、基本原则等基本理论,明确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重点把握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其次,要系统掌握犯罪和犯罪构成等方面的理论,了解排除犯罪性行为、故意犯罪的形态、共同犯罪以及定罪等方面的内容;再次,应了解有关刑事责任及其实现方式主要是刑罚的内容,重点掌握刑罚的种类、刑罚的适用原则及相关内容。总之,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应…  相似文献   

20.
李颜 《决策与信息》2010,(3):122-122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将他人财物非法据为已有、侵吞的目的,并使他人财物处于自己的实际控制下,在非法占有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行为人长期占用他人财产且拒绝归还或者客观上对他人财产进行了非法处分,造成实际上不能归还.根据我国刑法罪行法定原则的要求,认定非法占有目的,首先应当以〈刑法〉第224条所列举的五种情形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