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所形成的流动人口大潮,是我国20世纪最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人口经济现象。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城乡经济的繁荣和城镇化进程而出现的。流动人口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南充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南充是人口大市,排名全省第二位。2004年全市有农村劳动力资源418万人,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劳动力203万人,扣除16岁以上在校学生,剩余劳动力高达180万人,农业劳动力剩余率为43%。面对这么多的剩余劳动力,在欠发达的南充,吸收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必然要大量地向市外…  相似文献   

2.
广东的流动育龄妇女广东省统计局赖元珊马建叶丽莎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广东流动人口①达57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47%,居全国首位;其中女性295万人,占流动人口总量的50.95%,而女性流动人口中,76%为育龄妇女。这种状况已经对...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力迁移流动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我国人口和劳动力迁移流动的基本情况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资料推算,1 995年1 1月~2 0 0 0年1 0月,我国常住地发生变化(跨乡、镇、街道迁移流动)的人口(以下简称“流动人口”)为1 371 4万人,其中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内流动的人口1 0 0 1 4万人,跨省流动的人口370 0万人。在全部流动人口中,1 5岁及以上的就业人口(以下简称“流动就业人口”)为8341万人,其中省内5 5 2 4万人,跨省2 81 7万人(有关数据详见表1 )。表1流动人口状况单位:万人,%推算总体数据占合计的比例合计省内流动跨省流动省内流动跨省流动流动…  相似文献   

4.
郭亮 《中国统计》2013,(7):16-18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乡镇街道半年以上,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居住在其他乡镇街道的人口。本文以菏泽市为例,探讨和分析流动人口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菏泽市地处山东省西南,辖区内有8县1区和1个经济开发区,2010年常住人口828.78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形成了流动人口大军。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菏泽市流动人口数量大、流动频率快,流动人口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5.
《中国统计》2012,(11):21-23
在人口转变既定的情况下,人口不是越少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结构越和谐越好,这包括自身结构的和谐与外部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特别是人口流动,会影响人口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既有配置,出现人口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失衡、人口内部结构的失衡。因此,研究基于人口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及条件相适宜的人口均衡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六普"流动人口相关数据为依据,阐述并分析青岛国际化城市建设中的人口均衡发展及其实现途径。一、人口均衡度释义及重要性人口均衡是指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6.
制度变迁中的中国人口流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流动是一种与史具来的社会经济现象和人口现象,而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又有很多。本文旨在讨论中国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变迁对中国人口流动的影响。1中国的户籍制度和乡—城人口流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做了国家的主人,近代100多年来饱受凌辱和战乱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人口流动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的ESD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ESDA空间自相关分析,在GIS软件和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甘肃省2003-2007年市域流动人口数据,对甘肃省市域人口流动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条件、投资能力、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等影响人口流动的因子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定量检验.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流动在地理上存在集聚现象,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空间地理因素对人口流动有显著的影响;产业结构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作用最显著;医疗条件对人口流动直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四川劳务输出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正模 《四川省情》2006,(10):29-30
四川是一个内陆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全省87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即约5000万,其中有3900万农村劳动力。而四川耕地总量相对人口和劳动力偏少,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保守的估计都在1/3以上。因此,在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影响城乡经济发展的主线。四川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成为我国跨地区劳务输出的主力,为我国劳务输出最多的省份,人员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其中最集中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四川共输出劳动力1633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42.5%,其中省外877万,省内820万人。2006…  相似文献   

9.
浙江是人口流动大省,当前,浙江人口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省外流入人口从大量流入逐步转向回流趋势、迁移模式从单人流动逐步转向举家迁移等特征,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普通劳动力的总量矛盾持续显现、技能人才的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和高校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存在结构性偏差,提出坚持普惠教育,以教育优势来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整合部门资源,提升农民工技能培训绩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成钢  杨帆 《四川统计》2013,(11):20-22
四川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减弱、社会养老负担保加重。与此同时,全省消费市场迎来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农村劳动力流动这一问题从制度上、观念上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进而讨论了影响流动人口的因素、流动人口的有利与不利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人口流动的对策及相关政策的考虑。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快速汇总主要数据已公布。人口普查资料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重大国情、省情,人口的现状是过去人口与社会经济互动的结果,现阶段人口的变动又会对未来的人口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以贵州和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快速汇总主要数据为主,结合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十多年来贵州人口变动的几个主要特征和问题,以及未来人口变动趋势对社会经济各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图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进一步的关注。在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了解并能动把握人口现状和未来变动及影响,对搞好贵州的大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已成为人口发展的新特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就哈尔滨市的情况看,分析如下: 一、积极影响 1、补完了部分行业劳动力来源的不足。哈市—些行业劳动力来源严重缺乏,如基建、建材、筑路等行业,工作既脏又累,环境艰苦,城市待业人口无人问津。但是外来人口,尤其是从农村来的流动人口,他们不怕苦和累,只要是报酬合理,他们就愿意去做。据调查,1995年我市外来人口中,从事建筑工作的达4.5万余人。缓解了基建用工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四川农村流动人口的经济社会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作为全国人口大省.近年来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苗 《统计与决策》2006,(17):41-42
城市流动人口通常意义上是指城市流动人口中以从事经济活动、寻求当地就业机会为流动目的亚群体,即不改变常住户籍所在地流入城市的外地劳动力。流动人口(包括一些来自其他城镇的非农业人口)的外延要大于农民工,但显然,目前城市外来劳动力的主体是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所以本  相似文献   

16.
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一定的人口结构受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文化政治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制约。人口的自然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人口的年龄结构属于人口的自然结构,是分析社会人口问题的重点,研究社会力量的互动关系基础。对劳动力的研究、人口变动趋势、进行人口预测意义深远。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在这样少数民族集住区研究人口年龄结构,了解少数民族人口变动趋势更有实际意义。本文以新疆人口为主研究新疆人口的年龄结构与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人口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人口结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提升,会明显地促进经济增长;人口结构比例下降,会抑制经济增长。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和人口结构比例将出现下降的现实,提出了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如何在城市就业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问题,是推进城镇化和提升农民收入以及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推拉理论",结合中国农村人口流动实际状况,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修正,并以此构建多元回归模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人口流动的过程中应当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培训"农民工"专业技能的力度;深化体制改革,消除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壁垒,构建城乡衔接的社会福利制度;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9.
夏冰 《统计与决策》2016,(6):98-102
文章以我国各区域对应变量结合面板数据进行空间差异的测算,针对区域人口红利所致的经济增长,及其引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空间权值的进一步验证.并利用二元邻值W矩阵进行人口红利发展SDD函数权重矩阵构建模型,验证了劳动力增长过程中的区域间外溢.结果证实,少儿抚养及老年赡养对区域人口红利存在显著的外溢关联影响.我国东、中、西区域之间存在时序上人口红利外溢效益的负向关联,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东部区域与中西部区域间的劳动力资源流动应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二元户籍制度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托达罗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劳动力价格歧视、劳动力进入的制度成本、城乡福利差异等劳动力流动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的人口流动模型,并进一步讨论了该模型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