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个命题的哲学味如何?阐述和论证该命题的思维方式如何?阐述和论证者的哲学素养如何?对于该命题的哲学价值、对于哲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这种哲学味、哲学思维、哲学素养不是信手拈来的。虽然一些人也读了不少哲学著作,也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甚至也了解哲学和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从其发表的文章和言谈看,哲学味甚少.哲学思维缺乏.哲学素养不高。原因诚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自觉地展开哲学逻辑的研究。当代首倡开展哲学逻辑研究的Karl [Theodor] Taspers.他在die Philosophische Grun-dopertion(哲学性的根本操作)中提出了“哲学的逻辑”概念。但什么是“哲学的逻辑”?或说“哲学的逻辑”是什么?不仅国内学术界不甚了了,在国外学术界意见也不很统一。究其根源是因为“哲学”和“逻辑”概念都具有“最高性”,而“最”概念是排它的。所以就难免有各种不同的关于  相似文献   

2.
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人们比较崇尚长远的理想,不大注重眼前的实际功利。当然,也有空喊革命口号的。现在,人们讲究实效,注重务实的观念大大强化了,谋求实惠、实利被认为是合理合法的事情。与此相应,人们对高度抽象的哲学,逐渐失去了热情,哲学思辩似乎太空虚了,有被冷落的趋势。哲学界也在讲“哲学的贫困”。其实,不仅是哲学,许多理论科学,甚至严肃艺术,也冷落多了,许多  相似文献   

3.
以往价值哲学研究,由于受自然科学认识"物"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时常在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的话语下、在追求价值客观性的过程中失落了人.然而,现实生活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恰好是价值哲学最无法回避的基本事实;"人的价值"是价值哲学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人的生活世界是价值哲学最应当占领的阵地.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生命力在创新。如果一种哲学不能再以否定性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流行的原则和观念 ,不再能够把握和解决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从而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这时哲学的生命力也就枯竭了。当今中国哲学陷入“贫困”境地的深层原因是忽视哲学的“创新”功能 ,过于注重宣传、解释、论证既有的原则和结论 ;不注意研究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满足于在书斋里研究哲学问题、构造哲学体系。因此 ,对哲学自身进行改革 ,使其重获生命力 ,从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这已是摆在哲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崔伟闳: 超越近代理性主义是当前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走了不少的弯路,这是我们对哲学本身的性质及其在整体文化结构中的功能长期缺少反思所使然,也正是同样的原因,使得哲学思维渐趋单调和僵化,由此出现了所谓“哲学贫困”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类”思维方式与马克思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思维方式是高清海教授思考“类哲学”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高清海教授的研究思路是:以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揭示人的本质、人的生命存在方式,破除以往哲学以物的方式理解人的存在的思维方式,建立以人的方式理解人的存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路实际上揭示了“类”思维方式与马克思哲学研究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类”思维方式的研究要求我们从一个新的哲学视野重新思考马克思,发现马克思哲学的现代价值;而我们只有从现代哲学发展的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质及其价值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人性”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直接主题 ,否认了人性可以成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 ,也就抹杀了中国哲学的特质。与西方哲学一开始就把“智慧”引向认知的方向 ,从“对象意识”走上概念化的逻辑思辨之路不同 ,中国哲学关注的是完善人的生命本性、开发生命的内在价值 ,由此发挥了注重义理性的悟觉思维。中国哲学讲求“悟道” ,通过“道”的把握来表达人的超越性理想和形而上追求。实际上 ,哲学给出的并不是一个实在的世界 (这是科学的任务 ) ,它只是一种如何在现存世界贯穿人的观点、人的态度、人的理想的标尺 ,以及如何进一步升华人性、提高人生价值的精神意境。在这点上 ,中国哲学的表达方式显然是有优越性的。  相似文献   

8.
继把唯物史观划归为马克思历史观的最低纲领之后,丛大川先生在《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吗》一文中,进一步把唯物史观划分出马克思的哲学观念,而称之为“实证科学”。丛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目的在于彰扬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发展观,丛先生先是把人的自由发展观确定为马克思历史观的最高纲领,这次又宣称“人的自由发展观才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然而,笔者以为,彰扬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发展观本是件值得称赞的事,但是此举并非一定要以降低唯物史观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代价。如同笔者已经证明马克思的历史观并无最低最高纲领之分、马克思的历史现只有唯物史观一个纲领一样,在本文中,笔者则要证明:唯物史观跟人的自由发展观一样也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虽然两者在马克思的哲学观念中所处的层次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创建有“我”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谁有兴趣去翻阅几十年来的国内哲学论著,便会不无惊讶地发现;除了针对某个人的某部著作或某篇文章的“书评”或“商榷”之外,所引证、阐述和批评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几乎不是中外古人的就是当代西方人的。由此不能不提出一个颇为尖刻的问题;在极力倡导“对话”的当代中国哲学界,何以同行之间却极少“对话”?这当然与国内学界尚未形成引证必予说明的风气有关,也与同行之间缺乏相互沟通有关,但实质问题显然在于:我们是否创建了必须与之“对方”的哲学?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哲学研究已经逐步地改变了以教科书模式为出发点的教条主义的研究方式,逐步地改变了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逐步地改变了几条规律,数对范畴的话语方式,在哲学研究的提问方式、解释原则、概念框架、背景知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不同意用“贫困”或“困境”来概括当代中国哲学的现状。但是,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不就是必须与之“对话”的哲学。必须与之“对话”的哲学,是那种独创性地表达不同时代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也就是独创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建立与完善,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新的体制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大学生,价值取向也发生了种种变化。如职业选择向高收入转变;知识价值观向实用型转变;人生价值目标向“独立”和“实惠”转变;人才观念向市场化转变等等。  相似文献   

11.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哲学范式转换的重要标志之一.西方传统哲学在致思取向上表现出一种以追求观念的确定性为目标或基础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色彩.马克思哲学从批判全部旧哲学出发,确立了一种实践反思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际哲学论坛十分活跃;国内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受新技术革命潮头的影响,生活方式、思维方法和观念都发生了剧烈变化,给哲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时代舞台和丰富的思想材料。在这时代大潮面前敢于“弄潮”的哲学人士不可谓没有,但从总体上看,应当承认我们的哲学界迟钝有余、活力不足,哲学“滞后”得太令人担忧了,难怪有人发出“经济繁荣、哲学贫困”的感叹来!有感于此,近期不少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价值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哲学并不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也不仅仅是在 1 9世纪中叶的哲学变革中产生的哲学流派或哲学理念和哲学立场。哲学历来都以对价值问题的探讨为自己的核心内容 ,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广义的价值哲学 ,哲学也只有作为一种价值哲学才是可能的。但是 ,旧哲学对价值问题的探讨存在着严重缺陷 ,它们都普遍地陷入了如何从“是”过渡到“应该”、从事实判断过渡到价值判断的困境 ,即都没有说明、事实上也无法说明这种过渡是如何可能的。究其原因 ,在于旧哲学都是一种“解释世界”的哲学。与旧哲学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哲学。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变 ,既是哲学理论本性的根本变化 ,也是广义价值哲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实行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首先应是“人”的观念的现代化。实现“人”的观念的现代化,需要对于传统思想中的“人”的观念进行反思。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没有“人”的观念呢?如有,传统哲学中“人”的观念的内容如何呢?这些都是首要研究的问题。多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古典哲学以“人”为中心问题。既然以“人”为研究的中心,应该是具有“人”的观念的。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人”的观念,与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人”的观念,必有显著的不同,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理应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但是当前的气候谈判却陷入了“囚徒困境”之中.究其哲学根源,无不与西方的哲学世界观有关.西方的哲学世界观潜在地左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谈判立场,影响着气候谈判的进程和结局.具体体现为;本体论追问“存在之存在”,遮蔽了对人类生活境遇的人文关怀,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裂;认识论追求“同一”,泯灭“差异”,产生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造成了人与人的分裂;价值论追问“是其所是”,冷落了“是其应是”的道德践履,造成了事实与价值的分裂.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是各种“元学科”兴起的时代。随着“元科学”、“元数学”以及各类“无理论”的相继出现,到了六、七十年代,以“元哲学”命名的一门新的哲学学科也正式问世。“元哲学”一经问世,许多相关的问题就接踵而来:“元哲学”这一概念实际上有没有可以确定的内涵?有可能从哲学中分化出一种叫做“元哲学”的学科吗?如果有这种可能,那么,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能否以及怎样加以限定?……看样子,这场已经展开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本文不打算陷入这种争论的游涡之中,而只想指出这样的事实:在西方,“元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马克思的科学观点?何为马克思的哲学观念?两者如何划界?时下学术界把马克思文本中的唯物史观特定表述加以任意拓展,其内容是唯物史观涵盖不了的,由此混淆了科学和哲学的区别.于是学界又提出“广义唯物史观”和“狭义唯物史观”之分.问题在于:唯物史观再“广义”也还是“唯物”,也难以包含马克思以批判“拜物主义”和“物役性”为中介的人的自由发展观和自由王国论.本文将马克思的科学观点和哲学观念作  相似文献   

18.
价值世界的凸显与哲学思维方式的当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式展现的是哲学一种独特的视角,在不同的视阈下,哲学的对象世界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哲学的价值论转向来研究哲学思维方式的当代转换,从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起点——价值世界的凸显——到价值哲学的真正形成,展现了新思维方式诞生的过程,并论证了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是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伟大哲学家。两人的哲学体系在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沿着古希腊哲学思维发展的“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看,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分别处于希腊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柏拉图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分析性、抽象性;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维则带有很大程度的综合性、具体性。也就是说,思维方式的抽象与具体、分析与综合,是形成柏拉图哲学与亚里士多德哲学之差异的最根本的原因。古希腊哲学一开始就把探寻宇宙万物的本原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而且关于本原(后来演变为本体)问题的研究成为贯穿古希腊哲学始终的主线。因此,从古希腊最早的自然哲学本体观发展到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观,明显地展示了古希腊人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由综合到分析的演进。  相似文献   

20.
贺来 《东岳论丛》2004,25(3):21-26
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哲学品格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深层根据。马克思以“实践思维”克服了作为传统形而上学核心的“本体思维” ,超越了由于“本体思维”所导致的现实的人的存在之失落 ,使人真正以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方式获得了现实的理解 ,并使哲学在对象、主题、内容以及研究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正是这些变化 ,奠定了现代哲学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标志着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或新的时代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也因此而获得了坚实的思想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