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国际城市功能转型理论动态的归纳分析,提出了基于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优势、实现国际城市功能升级的发展思路.以上海为案例,通过分析上海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指出未来上海将需要加强两种网络体系构建,即本土内向型网络和国际外向型网络,其发展途径则是壮大本土企业集团和汇聚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提高对内与对外的全球服务能力,并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从而构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2.
贸易利益是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根本动力.在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国际分工扣贸易格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分工和贸易相互伴生的关系引发了贸易与投资利益一体化、利益分配主体的多样化和分配机制的复杂化,传统贸易利益理论解释已显乏力.因此,建立适应全球生产网络背景的贸易利益理论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对传统分工模式下的贸易利益理论进行了梳理,并重点对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的贸易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 关于国际间经济交往的必要性,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从社会分工和地域分工出发,认为国际贸易的发生在于地域不同而形成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异。各个国家专门生产劳动耗费少成本低的商品,通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取得本国生产劳动耗费多成本高的商品,会使各国从国际分工中得到节省劳动耗费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所谓国际生产力就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分工与协作,国内生产要素与国际生产要素相结合所产生的生产力。国际生产力的特点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并随之而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与协作是其形成的重要方式;载体的全球性;资源全球配置的高效性;国际生产力决定国际生产关系的特殊性;国际生产力系统的复杂性。国际生产力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际旅游城市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旅游城市的理论研究日益重要。国际上对国际城市的研究较早,成果较多,但对国际旅游城市的研究很少。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但对于什么是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等基本问题尚不十分清楚。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实践急需相关理论的指导。应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实践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国际旅游城市的概念、类型、功能、指标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并未形成一致的观点,对于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指导理论、国际旅游城市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发展模式等问题的研究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6.
国际经济分工与企业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以产品为界线的国际经济分工条件下,企业边界具有唯一性和确定性,而以生产要素为界线的分工条件下,企业边界呈现"双边界化".本文首先研究了国际经济分工的演进和特征,然后探讨了经济分工对企业边界变化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企业双边界形成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比较视域的国际创意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创意城市的理论探讨与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意城市的内涵、创意城市的要素与创意城市的类型方面.基于我国创意城市建设实践的需求,本文从国际创意城市的资源基础、创意城市的发展路径与创意城市的特色三个视角出发,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创意城市建设实践的比较,探讨创意城市的发展模式,为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先行启动,以产业分工理论及通道经济点轴理论为基础研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产业的国际分工及布局,可以发现:密集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节点中心城市要素聚集力、区域间产业的关联性及互补性形成产业国际分工与布局的基础和条件。合作建设产业园区,促进中小企业集聚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产业国际分工形成的核心内容。在经济走廊的中心城市及次中心城市,应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园区,并通过点轴连线形成以农产品加工、出口加工贸易、商贸物流、制造业精深加工、轻工业、重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七大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9.
延续和转型是国际体系演进的基本形态,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主题。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推进,城市通过对全球市场体系、全球管理体系、全球公民社会的参与而和国际体系转型产生逻辑关系。本体上,城市推进国际体系转型主要通过全球城市网络;内容上,城市推进国际体系转型主要通过全球城市、城市外交和规范创新。在城市和国际体系转型的逻辑关系中,并不总是好的,也会带来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等技术和道德风险,而技术和道德风险又进一步推动国际体系转型。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正不折不扣成为经济塑造者、政治革新者、外交推动者和国际体系变革者。  相似文献   

10.
生产共享、全球价值链与“低端锁定”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价值链是一种自顶向下的制度设计,通过将核心价值以外的工序不断剥离,外围企业只能簇拥在领航企业周围,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优势.基于生产共享的国际生产网络,以强调契约合作、生产片段再融合为核心.与全球价值链的线性攀升不同,国际生产网络突出了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的层次性和协作性,在生产共享的基础之上,国际生产网络进一步向非线性、扁平化的形态发展.生产共享的内涵与特征有助于后发工业国实现战略赶超和“低端锁定”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分析国际旅游城市形成发展的外部推力和内在动力入手,探寻影响国际旅游城市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文章提出:国际旅游城市的形成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推动国际旅游城市形成发展的主导力量应该是一个由外部推力与内在动力相互作用构成的,并主要由内在动力驱动的互动型动力系统。在不同历史阶段以及在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城市,其形成发展的推动力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曹文超  韩磊 《西部论坛》2022,32(1):16-33
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在不同地理空间的集聚产生众多城市,城市之间的分工和经济联系形成城市网络.产业在城市的集聚可能带来集聚经济或集聚不经济,且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影响城市生产效率的机制不同,因而MAR外部性与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并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城市可以"借用"网络内其他城市经济集聚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3.
一、对外开放理论中的新构想(一)国际大循环理论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并非凭空设想出来的,其理论渊源是西方的国际分工理论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它吸收了这些理论的精华,并对此进行了综合,是结合我国国情而提出的重要战略主张。1.它吸收了比较成本说的合理内核。包括两点:①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互利性;②比较利益或比较成本优势原则,即各国应按比较利益原则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各自都只生产在成本上占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用于同其它国家交换,取得国际分工的好处。但是,国际大循环理论(以下简称循环理论)又不是完全照搬比较成本说,而是以其  相似文献   

14.
世界城市是新的国际劳动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产物.世界城市的发展与所在国家或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对我国东部地区16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4城市综合实力最强,它们初步具备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现实条件和发展潜力,是我国最有可能率先实现世界城市发展目标的城市.建设世界城市的对策建议: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层次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区域城市协调与合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大开放力度,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注重环境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生产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现象,国际分工向产晶内国际分工转化.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生和强化也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于生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关系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关系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传统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企业国际化一般通过按部就班的线性次序完成,因此,关于贸易与投资关系的学术探讨大体上按照“替代和互补”的思路展开。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传统理论的研究基础和说服力受到削弱;新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应运而生,但还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王刚 《兰州学刊》2008,(5):46-49
国际价值是在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的各个国家的国别价值基础上形成的,在质上表现为经过国际抽象的世界社会劳动;在量上表现为国际社会必要劳动量。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国际价值的决定和实现越来越受到国际经济活动的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这使得研究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揭示其当代意蕴具有十分显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 城市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 城市就是居民点。城市是依靠那些从农村经济分离出来的非农业经济部门:工业(包括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而成长起来的;它同样也是依靠非生产部门——行政部门、军事部门和科学文化部门等而成长起来的。 城市同乡村的分离,是由于社会劳动分工的结果。照例乡村居民的职业主要是农业(广义),而城市居民的职业,则是与工业、商业、运输业、行政部门、科学文化部门有关。其中,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全球新能源产业规模急剧扩大。从世界范围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国际分工起点较高,要素配置国际化进程较快。同时,各国政府在新能源产业价值链分布以及国际竞争格局演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新能源技术路线、行业组织结构以及全球能源格局仍存在不确定性.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分工机理和模式尚未完全明朗。近年来,我盯新能源产业扩张集中在价值链的中下游环节.虽然制造成本、生产组织、国际市场份额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竞争力主要表现为规模和成本优势。核心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制定、国内市场培育等方面仍有差距,导致我国新能源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仍延续“两头在外”的模式,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分工收益受到挤压。为此,应创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加快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国际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正在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一个世界性的劳动力市场分工格局正在形成并且对国际人口迁移产生影响。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 ,揭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的联系 ,分析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成因 ,并探讨了今后国际人口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