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走向衰亡,相反却日益巩固.这一战略态势的形成,主要是美国基于同盟内外状况深思熟虑、运筹帷幄的结果.控制日本“异动”的战略需要,孕育了美日同盟日益巩固的内部动力;而遏制朝鲜“威胁”和制衡中国“崛起”的战略诉求,则构成了美日同盟不断强化的外部推力.在这三重同盟战略目标的导引下,美国对美日同盟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指向进行了深入调整,使它逐渐适应了冷战后的新现实.  相似文献   

2.
“九一一”事件以来,日美同盟与美韩同盟出现较大差异性。对美军全球部署调整中两同盟的军事功能进行比较可见:在美国亚太战略中,日美同盟地位中心化、美韩同盟地位边缘化;对两同盟在应对“朝鲜威胁”中的行为进行比较可见:在地区安全难题中,日美同盟手段军事化,美韩同盟手段政治化;对两同盟与中国、印度、俄罗斯的关系态势进行比较可知:在大国政治博弈中,日美同盟紧密化,美韩同盟离心化。  相似文献   

3.
王公龙 《日本学刊》2002,40(5):18-31
对于日美同盟在冷战后的“再定义” ,孤立地运用一种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存在明显缺陷 ,而选择性运用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多角度观察 ,则可以看到 :追逐权力是日美安全关系强化的首要动因 ,同时 ,价值观和制度因素、日本作为行为体对自身身份的认定以及对其他行为体身份认定的变化 ,也是推动日美加固同盟的重要因素。而且 ,有选择地运用不同的理论 ,还可以使我们摆脱单一理论分析产生的困境 ,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冷战后的日美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日美同盟不仅没有终结,反而在强化。得以强化的日美同盟,显示出了新的特征,其原因涉及谋求同盟整体功能的最大化与同盟运行成本的最小化、同盟国相互约束的强化、同盟参与国际和国内需求的强化以及同盟过去的收益产生对未来收益的预期等。在实现中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日美同盟的强化是中国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的日美安保体制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冷战的结束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的西方战略家甚至评论道 :这一“冲击波不亚于原子弹的问世”1。随着冷战格局的瓦解 ,以东西方冷战为背景、以前苏联为假想敌的日美安保体制的战略目标发生了重大转变 ,而台湾问题则在这一转变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就这一转变及其与台湾问题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一、《东京宣言》标志着日美同盟将继续奉行冷战思维1 992年 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日本 ,与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就冷战结束后两国所面临的问题及加强日美合作举行会谈。会谈后发表了作为“今后日美关系指针”…  相似文献   

6.
随着日美军事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两国在情报共享领域的合作愈发紧密。日美采取了搭建高级别的情报共享磋商平台、建立情报共享协调指挥机构、提高情报共享的信息化水平、完善情报共享的法律法规等诸多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情报共享机制,其情报侦察体系日趋完善,数据传输方式多样化,情报共享领域逐渐拓宽,情报共享的联合威慑作用凸显。日美情报共享机制的设置,能加强日本自身的情报能力,提高其在日美同盟中的地位,同时会将日本束缚在日美同盟框架中而丧失自主性。日美情报共享给中国带来的威胁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冷战期间,中东各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美苏在此同台竞技,这为日本中东政策的顺利实施设置了多重障碍。日本因美国的战后改造而彻底被日美同盟所捆绑,而由于美以同盟的存在、阿以冲突的愈演愈烈,日本在中东问题上间接与以色列站在一起,这种状况在1973年得到改变。此后日本中东政策困境表现为:在中东地区如何在日美同盟和美国与阿拉伯一伊斯兰敌国的矛盾之间保持协调;在中东地区如何在美苏冲突中保持协调。保持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保障领土安全构成了冷战期间日本中东政策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以前 ,日本的政治家、外务省以及国民都认为日美同盟是冷战条件下不得已的选择。但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这种认识发生了急剧变化 ,人们已经不再怀疑坚持日美同盟本身只是作为一个外交目的。虽然冷战结束及海湾战争以后国民意识的变化被人们经常论及 ,但几乎没人提到外务  相似文献   

9.
周超 《日本学刊》2023,(4):72-100
美日同盟何以长期维系是联盟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亚太地区秩序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主流联盟理论尚未深入探讨的“复合同盟”概念是基于正式条约合作的政治经济同盟,主要特征体现为安全合作具有最高决定性,经济合作具有战略性,二者共同寻求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具有进攻性与排他性,且文化合作对同盟的维系具有放大效应。复合同盟的维系可以被划分为同盟解体、同盟弱化、同盟维持与同盟强化四大形态。基于联盟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以过程追踪的研究方法探究美日同盟长达70余年的演化发现,促成美日复合同盟长期维系的是经济—安全“代偿机制”,其完整的驱动逻辑是体系压力(前置变量)、代偿机制(核心变量)、国内政治(中介变量)、复合同盟的维系(因变量)。近年来美日复合同盟趋向失衡的双向代偿在美日两国国内、区域乃至体系层面产生了愈发显著的负面效应。而在体系变迁、国内政治不稳定的前景下,若代偿机制持续严重失衡,美日同盟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同盟弱化。  相似文献   

10.
美国、泰国海洋安全合作内容较为丰富,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学术价值。两国海洋安全合作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其发展受到两国政局、两国利益、国际格局等因素变化的影响。美泰海洋合作早期以贸易为主,冷战开始后,美泰缔结同盟,两国海洋合作变为以安全为主。一直到21世纪初,双方海洋安全合作关系时好时坏。美国奥巴马政府2009年1月开始执政后的8年里,美泰海洋合作升温,内容比较丰富,涉及海洋的诸多联合军演是两国开展海洋安全合作的主渠道。不过,在此时期,美泰海洋安全合作再次受到泰国军事政变、泰国独立外交政策等因素影响。2017年1月美国特朗普总统执政后,美泰同盟关系及两国海洋安全合作有所恢复。未来,两国对彼此的安全需求仍较大,海洋安全合作总体将向前发展,但亦有制约因素。美泰海洋安全合作对中国的安全威胁并不直接和紧迫,但对"一带一路"建设仍有一定安全压力。  相似文献   

11.
12.
建国60年来,我国婚姻法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确立及停滞期.这一时期,我国婚姻法学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成果多以介绍和宣传普及为主,研究性成果较少.第二阶段为发展繁荣期.这一时期,婚姻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为:研究队伍的日益壮大和众多学术团体的建立,大量教材、专著的问世,学术刊物的发行、理论阵地的扩展以及学科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60年来,婚姻法学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婚姻基础、夫妻财产制、事实婚姻、法定离婚条件等.  相似文献   

13.
Governmental and private sector social services organizations have traditionally shared important roles for provision and delivery of social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he past fifty years, however, a predominant position has developed for the public sector, especially through federal funding for social service programmes. Recent challenges to the prevailing role of public sector dominance have been expressed by the proponents for privatization at a time when decreasing federal funds are made available for social service programmes. The analysis presented here examines the potential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privatization strategies offered through load shedding, limited-government arrangements, fee charging and competition. As a macro level approach for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social service provision and delivery, these privatization strategies raise more questions than immediate solutions. A more optimistic view is taken if privatization leads to a more meaningful balance with increased co-opera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ocial welfare auspices.  相似文献   

14.
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轨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货币政策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 :战后至 80年代初是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时期 ,主要采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80年代是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时期 ,主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9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的“折中”时期 ,主要是采用灵活微调的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袁雪 《学术交流》2005,(6):37-40
在<合同法>中,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主要有错误、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这些都是各国都普遍认可的影响因素.但是在英美法系还有不正当影响也能对合同效力产生影响,而我国以及大陆法系各国均无关于此制度的法律规定.不正当影响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受到另一方当事人的不适当的影响,未能按照其真实的意愿订立合同.而在合同法律实践中,经常出现合同一方当事人利用不正当影响使对方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而与之签订合同的情况,损害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危害交易安全.所以,有必要对不正当影响制度的涵义、起源、表现形式、与胁迫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介绍,进而探讨在我国建立不正当影响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