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雨辰  万滢霖  张思 《管理评论》2021,33(11):106-120
企业数字化和政府补贴是否可以相互补充,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以促进企业的对外负债融资,这一问题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十分重要但缺乏研究.本研究采用沪深两市制造业企业A股主板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研究企业数字化和政府补贴对企业对外负债融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可以促进其对外短期负债融资,而获得来自政府的研发或非研发补贴则可以促进企业的对外长期负债融资.与此同时,数字化可以正向调节两种政府补贴对企业长期负债融资的正向影响,而研发补贴则可以加强企业数字化对企业短期负债融资的促进作用.本文丰富了企业数字化相关的文献,同时扩展了政府研发补贴,特别是其信号效应相关研究.此外,本文的研究发现还为政府的政策制定与企业的数字化战略设计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智能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智能化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协同集聚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且制造业智能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中介效应、门槛效应,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差异性、专业化和多样化两种集聚模式以及地区人口规模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东-中-西-东北依次递减特征;地区人口规模在多样化集聚和绿色创新效率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地区人口规模视角下,专业化集聚阻碍绿色创新效率且阻碍作用逐渐扩大,多样化集聚促进绿色创新效率且促进作用先缓慢扩大后逐渐减弱。因此,应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战略;根据各地人口规模引导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聚模式的正外部性,协同推进各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在中国主导下成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CAFTA),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内部成员国的产业集聚与产业发展,并通过经济一体化效应,促进东盟各成员国产业升级和平衡发展,本次研究在空间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应用产业集聚常用的H指数和模型分析,实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集聚到平衡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协调的一体化机制成为自由贸易区的平衡机制;协调加速产业转移;产业集聚的最终结果将走向产业平衡。  相似文献   

5.
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技术、政府和人力四个方面。利用2016—2020年wind数据库申万行业分类医疗器械产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资产规模衡量的经济规模、研发投入,技术人员数量衡量的技术创新和政府补贴衡量的政府支持,能够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而在生产规模的限制下,人均受教育年限衡量的人力资源则存在轻微的抑制作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应当顺应趋势,运用企业合作和兼并重组扩大生产规模;认清自身市场定位,合理招纳高学历员工,以实现人才资源运用最大化;政府应当继续发挥引导作用,增加研发补贴激励企业研发创新。  相似文献   

6.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运用有调节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作用和传导机制,以及农业企业和非农业企业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债务融资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行业异质性显著调节政府补贴对债务融资能力的传导机制链条,相比于非农业企业,农业企业获取债务融资更依赖多重链式传导机制。这意味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财务政策选择来提高自身的债务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7.
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作为近年来引导民间投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新举措,是否有效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该文对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案例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为企业研发投入提供充分的资金,直接刺激了研发产出;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作为机构投资者,为企业完善公司治理提供外在动力机制;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减小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对区域人才集聚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尽管人们对于产业集群的正向效应的期望日益膨胀,但是,不能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产业集群也会对区域人才集聚的发展产生负向效应。一方面,产业集群自身的一些特点会对区域经济人才集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不恰当运用,也会对区域人才集聚的长远发展造成危害。本文首先解释了产业集群对区域人才集聚的形成机制,引用产业集群人才引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产业集群对区域人才集聚的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最后提出一些促进区域人才集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资源诅咒"测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再剖析,找出学术界对"资源诅咒"的质疑以及质疑中仍未解决的问题,即"资源诅咒"分析中指标选取的科学性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产业空间集聚度可以更好地替代产业依赖度作为自然资源丰裕的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油气资源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产业空间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与假说检验,并萃取显著传导要素,分析其对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传导作用。借鉴B-K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构建"资源诅咒"传导机理的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明确"资源诅咒"的测度指标与传导要素变量的具体关系,挖掘油气资源城市"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绘制"资源诅咒"传导机制模型。结果显示:资源产业空间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而物质资本投资和制造业发展对于上述"促进"关系存在遏抑作用;技术创新投入、人力资本水平和居民储蓄能力对于上述"抑制"关系存在缓释作用;在"资源诅咒"效应的抑制方面,应该着重发挥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居民储蓄能力等要素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测算2001—2019年我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基础上,利用PSTR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当汇率较低时汇率贬值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当汇率较高时该作用较强。(2)实际有效汇率贬值通过国际贸易、FDI和居民消费三种主要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其中,国际贸易和居民消费发挥正向中介效应,而FDI表现为负向效应。相较于低汇率水平而言,高汇率水平下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而FDI和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较弱。(3)从区域差异性来看,汇率贬值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中西部地区;从具体影响渠道来看,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国际贸易在汇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具有更强的中介效应,而FDI和消费的中介效应则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