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从通论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包括洞口方言的分区分片研究、语音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和方言与文化研究等各方面对洞口方言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洞口方言今后的研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
词汇扩散理论认为语音的变化是一种离散式音变,这是对新语法学派的连续式音变理论的一种反动。词汇扩散理论跟方言地理学派和"波浪理论"都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因此非常注重外部因素在语言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张语言是有序的异质性。文章从外部因素的地理地缘、外来方言影响及政区变更等3个方面对词汇扩散理论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曾炜 《云梦学刊》2007,28(1):142-145
方言变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农村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家庭为单位,探讨农村方言变异与变化的模式与规律,探讨与变异相关的语言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对于方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语言要素中,语音和语法的相对稳固性使得海外汉语方言目前在这两方面与祖籍地同一汉语方言的差别还不大,比如东南亚的粤方言广府话的语音就基本是国内粤方言广州话等的翻版。相比之下,词汇的活跃性特点却使得我们更容易从中发现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的异同。海外汉语方言词汇的存古性从一个方面表现了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之同,凸显了海外汉语方言的根;海外汉语方言词汇的创造性和兼容性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之异,彰显了海外汉语方言脱离母体方言之后发生的发展变化。本文以翔实的例子论证了海外汉语方言研究,尤其是现阶段的研究,必须充分重视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东北方言作为一种分布地域广阔、喜闻乐见的方言形式,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独特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体验哲学认为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人类语言离不开具体的体验感知,人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结构和意义.体验哲学为东北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从体验哲学语言观出发,对东北方言中的词汇的语音、构词和语义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东北方言词语的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6.
福建是中国的主要侨乡。闽人移居海外,历史悠久,人数众多。长久以来,他们与侨居国和祖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一向密切。本文着重从语言,音乐、戏曲文学等方面,阐述福建文化在东南亚地区传播及其影响的具体史实,以论证福建华侨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和福建文化所起的作用。一、闽南方言在东南亚的应用和影响闽南方言(闽南语)不但在东南亚地区广泛应用,而且菲律宾的他加禄语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马来语中某些词语,还直接源于闽南语。菲律宾大学语言学家马努厄尔在《他加禄语中的汉语成分》一书中,列举了381个来源于汉语(主要是闽南语)的他加禄语词汇。在这些词汇中以食品、生活  相似文献   

7.
佳木斯方言属于东北官话。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使得佳木斯方言语音、词汇、语法都很有特点。本文就佳木斯方言语法和普通话进行比较 ,从词缀、程度副词、助词、兼类词等方面介绍佳木斯方言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在《粤语是汉语族群中的独立语言》中,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论述了在现代粤语里,有不少古百越语(现代壮侗语族诸民族先民的语言)的词汇。为了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今后的发展,本文拟再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官话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但比较研究的不足导致整区和各片官话方言的词汇特征还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方言特征词是有特征意义的方言词汇个体的集合,方言词汇特征则是对方言词汇系统的全面考察的结果。应该在已有的方言词汇调查的基础上,经过比较研究,提取官话方言的特征词,探讨官话方言词汇系统的特征。官话方言有别于南方方言的若干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语音、语义、构词和源流几个方面,例如轻声、儿化、某些语缀和惯用语等。官话方言词汇特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语言有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也就表现在这三方面。其中,语音差别比较大,词汇差别次之,语法差别最小。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方言最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由于社会的分化,同一语言分化为多种方言。方言发展的方向有两个。一是社会如果继续分化,两种方言可能分化成为两种亲属语言。一是社会如果走向统一,方言与方言则互相靠拢,而形成民族共同语。汉语今天是沿着后一方向发展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普通话。 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三要素的变化速度不是一样的。语音、词汇的变化比较快,所以变化的结果,在方言中很容易呈现出较大的差别。语法变化比较缓慢,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才会有较小的变化,结果,方言与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差别便很小。  相似文献   

11.
谷向伟 《殷都学刊》2010,31(1):126-129
通过对比普通话与一些方言,证实从语法上说虚字"了"的确是两个,并以林州方言为例,说明在某些方言里"了"还有特殊的用法,跟普通话并不完全对应.从方言里"了"字的用字,可以看出当前方言语法研究中虚字依音记字、同音替代的现象比较普遍,具有诸多负面影响,为此必须努力做到虚字使用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华学诚 《阴山学刊》2003,16(4):5-10
《春秋公羊传解诂》中有26条齐鲁方言材料,其中21条是方言词汇,2条是方音,3条是方言语法。这些材料为方言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所涉及到的构词现象,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方音的描写和方言语法现象的揭示,对语音学史和语法学史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人类的发音说话这一角度来讲,语音是一种生理现象,因为它是人类发音器官的产物。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且语音是语言的基础。要想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必须从理论上掌握语音知识及发音要领,更好地了解发音器官,从而纠正英语学习中常见的语音错误,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前人对文白异读的比较确定本文文白异读确定的原则,从古今对照的角度分析了海南闽语文昌话的文白异读在声母、韵母、声调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汉语通语词汇和方言词汇在相互竞争中发展。前者对后者的竞争方式主要是冲击和扩散,而后者对前者的竞争主要是渗透。二者竞争结果主要有三种:通语进入方言、方言转化为通语、通语和方言合璧成词。通语词汇和方言词汇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竞争层次。  相似文献   

16.
黎语是壮侗语族黎语支中的一种重要语言。经过近六十年的研究,黎语已划定五大方言区,对每一方言的语言内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并厘清了彼此之间的异同;黎语的源流与发展得到了较为清晰的展现,黎语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现已展开。但是,目前的黎语研究重语音,轻语法与词汇,更多的黎语方言土语的调查和近几十年来的发展研究尚待开展。  相似文献   

17.
方言,蕴含着区域人民普遍的精神心理气质,是最能体现该区域人民原始的、不假掩饰的情感宣泄和交流以及心理活动的用语方式。地域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是在特定区域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以此拟对渭南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了解渭南的社会文化与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8.
张平 《阴山学刊》2007,20(3):52-55
词类划分是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词类划分的标准是词类研究的重要依据。长久以来,在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两个领域内,对词类划分的标准并不统一。经过长期的争议与研究,目前词类划分标准渐趋一致:即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夯”字今字典辞书收有二音,一为“hāng”一为“ben”,“夯”字在具体语境中读那个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夯”、“笨”、“憨”,分别出现在吴语方言、官话方言和山东方言的作品中,可断定,“夯货”是吴语方言词,当依据方言音读作“hāng”,“夯”字在江浙方言中是“憨”字的假借,主要原因是汉语的地域差异,造成方言音读不同,又假借“夯”字记吴语音.后世读“夯”作“ben”,由于汉语中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而存在“同义换读”现象,对“夯”字做了理据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