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陈东 《民族论坛》2009,(5):50-51
板楯蛮是古代巴人中的主干力量,也是现今湘、鄂、渝、黔4省市边区土家族的主要先民。这支巴人部族,不仅因英勇善战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而且因能歌善舞给中国艺术文化增添了绚丽多姿的风采。所以,研究他们的历史及其歌舞艺术,是当今土家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一件颇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 湖南省的西北边界地区,分别与湖北、贵州、四川等省接壤。这些地区的各族人民群众,历史上就有十分密切的经济交往。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政策的放宽,边区人民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已经初步形成了涉及40多个县、1800多万人口的边区市场群落。边区市场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湘、鄂、川、黔边区市场的主要特点湘、鄂、川、黔四省边区都是商品经济不发达,亟待开发地区。这一大片区域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工业生产落后,自给能力很低。1986年四省边区的工业总产值不到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中,我迎着扑面的春风,访问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境。有人把它的特点概括为五个字,叫作“山、边、老、少、穷”。的确,来到这里,那连绵不断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区,指湘、鄂、川、黔交界处的广大地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中的第二大片,包括9个地、市、州所辖的40个贫困县、自治县和市.其中有16个县是国家专项扶贫、贴息贷款扶持的重点贫困县.这里曾是第  相似文献   

5.
<正> 聚居于湘、鄂、川、黔接壤地区的土家族,虽临近中原,历史上与汉族交往颇为密切,但由于地处万山丛中,山大人稀,交通及文化传播极为不便,其社会形态的发展变更与中原汉族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别。明确认识这些差别,从而把握土家族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自身特点,是土家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吊脚楼的源流、构造及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吊脚楼是鄂、湘、川、黔毗邻地区少数民族普遍使用的一种建筑形式,是人们在大自然的家园里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建造的生活空间。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从自然走向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的。俄国文豪果戈里把建筑称为“世界的年鉴”,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而它还在说话呢!”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建筑,犹  相似文献   

7.
酉阳县地处渝、黔、湘、鄂省市结合部的武陵山区,幅员面积775。98万  相似文献   

8.
湘鄂川黔召开地区民委协作会陈宇明去年底,湘鄂川黔地区民委协作会在张家界市召开。湘、鄂、川、黔毗邻地区的怀化地区、湘西州、黔江地区和铜仁、遵义地区等,同属武陵山地,是土家、侗、苗、讫佬等30多个民族的聚居区。协作会代表们一致认为,湘鄂川黔地区的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9.
杨云 《民族论坛》2010,(3):50-51
本文对湘、鄂、黔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土家吊脚楼的文化内涵黄秀陵土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主要居住在湘、鄂、川、黔边地区。人们只要一走进土家山寨,就可以看到在群山丛中,一片片凌空而立的黑灰色瓦木建筑,那就是驰名中外的“吊脚楼”。吊脚楼常常是依山而建,建于坡度较大的山坡上,就坡面形成上下两级屋...  相似文献   

11.
巍巍武陵山,孕育了一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悠悠江河水,汇聚成一曲跌宕起伏的交响。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地处中国地理版图的心脏部位,跨鄂、湘、渝、黔三省一市,总面积13.5  相似文献   

12.
硒是人体中14种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但硒的分布极不均匀,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也有70%的县属缺硒地区。许多疾病都由缺硒所致。地处湘、鄂、川、黔边界崇山峻岭中的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一个高硒区。硒蕴于石煤,已探明该州石煤藏量32572万吨,其含硒量最大值为84PPm,  相似文献   

13.
<正>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中国革命进入战略总退却的艰苦岁月里,党开辟和领导的江南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地处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莽莽武陵山区,是少数民族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境内除聚居有土家、苗、白、侗等几个主体少数民族外,还有回、瑶、布依等少数民族,是今湘西、鄂西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在地。少数民族人口占境内总人口相当大的比  相似文献   

14.
正湘西州毕果民族服饰研制中心是一家正规化、专业化民族服饰和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在湘、鄂、渝、黔边区以及全国乃至世界真有一定的影响力。主营业务是以土家族、苗  相似文献   

15.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位于鄂、湘、黔、渝四省(市)边区结合部,辖10个乡镇一个区,183个村,总人口36.4万,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85%.  相似文献   

16.
我们苗族同胞现有人口500多万,分布在黔、滇、湘、川、鄂、桂、粤等省、区。苗族主要经营农、林、牧各业,从工从商者甚少,又因交通不发达,故苗族地区的经济不活跃,富者不多。相比之下,贫穷落后,文盲众多。贵州的大部分苗族地区都属于贫困行列,其他省(区)的苗族地区也大都是贫困地区。这种状况已经引起广大苗族同胞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段颖 《民族学刊》2017,8(2):42-43
闲来读书,偶见一段关于辣椒的记录,辣椒原产中南美洲,相传明代中晚期由海路传入两广及云南等地(一说为从西北丝绸之路传入),《遵生八笺》(1591)有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传入中国各地后,其名称亦有变化,如湘之"番椒"、川之"海椒"、黔之"辣角"等,鲜为人知的是,明代辣椒传入之初,实为观赏之物,直至清代,才有文献记载,黔、湘、川、赣四省"种(辣椒)以为蔬",康熙年间黔地《思州府志》中有云,"海椒俗名辣火,土苗(民族)用以代盐."汉地食用辣椒,大致以此为始.  相似文献   

18.
彭水,地处渝东南门户、长江一级支流乌江中下游。国道319线、在建的渝怀铁路、拟建的渝长高速公路和乌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捷,是渝、鄂、湘、黔边区水陆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西部大开发腹心地带—  相似文献   

19.
盘瓠神话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和最久的神话之一,距今已经1800多年的历史。据学者研究,盘瓠神话不仅在我国湘、黔、川、鄂、滇、桂、粤、闽、浙、赣等省的苗、侗、壮、瑶、畲、水等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而且还远涉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等国。目前,苗、畲、瑶三个民族中依然流传着盘瓠神话,并把盘瓠当作祖先敬奉,保留着盘瓠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 武陵山区地跨湘、鄂、川、黔四省边境,既是老革命根据地,又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由于自然的以及历史上的某些原因,武陵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是全国18个贫困片中比较典型的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从1986年起,这里的扶贫经济开发工作开始起步。到1990年历时5年,整个“七五”期间取得了初步的但却是历史性的成就,并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里,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七五”期间武陵山区发生的变化以及扶贫经济开发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