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驾马车"的内涵完整意义上的"三驾马车"是指在支出法核算中的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产品和服务出口。最终消费支出反映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总额反映投资需求;净流出等于货物和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数字快报     
全国:“三大需求”对GDP贡献率分别为47.5%、53.2%、-0.7% 数据显示,上半年“三大需求”对全国增长的贡献率为: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7.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32%,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0.7%。“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分别是4.6、5.1和-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数字快报     
《四川统计》2011,(8):8-9
全国:“三大需求”对GDP贡献率分别为47.5%、53.2%、-0.7% 数据显示,上半年“三大需求”对全国增长的贡献率为: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7.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32%,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0.7%。“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分别是4.6、5.1和-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接下来说说支出法是怎样核算GDP的吧。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用公式表达为: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相似文献   

5.
一、最终消费是GDP增长中的重要拉动力量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GDP的最终使用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最终消费,二是资本形成,三是货物和服务净流出。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就是上述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最终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在国民经...  相似文献   

6.
<正>在分析宏观经济时,人们经常将消费、投资、出口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是指支出法GDP中的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是指资本形成总额,出口是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然而在实际分析使用中,有些数据用户往往直接使用一些统计指标代替支出法GDP中的支出项目,例如使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代替资本形成总额(特别是其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数据删除模型,对1996~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进行统计诊断,判定2007年和2004年的数据为异常值点或强影响点。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建立了支出法与生产法的GDP之差与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的有效线性回归关系,指出两种计算方法的GDP差值主要来源于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GDP统计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地区GDP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的GDP生产额与该地区的市场需求并不一致。一个地区的市场需求可以看作是区内最终使用(消费加投资),它是不考虑地区流入流出(包括进出口)的GDP使用额。由于地区之间自然条件不同,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的地区GDP生产额大于它的区内最终使用额,结果表现为货物和服务的净流出,有的地区GDP生产额小于它的区内最终使用额,则表现为货物和服务的净流入。实际中,地区GDP的跨区流动有其必然性,本文根据我国各地区GDP核算历史资料,着重分析各地区GDP流入流出的特点及其成因,研究地区发展差距与地区GDP流动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和罗伯特·索洛这两个模型,测算科技进步对泉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加以实证分析。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和方法1、生产函数模型生产函数是一种描述生产过程产出与投入的要素组合之间依存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通常表示为:Y=f(A,K,L,…)。其中Y为产出量,通常用GDP(或增加值)指标代表,A、K、L分别代表科技进步、资本、劳动等生产投入要素。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提出的生产函数模型为:Y_t=A_(?)e~(rt)K_t~αL_t~β,其中,Y_t为t期综合产出量,A_(?)为初始科技水平,r表示科技进步参数,t为时间变量,e~(rt)作为t期科技进步因素,即t期科技进步对产出的影响,K_t为t期资金投入,L_t为t期劳动投入,α为资本产出弹性系数,β为劳动产出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0.
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中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贡献.在模型中,分析了中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GDP的弹性系数,其弹性大,推动效率高,能够极大地刺激需求,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敏  赫英 《统计与决策》2006,(22):69-71
本文采用三因素CES生产函数建立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模型,探讨能源消费对GDP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了能源、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的变化规律.同时,还得出能源消费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GDP增长,但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论转型中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妍  王毅  李腊生 《统计研究》2000,17(11):44-48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完全被打破,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卖方市场格局已被买方市场所取代;过去长期担忧的单一的通货膨胀局面已让位于近年来对通货紧缩局面的拯救;需求问题首次成为人们聚焦的胜过供给问题的热门话题。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货币发行保持相对稳定,需求稳定始终是最重要的经济问题。从需求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最终消费需求、资本形成需求、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三个部分(政府支出按其用途分别纳入对应部分),其中最终消费需求和资本形成需求构成经济增长的国内需求,而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则为经济增长的国外需求。  相似文献   

13.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基于宏观数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比较分析关于中国GDP和能源消费的各种宏观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选定以Maddison估算的以1987年不变价格衡量的GDP和以IEA估算的能源消费为分析的基础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分析技术发现:中国GDP和能源消费数据是一阶单整的,存在协整关系,并表现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而进一步的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将提高0.811个百分点;相反,能源消费增加一个百分点,GDP将提高0.194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能源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外生变量。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是指反映经济活动总量的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基期相比 ,实际增减变化的总量或比率。从需求方面看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流出三个驱动轮子的推动。本文拟从三大需求着手 ,对广东 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及需求拉动情况作一分析 ,旨在保持三个驱动轮子协调发展 ,促进广东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一、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大需求现状及特点分析90年代 ,广东经济经过 1993年的增长高峰之后 ,近年来 ,增长速度急剧下降 ,1999年与高峰期的 1993年相比 ,下降了 12 .8个百分点 ,其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驱动轮子表现不一 (参见…  相似文献   

15.
选取1990~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农村消费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依据协整理论,对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三者之间进行协整分析,针对协整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均衡关系,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行验证,针对验证结果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已趋于稳定,而农村居民消费和GDP增长互为因果关系,即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6.
一、十一五时期内需为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了主导地位1、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石2009年逊克县最终消费率实现5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8%,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消费率均在60%左右。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需求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最稳定和带动作  相似文献   

17.
一、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消费率偏低。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 美元,居民消费率为47.09%,而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大约为60%左右,我国比国际平均水平低近13个百分点。我国最终消费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长期低于GDP 的增长速度。发达国家长期发展的经验表明,最终消费总额的增长速度应当基本与GDP的增长率保持相等。消费率偏低,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测算方法与步骤本文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假设条件下,运用广义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计算资本和劳动对产出的弹性,然后采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计算出年平均技术进步增长率,继而测算出湖北省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弹性系数α和β的确定——广义  相似文献   

19.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即电力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率,是国民经济诸多数量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的变动,是一定时期经济增长、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供求关系等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人们对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近几年来,全省及各市县工业用电量的  相似文献   

20.
胡学锋 《统计研究》2007,24(10):45-53
 摘  要:把GDP缩减指数中出现的减号称之为“负权数”是不妥的,因为这个减号在GDP缩减指数公式中的分子与分母中都有出现,它只是计算GDP的理论定义公式中规定要出现的一个计算符号,说明的只是“GDP=总产出-中间消耗(或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这样一种逻辑计算关系。它并不能说明中间消耗价格(或进口价格)的变化与GDP价格的变化是反向关系,也不能权衡中间消耗价格(或进口价格)变化对GDP价格变化的影响轻重作用。它不是GDP缩减指数扭曲真实价格变动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