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功的尝试──读胡世厚、卫绍生的《<三国演义>与人才学》吴光正近年来,《三国演义》的应用研究突然热了起来,论文和论著不断涌现。是喜是忧,只有研究结果本身才能证明。对一部文学名著作应用研究容易让人觉得是文学批评本质的迷误。《(三国演义)与人才学》(以下...  相似文献   

2.
论《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谋略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谋略特色崔积宝司马懿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历史人物、谋略家。在三国后期,他是饺饺者,他的作用和影响远远超过其他人,是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奠定了三国最后统一的基础。只有他能与《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号人物诸葛亮相匹敌。《三国演义》对他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人们很少意识到,长期以来,我们理解和接受的《红楼梦》其实是一部去掉虚界存在的"洁本"《红楼梦》,然而《红楼梦》中屡屡出现的"天命",其所占篇幅之多,密度之大,作用之巨,叫人不敢忽视,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与红楼实界相对的虚界,而完整的红楼梦世界应当是由虚界与实界共同构筑而成的,他们彼此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不可分割。通过与《麦克白》的故事机制相比较,可以看出,这其中虚界是对实界的预示,具有天命性质,实界是对虚界的敷衍,具有人力性质,而红楼梦悲剧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人力不敌天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论《三国演义》中的“八阵图”萧甫春《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其中的“八阵图”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然而勺\阵图”却充满了“奇僻荒诞”的神话色彩,始终无人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说。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人,连《三国演义》中的“木牛流马...  相似文献   

5.
<正> 由著名经济学家王珏和王林生主编的《市场经济全书——理论与实务》(以下简称《全书》)一书阐述市场经济理论和实务方面的基本问题,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操作介绍。《全书》的内容体现了新颖、全面、实用等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全书》按照从一般到特殊,从微观到宏观,从国内到国外的分析方法设计创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全书》共分六大部分,二十二篇,一百零一章。第一部分总论,在理论上对市场经济进行概述,阐述市场经济的含义、作用,构成要素、运行机制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二部分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阐述市场经济的两个微观行为主体居民和企业的权利、作用、行为  相似文献   

6.
以往,研究者对历史小说中英雄形象体系构成的探讨大致走着三条路子:一是从小说间的渗透影响着手,指出人物设置的类似性。清人章学诚说:《三国演义》“叙昭列、关、张、诸葛,俱以《水浒传》中萑符啸聚行径拟之”,致使孔明“直似《水浒传》中吴用军师”,张飞“直以拟《水浒》之李逵。”①二是从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探究人物形象体系的承袭性。曲沐在《〈三国演义〉和〈史记〉》一文中说:“从《史记》开始,一系列相同类型人物层出于一些小说中,为人们所喜闻乐道。说到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就会想到《史记》中的张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水浒传》中的吴用,《封神榜》中的姜尚,《说唐》中的徐茂公,《英烈传》中的刘伯温。说到大力勇莽,就会想到《史记》中的樊哙,《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水浒传》中的李逵,《说唐》中的尉迟恭,《说岳》中的牛皋。”②三  相似文献   

7.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与《三国演义》改编比较高云雷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与《三国演义》两部电视剧均改编自我国的古典名著,都是大规模拍摄的宏篇巨制,都曾在国内外观众中引起较大反响,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因此,将两者进行一些比较,会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亿万观众望眼欲穿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终于粉墨登场,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映,中华大地旋即掀起一股“三国热”。全国上千家企业集团竞相购买《三国演文》的特约播映权。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一家新华书店在《三国演义》播出的前三天,每天都有几百位读者在抢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原著,书库告急,连夜从天津、石家庄等地紧急调拔。海南一家音像公司突击赶制一批《三国》评书录像带。西南地区某大学《三国演义》讲座场场爆涌,社会各界纷纷邀请三国专家学者演讲。中国文学研究院的院长办公室每天都要接到几十个电话,都是各大报刊…  相似文献   

9.
1 《三国演义》将智力高低、人才优劣描写成国家兴亡的主要原因。小说虽有天命、天意、天数即“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思想,但统观全书,还是重在人事,重在人谋,生动形象地将智力高低、人才优劣描写成国家兴亡的主要原因。 东汉是怎样灭亡的?小说开头第一口就提出“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以致天下人心思乱”,正如诸葛亮在反复“叹息痛恨”中总结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小说一再揭示:在诸侯混战中,如其说是军事、经济实力的较量,莫如说是智力的竞赛和人才…  相似文献   

10.
对《哲学全书》的理解,不仅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思辨逻辑,同时也要能够跳出来,揭示在深刻的逻辑演绎之外所要针对的现实考量。通过对《哲学全书》三版序言的考察,发现黑格尔曾较为详实地阐述他多次修订和创作《哲学全书》的外在缘由。不管是为了满足授课听众对于“一种教本”的需要以及回应一些“外行人”对于该“教本”的批评和诬告,还是为了强烈批判当时思想领域出现的不适宜“作风”“很坏的成见”以及毫无意义的争论,均鲜明地展现了《哲学全书》的现实指向与时代规定。  相似文献   

11.
禾刀 《东西南北》2008,(11):70-70
观众的质疑归结于一点,那就是《赤壁》对原著《三国演义》是否尊重与膜拜。尽管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但以2700万元这一内地最高首映票房的骄人战绩,吴宇森证明了自己对这部影片定位抉择的正确性。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三国演义》失去这段人心隔肚皮式的勾心斗角描写,对中国观众确实少了一些欣赏的韵味。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三国演义》作者的妇女观鲍军海一部《三国演义》在着笔描写众多男子隶功立业的同时,也描绘了许多的妇女形象。虽然除貂蝉、孙夫人外大多着墨不多,但却同样轮廓分明。对这些妇女的描写,有人认为,书中的女性“掉进了以权、忠、义为中心的男性中心”,是女性意识相...  相似文献   

13.
关四平 《学术交流》2002,(1):141-148
陈寿的《三国志》不仅求真兼善 ,还有追求奇美的倾向。他通过以奇语评奇人 ,以奇貌显奇人 ,以奇言写奇人 ,以奇事状奇人等艺术方法 ,再现了三国时代纵横天下、建功立业的奇人群象的奇美光彩。这种奇美追求对后代三国题材作品的审美倾向影响颇为深远 ,更成为《三国演义》奇美艺术风格的史传渊源。探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奇美风格源流关系 ,可突破以往只关注二者人物、事件相关性的局限 ,而从思维方式、审美理想、美学风格等层面探讨《三国演义》乃至中国古代小说与史传的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14.
李时人 《求是学刊》2002,29(4):90-96
文章从成书、精神蕴含和数百年来对民族文化的巨大影响等方面论述《三国演义》是一部“史诗”性质的作品 ,是一部代表我们民族一定历史时期“文化精神”的“文化经典”。《三国演义》凝聚了中古以来中国广大民众的历史观、伦理观和道德观 ,反映着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观念意识的折衷 ,尤其是在继承传统“经典文化”的同时 ,又对其道德伦理观念进行了解构和新的阐释 ,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这正是其作为民族文化“亚经典”存在的根据和为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所接受的原因。而作为比较近古的民族文化“经典” ,《三国演义》的成书、传播及其巨大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精神现象 ,仅仅将《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 ,或仅以文学批评的方式来研究、解读《三国演义》是远远不够、甚至是不得要领的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是形成作品的那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生活和斗争的艺术反映。我们认为《三国演义》这部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的独特思想内容就在于这部小说包含着作者对历史的兴衰际遇的规律性的认识和判断,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发展的主观评价,即作者的历史观及人才观。《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想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写到孙策死后,孙权初掌江东时曾问周瑜;“今承父兄之业,将何策以守之?”①周瑜当即回答说:“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为分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评介叶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韩庆祥著。综观全书,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一、确立了全书的研究方法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关系问题,既是经济学问题,又是哲学问题。作者善意地批评了学术界在这一问题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指...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成书以来 ,研究它的文章 ,可以说是多如牛毛 ,要在如此多的研究论文中别出新意 ,殊非易事。最近读了关四平同志新出版的专著《三国演义源流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 0 0 1年 1 1月出版 ) ,深感这是一部扎实丰厚的学术力作。可以说 ,如此全面系统地从文化的角度 ,将《三国演义》的成书史研究、文本研究、传播史研究结合起来 ,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专著 ,在此之前实未曾见。尤其是对《三国演义》传播史的系统全面研究 ,更具开拓的意义。要而言之 ,这部专著的精彩之处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 ,构架恢弘 ,新意叠出。…  相似文献   

18.
王志武 《唐都学刊》2003,19(1):115-120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喜爱有德有才的人,厌恶徒有虚名的人,忌恨爱耍小聪明而不顾及后果的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历史上那个唯才是举的有作为的曹操的真实写照,他对待人才不但不奸,而且胜过他同时代的刘备、孙权等。那种认为把曹操写成白脸奸贼的罪魁祸首是《三国演义》的看法是错误的;认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反面典型的看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9.
一、《古事记》的文学特征《古事记》是成书于日本元明天皇和铜五年(712年)的日本最早的历史和文学作品。全书由序和上、中、下三卷正文构成。上卷是神话传说,写的是天照大御神直系系谱,即统普,中卷和下卷,承上卷的神统谱,神话、史料混杂,录述了第一代神武天皇...  相似文献   

20.
西周刑罚正当性的两个来源是天命和德政。天命是刑罚正当性的信仰来源,德政是刑罚正当性的价值来源。天命、德政和刑罚共同构成西周时期的综合惩治模式,有效地维护了西周政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