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世纪,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英国农村发生了剧烈变化。社会变革不可避免地给哈代的诗歌带来悲伤忧郁色彩。然而,在悲观的表面,他的内心及一些诗作却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哈代不是一个绝对的悲观主义者,哈代的悲观主义具有双重性:哈代悲观主义的实质是其现实主义风格的再现;忠于现实,反应社会;从他的诗歌中可以体验到一种强烈而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的名著《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能够充分体现哈代宿命论思想的小说作品。本文从哈代生活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等着手,论述了哈代宿命论思想体系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并结合宿命论常用的手法:巧合和预示,对宿命论思想在作品《苔丝》中的体现进行分析。本文作者认为,哈代的宿命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宿命论,而是借宿命论来批判资本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哈代诗歌中鸟的意象的文本分析,可归纳出人与鸟的三种关系:隐喻、转喻和互动。从这三种关系来探讨哈代的写作风格与自然观,揭示哈代对自然与社会的悲观主义认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把哈代定位于一位悲观主义诗人。通过对哈代诗歌的认真研读,这种论断受到了质疑。哈代实为一位反映生活本质,在更真实的层面上呼吁人们直面生活的痛楚,要勇于去承担生活重负的现实主义诗人。  相似文献   

5.
李鹏 《南都学坛》2005,25(3):81-84
因为故土意识是哈代所处社会生活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哲学科学语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融聚了他对故土的关切和形而上的思考,伴随着他创作实践的始终;又因为哈代整个创作是以浓烈的悲观主义情绪,开创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时代———“哈代时代”,成为“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的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所以我们从故土意识这一角度,通过对《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几部具有标志性意义作品的透视,把脉作家悲观主义所走过的历程,认为它是以闲适古雅的乐观情调为起点,经过孤独感伤的忧郁心态,而走进悲观无望的凄婉愁绪。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在《苔丝》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哈代生活的历史背景和家庭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主要思潮——达尔文的进化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等入手,论述了哈代宿命论思想体系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作者认为,哈代小说的写作目的并不是一种悲观主义的宣泄,而是“为了生存而战”的呐喊。他的代表作《苔丝》颂扬了这种抗争精神,批判了虚伪而陈腐的资本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7.
哈代的大部分小说都包含着悲观主义宿命论。对他而言,人类总是被一种超自然力所压制着,他把这种力量归结为先定的命运。文章分析了哈代的成长经历及其所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背景,探讨了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哲学在哈代宿命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说中悲观主义色彩的表现手法的讨论,揭示了哈代创作这本小说的目的。从苔丝的个人生活经历、性格、社会因素、命运和宿命论等角度,对其悲剧因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哈代作品的悲剧意识是哈代研究中一直被关注的焦点。而哈代作为处于新旧时代交界线上的作家,其创作必然受到现代意识、现代观念的影响。文章从20世纪现代悲剧观念的角度切入对哈代悲剧意识的分析,阐述叔本华生命悲观主义哲学对哈代的影响以及哈代对现代悲剧观念的认同,并具体阐述哈代作品中悲剧意识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绝望和希望中徘徊——试析哈代诗歌的悲观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了哈代诗歌中的悲观主义。文章认为哈代诗歌的总基调是悲观忧郁的,但由于哈代哲学思想的矛盾性, 使得他诗歌之中的悲观主义思想极不彻底。绝望和希望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协调地统一在哈代身上, 诗人徘徊在两者之中, 一方面留恋过去, 对现实深感绝望, 认为希望与自己和当代社会绝缘; 另一方面又信奉社会进化向善学说, 对将来充满希望, 相信将来人们生活会得到改善。因此, 他也有少数诗作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希望的呐喊者——析哈代式悲观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哈代诗歌中的悲观主义。文章认为哈代诗歌的基调是悲观忧郁的,但由于哈代哲学思想的复杂性,使得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也是复杂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一方面,他用悲观的手法揭露现实,认为当代社会毫无希望;另一方面又信奉社会进化向善学说,对将来充满希望,相信将来人们生活会得到改善。因此,在悲观的表面,他的内心及一些诗作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绪。  相似文献   

12.
小说家哈代用他的作品来思考社会和人生,用小说的形式阐述他那个时代的哲学议题。维多利亚时期是理性与信仰交织的时代,哈代的创作深受其时代影响,加之作家本人接受过神学和宗教学教育,因此几乎他的每一部小说都是对人类理性的召唤。其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根源多是来自于人类天然的冲动和感性的执迷。用理性节制冲动,用仁爱克服感性既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哈代作品中贯彻始终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叔本华的意志哲学通常被视为一种悲观主义。其实,学界关于意志哲学与悲观主义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争议。意志哲学是叔本华建立的一种关于世界的新的形而上学,只有将它置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背景下才能理解它何以是一种悲观主义。悲观主义导致了虚无主义即人的迷失。悲观主义和人的迷失是叔本华从传统形而上学“跌落”到意志形而上学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白红雪的诗歌充满无限可能的悖论空间和强烈的尴尬与反讽意识。这种强烈的悖论性紧张、矛盾修辞和尴尬抒情,源于他提前用理想情怀的冲动领受了一个时代难以想见 的寒冷,并以一束义无反顾穿越寒冷的光芒的姿态在诗歌的世界中探寻。其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悖论性修辞的话语方式,同时呈现了个人生活体验、想象方式、生存方式的某种尴 尬、冲突。诗人要表达真理只能用悖论的语言,作为一个真正的与语言、想象、经验、现实、历史不断发生摩擦的诗人,白红雪的充斥着悖论修辞与尴尬抒情的诗歌彰显出了悖论 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5.
张喜华 《南都学坛》2006,26(3):70-73
因个性气质、审美取向与雪莱有许多共通之处的徐志摩在诗歌创作方面多方吸纳雪莱的诗歌风格,诗歌的主题、韵律和格调都极具雪莱的浪漫风格,成为中国诗坛浪漫的先驱,因而被称为中国的雪莱。徐志摩诗歌并非完全西化,浪漫抒情和音韵美感里浸透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底蕴,细腻柔情与哀怨凄凉中体现着他的坎坷不平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章表文是曹植一生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植章表文在抒情内容上,多抒发其报国之情、骨内亲情、哀怨之情和感恩之情,在抒情手法上,善用典故、散句和比兴之法,从而使其章表文具有鲜明的特色。曹植在章表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17.
仪式歌辞是为满足封建王朝各种仪式活动需要而创作音乐歌辞,因其满足仪式活动之需的特殊功能,内容上强调其与仪式活动符号象征的一致性,形式上多采用典雅的四言正格,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出程序性、依附性、组织性和共时性特点。仪式歌辞特殊的文化功能和传播特点决定了其传播效果的局限性,在传播范围的拓展性、传播时间的延续性方面均不能与娱乐歌辞相比,人们对仪式歌辞的接受,也主要是从其内容的“象征图式”和“意象结构”出发的,是否美听悦耳不是接受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元散曲中,青山意象多次出现,不仅作为客观的景物存在,还具有很多内在的与主观的含义。在隐逸之作中,它既是文 人的心灵归处和精神家园,又是文人的伴侣与知己;在抒怀之作中,它既反衬了历史的虚无又是世事变幻的参照;在相思之作 中,它是女子的屏障,隔断了她们眺望情人的视线;在写景之作中,它提供了色彩的叠加与对比。  相似文献   

19.
奥尼尔的悲观主义植根于他个人的坎坷生活,而他的悲剧创作意识更是来自他自身的痛苦经历,是他对人生和社会进行观察和体验的沉淀与结晶,所以在奥尼尔的剧作中,几乎所有的主人公都是漂泊不定、无家可归的人,他们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通过对他们的悲惨遭遇、精神创伤和内心苦痛的深刻剖析与揭露,体现了生活的主题、社会的基础和历史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