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呈现出相对优势.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转出的压力最大,其次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最小;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最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的产业政策调整耍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在不同层次上的人力资源使用上,实现共享与互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最为突出。长三角地区2008—2014年两位数制造业的产业同构指数变化趋势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水平相对较高,并且进一步趋同的基础依然存在。2014年域内两位数制造行业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具备明显"和而不同"特征:错落的"优势产业"和普遍的"基础产业"同时存在;"全地区"主要行业合理布局海外市场;高重叠技术型行业效益高于全国均值和产业跨区梯度转移互动较强等。长三角地区的合意性产业同构现状蕴含了域内产业协同发展趋势,是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构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发展中的城市,南昌毗邻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但是,南昌经济发展缓慢,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研究南昌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探寻其区域经济提升的路径,对南昌乃至整个江西经济的发展很有意义。本文回顾了南昌经济发展历程,探寻南昌经济发展的渊源。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了南昌经济发展现状,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等方面给予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展中的不足,提出了南昌地区区域经济进一步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的诱因分析与趋势预测——以长三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这个地区的产业转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现状的评价,总结出引起这个地区产业转移的诱导因素;并结合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在确定长三角地区产业梯度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前提下,分别从产业的生命周期、产业的竞争能力和产业的集聚效果三个维度,推测出长三角地区应向外转移的产业门类.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等方面对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同时也是我国国家竞争的重要场所单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已纳入到国家战略中.在未来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一体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成为该区域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探索长三角区域产业一体化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时我们不难发现区域产业知识创新、特别是产业知识创新的默会知识的有效扩散和共享将成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有效运用默会知识将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9):44-49
从区域基础、就业环境、生活条件和社会和谐四个维度构建区域对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模型指标体系权重,建立递阶层次区域大学生就业吸引力测度模型,测算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综合指数并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明:整体态势上,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基本呈现以深圳和广州,上海、杭州、南京为核心的"差异化"格局,以5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群;各个城市2011—2014年就业吸引力水平保持了适度增长的趋势,其中就业环境和生活条件指数增长显著,但是社会和谐指数相对落后,因此要在合理调控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就业流动相对平衡,通过人口质量提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建设区域大学生就业服务大数据平台、求职预警监测平台,预测经济和产业对人力资源配置需求的未来发展变化,促进高校优化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降低用人单位的试用和培训成本,破解人才供需结构性差异矛盾。  相似文献   

8.
上海浦东新区就业结构探析张以杰,林英晖所谓就业结构(本文主要指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一般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全部有劳动能力的就业者按照该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主要指产业结构)以及其他社会劳动部门的划分,各社会劳动领域之间形成劳动者在产业(行业、部...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技术引进来源地的不同可能是其技术结构差异的重要原因.将技术结构分为技术等级(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类型(技术进步偏向)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结构;将技术引进来源地区分为港澳台地区和其他地区(发达国家),分析不同来源地的技术溢出(进口技术溢出和FDI技术溢出)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技术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世纪90年代为分界点,珠三角的技术等级从高于长三角转为低于长三角;长三角的技术类型为资本偏向型,而珠三角的技术类型为劳动偏向型;来源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促进了长三角技术等级的提升,并使其技术类型朝资本偏向型方向发展;来源于港澳台地区的技术溢出抑制了珠三角技术等级的提升,且使其技术类型朝劳动偏向型方向发展.不同来源地的技术引进对地区技术结构有不同的影响,各地区应根据自生的产业发展需求和要素禀赋结构选择适配的引进技术,并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以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泛长三角的形成与安徽城市群的东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连生 《江淮论坛》2009,(1):22-26,37
从长三角发展到泛长三角,不是简单的逻辑上的推论,而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变化。本文从安徽省的视角论证了泛长三角形成的客观必然性。过去几年安徽靠近江浙的城市各自寻机对接长三角,主动承接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取得了实效。现阶段安徽对接长三角的最好的方式是加强自身城市群建设,打造安徽的增长极城市群,构筑与长三角以及国内城市发展群落化趋势相同的平台,形成一般制造加工业基地来承接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这样既有利于安徽加快发展,也有利于原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从要素集聚的视角看,地区产业在外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因此对地区外部市场的合理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福建而言,主要平行市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主要高端市场也从东南亚—港澳台市场变为美日欧市场.外部市场结构的变化要求福建的主要外向型产业部门应该实施针对性的市场策略,以提升地区产业在平行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的宏观形势变化,对各种资源条件有限并正在融人国际经济分工体系的发达地区,影响远甚于欠发达地区;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呈现水平上趋近而资源禀赋差异更加明显的态势,正因如此,泛长三角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才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真实价值。本文从农业、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三个领域,全面探讨了安徽与沪浙苏产业融合的路线与前景,力求从产业的分工协作上真正实现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就业结构的变动如何以及以多快的速度响应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当前我国结构调整战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文章基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机制,从不同层面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现状,应用Lasso、灰色预测(GM11)、SVR等机器学习方法,以湖南省为样本深入探究了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机制和要素,并预测湖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未来湖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将向变差的方向发展,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人口素质、政府干预程度以及技术进步要素,显著影响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从控制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了湖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经济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剖析长三角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软化法、区位商法等相关经济理论,对其产业结构高度化及专业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在分析产业结构趋同对长三角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长三角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劳动力的质量、数量与结构对于产业结构转换与能级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产业结构的顺利转换与能级提升在要求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将持续扩大就业与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在分析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相互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上海为例具体分析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的协调互动,并提出实现上海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协调互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承接产业转移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而对产业转移的承接离不开金融支持.安徽省近几年对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规模明显加大,但是要保证持续大规模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必须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本文在对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生态、强化"区域金融概念"、深度融入长三角金融一体化体系、健全融资体系、构建必要的融资平台、灵活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健全信贷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石亚碧 《河北学刊》2006,26(2):198-203
珠三角以轻纺工业为龙头,加速产业发展,打造了中国第一个经济发展引擎;长三角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加速产业发展,打造了中国第二个经济发展引擎,随着我国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重化工业成为我国加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产业,环渤海地区将以港口为依托,带动重化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集群发展,打造中国第三个经济发展引擎。按照世界重化工业向沿海转移的发展趋势,环渤海地区冶金、石化工业向沿海转移势在必行,首钢搬迁河北曹妃甸,将成为推动环渤海地区临港工业发展的启动点。曹妃甸工程作为全国“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程和河北省的“一号工程”,它的实施不仅是河北省面临的一次空前的发展机遇,而且对环渤海地区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调整,以及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工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偏离,其中东部地区偏离程度较高,中部地区较低。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农民工就业结构存在明显的"逆升级"现象,其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东部地区"逆升级"现象最为突出。现阶段要实现农民工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可通过发挥东部地区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就业"衰减效应"、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借助产业转移加快中西部制造业发展、以农民工市民化带动城市化进而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着力于第三产业内部的均衡发展、以就业培训推动农民工职业分化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会展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会展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珠三角与长三角在发展会展业上各有其优劣势。促进两区域会展业的更快发展 ,需要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 ,加强相互间的协作与合作 ,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不断提高会展业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应该如何扩容?现有的"经济门槛"还要不要?本文指出:长三角入门的经济指标门槛有"嫌贫爱富"之嫌,它们使长三角成为了一个"富人俱乐部";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全方位的合作和共同发展,必须首先打破这种富人俱乐部的思维,向外扩展长三角的空间地域范围.欧盟东扩和珠三角均给予长三角启示与经验借鉴,长三角扩张有利于经济资源互补,产业分工协调和结构优化升级,更有利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