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经济普查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系统资料 "全面小康"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总体小康"而言的.根据国家统计局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全国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从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五个方面16个指标的基本要求分析,我国在上个世纪末已经达到了总体小康的水平.但客观地说,这种小康只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个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令人向往。一时间,“小康”成为全国上下十分热门的话题。 其实,早在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等12个部门就提出了全国的小康水平标准,包括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恩格尔系数等16项指标。国家统计局用综合评分法进行测算,199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48%,到2000年,小康实现程度已达96%,可以说,全  相似文献   

3.
2009年年底,国家统计局科研所提供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8年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为了使党政领导了解全国及各地“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更好地指导我区的“全面小康”建设,我们从中择取了主要数据,对宁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全国的位次作了比较,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浅议全面小康社会与总体小康水平小康生活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翔 《山西统计》2003,(4):13-13,15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该目标的提出,不仅反映了我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还反映了党对小康内涵认识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惯用的“小康生活”以及世纪之交的“总体小康水平”已改变为今天的“全面小康社会”,其内涵也增加了“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加深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必须明晰全面小康社会与总体小康水平中小康生活的联系与区别。一、传统意义上的“小康”具有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双重内涵“小康”是具…  相似文献   

5.
所谓“小康”一词原本源于《礼记》,是指仅次于“大同”理想社会的一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社会状况,凝聚着炎黄子孙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企盼。现在我们所讲的“小康”,是邓小平同志1979年提出的一个概念,自此,“小康”一词家喻户晓,成为好生活的代名词,成为百姓的追求和向往,也成为二十世纪举国上下、乃至世界都很关注的宏伟工程。令人欣慰的是,这一百姓的千年梦想,终于圆在了二十世纪之末。按照<<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规定的指标测算,到1999年我国总体已走完温饱阶段94.6%的路程,预计到2000年,全国总体平均水平将进入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有四分之三的人能过上小康生活。国家统计局1991年即开始研究小康问题。一本<<中国小康之路>>(已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记载了课题组成员近10年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作为记者,我关注小康的进程,但又不想人云亦云,我希望知道,在新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那时,我们的生活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就这个话题,我采访了一直致力于小康研究的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罗建国。  相似文献   

6.
《统计与经济》2009,(3):13-20
根据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贯彻自治区党委领导的批示精神,我们对全区九年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下简称“全面小康”)进程进行了调查统计、加工考量、分析研究。现就中期评估结果和分析意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吹响了本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前进的号角,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宏大气魄。这一里程碑式的奋斗目标,是中国未来建设的指导性纲领,令全国人民倍感欢欣鼓舞,激发出空前无比的改革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一、对“总体达小康”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他又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牧区。农牧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是全州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目前,海南州农牧区小康建设进程如何?达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加快小康建设进程?这一问题倍受全州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对海南州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测算。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海南州农牧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33.18%,走完了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3的进程。这标志着海南州农牧区小康已跨入了中期阶段,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一、农牧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农牧区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体系,共有六大类十八项指标组成。经测算,全州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高低不一,很不平衡。现简述如下: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小康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农牧区全面小康评价体系中最大部分。2007年海南州农牧区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22.21%。具体包括农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牧区小城镇人口比重三个子项指标。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4元,比上年增长13.35%,超过2200元的总体小康值,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7.47%;在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同时,农牧区...  相似文献   

9.
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2005年末常住人口为9248万,居全国第二位;山东也是一个农业大省,2005年农业增加值为1927亿元,居全国首位;山东又是一个农民大省,2005年农村居民为5086万.占总人口的55%。由于山东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农民大省,所以山东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任务特别繁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为了科学评价我省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山东省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全国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对山东全省和17个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监测和评估。从监测的结果看,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2005年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50.1%,也就是说,从2000年开始,山东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走了一半;恩格尔系数降到39.8%,农村居民的总体生活开始向更加宽裕的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地监测和评价山东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山东省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发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对2005年全省及17个市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测算,并联合发布监测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是实现党的十三大确定的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全国人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年,也是全国及各地区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阶段性标志的一年,同时也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起点。因此对2000年自治区及各盟市小康总体实现程度的分析,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根据《小康生活水平标准》测算,2000年,全区小康实现程度为90.7%,表明我区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  相似文献   

12.
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均衡性、全面性和动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指标评价体系是监测、分析、预测小康实施进程的神经网络,是国家管理、建设、推进全面小康伟业的重要工具.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小康工程由"总体小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广西统计》2003,(6):15-20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中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评价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这一进程,是一件科学的、严谨的工作,如再沿用总体小康的考核标准去评价全面小康显然是不科学的。当前亟需在扬弃总体小康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的、符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新评价指标体系,以监测、评价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本文就如何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的考核指标体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郑重承诺.为了准确反映阿拉善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结合阿拉善盟实际,对阿拉善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开展了统计监测工作,对于全盟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盟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分析 2000年以来,阿拉善盟小康进程综合完成程度逐年上升,至2010年全盟综合实现程度已达到79.1%,低于全国1个百分点,低于全区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该目标的提出,不仅反映了我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还反映了我们党对小康内涵认识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惯用的“小康生活”以及世纪之交的“总体小康水平”已改变为今天的“全面小康社会”,其内涵也增加了“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  相似文献   

16.
一、对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行实证分析的必要性到2000年,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人均G D P达到了848美元,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总体上的小康。为进一步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该目标的提出,不仅反映了我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还反映了我们党对小康内涵认识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惯用的‘小康生活”以及世纪之交的“总体小康水平”已改变为今天的“全面小康社会”,其内涵也增加了“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加深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必须明晰全面小康社会与总体小康水平、小康生活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该目标的提出,不仅反映了我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还反映了我们党对小康内涵认识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惯用的“小康生活”以及世纪之交的“总体小康水平”已改变为今天的“全面小康社会”,其内涵也增加了“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  相似文献   

19.
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基本依据和原则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一个指标体系的确定与所依据的具体理论密切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定义与实质这是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与总体小康相对应的,概括来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立水平较高、较全面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0.
赵超 《中国统计》2003,(11):43-45
“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那么,进入小康社会后,城镇居民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住”得如何,是衡量“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联合国人居大会提出的口号是:“人人都拥有舒适的住房。”这是世界各国关于住房的总体要求。国家建设部前任部长侯捷曾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这说明在小康社会中人们的居住状况应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