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化负载词作为一个民族特有的词汇,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随着中国当代小说英译数量愈来愈多,文化负载词成了翻译的重点和难点。论文以《狼图腾》英译本为例,将《狼图腾》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为四类,即蒙古民族特色词汇、"文革"词汇、中国历史词汇及成语,并进一步分析译者葛浩文在翻译这些词汇过程中所采取的直译、音译、意译、厚译及删译等翻译方法与技巧,为中国当代小说英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体》小说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作为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其文化翻译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三体》的海外传播,为使海外读者正确感受与理解《三体》中的中国文化元素,需对其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恰当翻译.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三体》的文化翻译背景,进一步论述了《三体》在文化翻译视域下的翻译手段,并在文化翻译视域下,展开《三体》文化负载词翻译实例探析.  相似文献   

3.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大量颜色词使其作品富于美感,他通过准确、生动、具体、灵活地描写服饰,成功地塑造人物个性,使读者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将杨宪益《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服饰颜色词翻译实例分类,讨论服饰颜色词的翻译.其中包括基本颜色词,实物颜色词和其他不同概念的特殊颜色词翻译.  相似文献   

4.
短篇小说的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美国短篇小说《罪过》的翻译为例,结合基本翻译理论,总结和探讨了短篇小说英汉翻译的一些具体方法和常用技巧。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文化转换.以贾平凹乡土小说《浮躁》及葛浩文英译本为切入点,以奈达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为基准,探究葛浩文对《浮躁》原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适当处理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能使译本在保持原文风采的同时关注到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进而将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介绍给外国读者,并为之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6.
在散文翻译的过程中,为译出原文韵味,风格的重要性不亚于内容。从风格翻译的角度出发,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作品中两种语言的风格特征以及相应的翻译技巧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以期对今后散文的汉译英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从英译《孙子兵法一百则》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罗志野英译的《孙子兵法一百则》为蓝本,通过对《孙子兵法一百则》的翻译的探讨,总结出其文化负载词的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脚注,归纳翻译,音译+解释,音译+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8.
《阙特勤碑》对于研究古代突厥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语言文字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阙特勤碑》的汉文翻译中,??qan一词的翻译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和争议,其中不乏错误的结论。而??qan一词对于理清唐朝使者张去逸的身份,以及派其出使的原因等问题都至关重要。本文从《阙特勤碑》的古代突厥文原文出发,结合传世文献以及其他出土文献对??qan一词的翻译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奈达对文化的分类为依据,从目的论角度出发,通过对《李清照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两译本在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上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翻译策略。许渊冲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美读者,主要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王红公则是为了使译本通顺流畅,便于英美读者接受,多用归化。文章旨在探究目的论对于翻译中国古代诗词中文化负载词的指导作用:由于译作目的不同,两译本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诗人北岛是朦胧诗运动的精神旗帜和象征,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始终充满着对社会、对人生的焦虑意识。通过对北岛随笔集《时间的玫瑰》中的九篇文章的梳理,分析北岛译诗的思想性和艺术化倾向及北岛的翻译技巧,探讨北岛的诗歌翻译观。  相似文献   

11.
许建平 《河北学刊》2007,27(4):130-136
李贽在明嘉靖四十五年就被引入心学之门,而其思想的真正启蒙则是在"大衰欲死"苦读佛经之时。李贽何时苦读佛经?曾读那些佛典?佛典到底给予李贽那些影响,使他茅塞顿开、窥见生死学问之源光点,从而走向学佛一路,成就了狂禅李贽。这不仅是明代思想史上需认真探究的问题,也是明代文学史特别是明代文学编年史上需敲定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问题。经研究可知,李贽思想的真正启蒙是在姚安鸡足山"翻阅贝经"的明万历六至八年;所读佛经为《坛经》、《般若经》、《心经》、《楞伽经》、《法华经》和《金刚经》等,信奉"有为教"与"净土宗",最终悟透因缘法,形成真空观,不仅从学理上明白了"生死大学问"的根本,而且找到了求得解脱生死轮回之苦的方法与途径。同时,奠定了其后来"凡圣如一"的平等思想和"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非权威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国俗词语外译,可以集思广益,传统的字面直译或简译,已很难适应日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挑战,尤其国外对中华文化寡知、曲解导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本文试提出立足中华文化内涵阐释,即尊重内容、解放形式的"放"、"收"兼容翻译策略,并求教于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13.
翻译必称"信、达、雅",这一理论导致中国的翻译一直停留在字、词、句的斟酌对应层面上,完全忽略了读者的感受与认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理论在中国逐渐获得一席之地,这也为译者对原作进行适当改写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狼图腾》的翻译为例,译者对原作的改写使得该作品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及蒙古文化迅速被西方世界接受,为中国的文学输出开辟了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4.
跋河南洛阳新出土的一件唐代景教石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洛阳出土的唐代景教石刻残幢,刊有《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一部及景僧清素等人的建幢题记。经文中采用的若干佛教用语,反映出唐代景教意识中融汇汉译佛教概念的情势。至于建幢题记披露的这个景众群体,从姓氏构成上考察,即为一个东来粟特的亲族部落。而东都洛阳之建有景教寺院———大秦寺,亦因这一经幢题记的记事,得到确切的证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武威市博物馆藏6747号、6762号两件亥母洞出土文献进行了考述。经过解读、对勘,发现该经译自汉文本,且属节取东晋帛尸梨蜜多罗所译《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而造之"疑伪经"。  相似文献   

16.
陶文鹏 《北方论丛》2021,(2):5-12,133
辛弃疾词起笔如奇峰飞来,扣人心弦;结尾多隐喻象征,寓意深远。好做奇怪语。炼字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词中对仗的内容、形式、手法丰富多样,使词篇骈散结合,兼具参差与对称之美,尤善于在对仗中以开阖、正反、抑扬造成"合力"效应,表现出新鲜深厚的情思意蕴。  相似文献   

17.
在法律文本中,any及其复合词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其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然后依据any及其复合词在法律文本中的语言结构,对它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那先比丘经》又叫《弥兰王问经》,其中记录了那先与弥兰王的一系列对话,在介绍《那先比丘经》的时代、版本、那先与弥兰王其人的同时,重点考察本经中关于一般事理和业果轮回的譬喻,以及辩证思维、类推引证、直接定义和避实就虚的论辩艺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要把中国文化特有事物翻译成英语,必然会出现很多标准英语中没有的词汇与表达,而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又直接关系到跨文化交际与民族文化传播能否顺利进行,所以探求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中国英语,已被广大学者认可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推广中国英语中的汉语拼音音译词,既可以宣传汉语,增强汉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又有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还能增添新的英语词汇,丰富扩大英语的表意功能。因此,翻译负载汉语文化的部分词汇表达直接采用相应的中国英语的音译词是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蔡觉敏  孔艳 《云梦学刊》2012,33(5):21-24
Tao Te Ching“Making This Life Significant”——A Philosophical Translation是比较哲学家安ft.哲对《道德经》的英译,《道德经》英译本很多,但安乐哲译本具有独特的比较哲学视角。他反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重视道家哲学中的关联性思维(correlative think)等特点,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发现道家修己成人的特点。在翻译时,他把这种认识融入到具体词汇语句的翻译中,强调从道家哲学自身特点出发,这一倾向体现在其翻译上,即是注重关键词语的翻译、多动名词、注重语言的模糊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