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知识卡片     
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设想,经过十二大、十三大逐步形成的。十二大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从1981年到二十世纪末的二十年,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在此基础上,十三大形成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这就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  相似文献   

2.
消除体制障碍让农民"后"富起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198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提前3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一翻的目标,又于1995年提前5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翻的目标; 至2000年“九五”计划完成后,在全国总人口比1980年增加3亿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翻。闪光的统计数据不由得使穷怕了的中国人壮着胆子欢呼起来: 中国人已经小康了。然而,常识却又告诉我们: 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在我们欢呼小康时,是否该冷静地考虑一下,二十年来积聚的财富均衡地分配了吗?总量的快速增长真的使绝大多…  相似文献   

3.
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最早在1979年提出来的,是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一个简单通俗的描述。后来,他又说“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人均达到八百美元”。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据国家统计局综合测算,2000年实现程度为96%。十六大报告指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这就是总体小康。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讲,统计指标的调整总是伴随着重大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而进行。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到本世纪末实现我国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奋斗召标。到1995年这一目标已提前5年实现了。回想起80年代初,这一目标刚提出来的时候,到底采用什么总量指标实现翻两番,当时各方面说法不—。有的专家建议用工业总产值,有的建议用销售产值,有的  相似文献   

5.
1997年国家统计局等对1992年以来执行的工业生产评价考核指标进行了重新修订,提出了《新考核指标》。通过学习和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一,《新考核指标殊能把考核微观经济效益指标与考核宏观经济效益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15年主要奋斗目标就是要在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可见“国民生产总值”是评价宏观经济效益的战略指标,它是各行各业的增加值之和。而工业增加值又是当前构成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遗憾的是《新考核指标》没能准确…  相似文献   

6.
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进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率先实现现代化问题的提出和概念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时,提出广东“要上几个台阶,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199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力争经过二十年努力,使广东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1999年3月,江总书记在参加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谈到,希望广东省广大干部和群众,朝着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努力奋斗。2000年2月,江总书记视察广东时,为广东题词:“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中国的现代化水平在世界120个国家中排名第66位。按改革开放20年发展速度预测,还需13年就可达到现代化标准。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指标研究课题组日前经过测算得出的结论。 实现现代化的10项标准是由美国现代化问题专家英克尔斯于60年代提出来的,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非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大学生占20~24岁年龄人口比重、人口净增长率、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多少人有一名医生、成人识字率等10项。 …  相似文献   

8.
新目标新特征新思路──对江苏“九五”及至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张泉源,肖竞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建议》指出,我国将在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江苏等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就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的指示,中共江苏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进程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基本实现现代化 ,是邓小平同志于 1 987年提出来的 ,也是在党的十三大上确定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追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更进一步追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 ,这一宏伟战略目标的制定 ,凝结了我国三代领导人的远见卓识 ,也体现了全国几代人的共同心愿。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实现现代化 ,是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综合性概括 ,对于中国而言 ,对于世界而言 ,对于时代而言…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的第30个年份。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邓小平提出了在20世纪末实现GDP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平均每10年翻一番。但是到了2008年.我国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总量已经达到1978的16倍.翻了四番。这就是说.到2008年.我们提前12年完成了最初设想的至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小康目标在全国的普遍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下一个奋斗目标就是现代化。各地区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尤其是长远规划必然要涉及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问题。目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在有关的政府规划中部纷纷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且多数在2010年或2015年前后,有些地级市则更为超前,提出2005或2006年,好像现代化就在眼前。据了解,各地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之所以比较超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各地自行制定现代化标准,且多数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小康目标在全国的普遍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下一个奋斗目标就是现代化,各地区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尤其是长远规划必然要涉及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问题。目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在有关的政府规划中都纷纷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且多数在2010年或2015年前后,有些地级市则更为超前,提出2005或2006年,好像现代化就在眼前。据了解,各地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之所以比较超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各地自行制定现代化标准,且多数采用了低标准。如:同  相似文献   

13.
张英 《贵州统计》2001,(7):37-38
本世纪末使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是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提出的,也是党的“十三”大确定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三十年,贵阳市和全国一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人们生活由温饱到小康成为历史的转折,创造了时代的辉煌,人们生活整体水平在经历了消除贫困,解决温饱基础上,全市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小康目标在全国的普遍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下一个奋斗目标就是现代化,各地区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尤其是长远规划必然要涉及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问题。目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在政府的规划中都纷纷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且多数在2010年或2015年前后,有些地级市则更为超前,提出2005或2006年,好像现代化就在眼前。据了解,各地提  相似文献   

15.
根据县发展计划局<龙游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课题研究成果,龙游县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力争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要实现达到小康的目标,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电力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规划的超前、电力体制的改革、电力设施的投入等已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商国富 《浙江统计》2002,(11):16-17
《统计法》以维护政府统计、规范统计行为、保证数据质量为宗旨,它的颁布与实施,铸就了统计的社会地位,为依法治统创造了客观的社会环境。但就现阶段的国情、省情、县情及乡情而言,要真正实现依法治统,还任重而道远。一、依法治统艰巨性缘由的思考1.表现在基层政府制定任期目标上的高指标、高口号和高速度,给依法治统形成冲击。“发展是硬道理”,每届党政领导确定本届政府任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本是职责所在,只是有的指标过于偏高,如“工业经济二年、三年翻一番”、“提前四、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口号,就过于太激进…  相似文献   

17.
杨锐 《统计与决策》2006,(19):48-49
一、电子政府发展现状及问题 2002年12月,戈尔总统签署了一个电子政府法案,这标志这美国在向现代化的政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英国,布莱尔设定的目标是到2005年实现所有的政府服务100%上网.在欧洲,欧盟的电子欧洲2005计划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在电子政府中实现现代化的在线服务.类似的大范围的电子政府计划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经济生活的各项指标令人乐观 ,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已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一切都为我们在新世纪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追根溯源 ,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邓小平为我们设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归功于在邓小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指导思想下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冲破“左”的思想束缚的结果。“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所在 ,而且…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提出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虽然是针对教育战线说的,但对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统计工作如何改革、如何发展、如何提高同样有着十分贴切的指导作用。 面向现代化,以往的统计工作制度急需改革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正经历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正进行着经济体制和政  相似文献   

20.
“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2000年,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下世纪初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更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体制基础。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00年,按1995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从576万亿元增加到85万亿元。“九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实际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