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2月,旭宇先生被评为2009年“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 2010年7月23日,本刊记者如约来到旭宇先生家中采访了他。 《公关世界》:旭宇先生,您现在是闻名于世的书法大家,在面对众多媒体采访时,您始终在强调“感恩”,您是如何理解“感恩”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观察》:您很早就提出了“中国崛起”的概念,对此您有怎样的思考?阎学通:1998年我出了《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一书,当时很多人质疑中国是不是个崛起国?中国有崛起的条件吗?等等。有些同志认为我这个提法不好,第一个理由是说中国崛起不符合事实;第二理由是说中国崛起会把美国的战略压力引到我们身上来。  相似文献   

3.
祖炎 《当代老年》2007,(10):28-29
您一定还记得开国大典上那令人难忘的一幕: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那么,您还记得当时天安门城楼上挂的毛主席画像是什么样子吗?您知道这幅画像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87岁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周令钊。  相似文献   

4.
缺什么     
《老年世界》2013,(15):30-30,41
某电视台效仿央视“你幸福吗”的采访也拟出一个随机采访市民的话题:“今年你缺什么?”记者便来到市民中间进行采访,来到一帮正在打牌的老大爷中间,问他们:“请问,今年你缺什么?”一位老大爷摘下眼镜,说:“今年我最缺一副超大度数老花镜。但没处去配,你帮联系一下好吧。”  相似文献   

5.
“我对中国产生兴趣,缘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 祁冬涛(以下简称祁):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们的读者中有很多并不在学术界,或者也不是社会学家。所以,为了让大家对您的背景有所了解,您能否先介绍一下您是如何进入中国研究和社会学领域的?  相似文献   

6.
李黄珍  陈景清 《职业》2010,(1):14-15
捂紧荷包过活似乎成了危机底下人们生活的主旋律,面对着到来的2010年,人们无不充满期待:经济回暧,薪酬和福利会涨么?什么行业和岗位最多金?大学毕业生起薪点有何变化……《职业》杂志记者采访了太和顾问的资深顾问焦健。  相似文献   

7.
《公关世界》: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广州爱渡文化传播机构的副总经理邓开全先生。邓总,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刊的采访。能否先简单对自己做个评价?  相似文献   

8.
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1955年在北京饭店,当时由于太兴奋竞忘了按相机快门,想到按快门时又找不见取景器.我只好端正相机给毛主席正面拍了一张,底片冲好后,只是画面偏了些,主席的精神很好。这次采访险些没完成采访任务,回想起来还真有些害怕。  相似文献   

9.
董智勇 《老年人》2008,(2):53-53
这几天,“契约精神”这个名词时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那是因为听了一次海归学者的演讲。当时,我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您在国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回答我说:四个字——“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一次采访结缘孤儿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张雯,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1989年从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成为一名记者。1992年6月,张雯接到了一个采访外国专家的任务,采访结束后,专家向她询问中国哪里有福利院,他的朋友希望领养一名中国的孤儿。张雯下意识地回答:“对不起,中国没有孤儿。”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家茶座》2007,(4):159-160
美军攻打伊拉克时,为什么巴格达没有出现人们预料中的抵抗?这是当年很多关注伊拉克战争的民众所关心的一个不解之谜。由新华社首席记者聂晓阳撰写的战地采访《为历史流泪——亲历战后伊拉克》一书,采访和整理了伊拉克人自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于雷 《现代交际》2007,(2):38-38
曾经把费翔当做偶像的我并没想到,十年之后,我记者生涯的第一个采访对象就是费翔。我记得当时就好像突然得到了仙女的魔棒,把一个曾经的梦想点化成真。现在翻看当时的合影,我的脸像是乐开了的一朵花。从这次采访开始,我完成了从追星族到“娱记”的身份转变,并且一下子就爱上了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13.
千百年来,天底下就这么十二种动物一代接一代与人间为伴,轮流值班。一个班就得三百六十五个日夜,够辛苦的。我想把它们召集一起开个座谈会,可大过年的,家家都要团聚,我哪好意思打扰?好在如今移动通信发达,人手一个手机,不妨按号码一个个来它个就地电话采访。那么先从排行老大的鼠开始吧。  相似文献   

14.
《老年世界》2011,(14):13-13
编辑同志: 两年前,我的孙子结婚购买商品房时,向我借去8万元。当时,孙子写了借条并约定两年之内还款。年前,我也想改善一下住房条件,就拿着借条向孙子要钱。没想到,这个没有良心的小子接过借条说:“爷爷,您老也不缺钱,我借的钱您也要啊!”说着就把他写的借条撕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我的退休生活我于2003年从领导岗位退休以后.常常有同志关心地问我:“从繁忙的工作中退下来,您适应吗?您是怎样安排退休生活的呢?”我总是回答:“很适应.我的退休生活很丰富。”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可到底什么是孝?专家从传世古籍中为我们找出了答案。 2017年8月,人民日报下属的《人民周刊》采访我:“作为中国现代家文化的专家,您对于家文化的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建树,结合当下时代特色,请您详细谈谈中国现代的‘孝道’,该如何悟道与践行?”我研读经史,向圣贤问孝。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尽孝方式也理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虎妈”蔡美儿为何要采取这种教育方式?严厉的管教背后,她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近日,通过电邮、电话等方式,记者采访了亚裔“虎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  相似文献   

18.
清水 《女性天地》2011,(5):58-59
如何科学地认识鱼油保健品?我们采访了有关专家,为您深入分析鱼油保健品的功效和适用人群,让您走出鱼油保健的6大误区。  相似文献   

19.
贺建新 《老年人》2009,(7):23-23
2009年“五一”期间,我回隆回老家看望老母亲,当时,她正把箱子里的几件旧衣服拿出来晾晒。看着那些满是补丁的旧衣服,我忍不住对母亲说:“现在又不是没有好衣服穿,还留着它们干什么,难道您想把它们变成文物吗?”“看到这些旧衣服,我就想起了过去的生活。”母亲说。  相似文献   

20.
老人的秘密     
古保祥 《老年世界》2014,(11):25-25
我是一家保健中心的资深按摩师。一天,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来应聘按摩师,我问他:“您有几年经验?”他摇摇头说:“从零开始。”我又问:“您要求薪水多少?”他说不要薪水,就是想来学习,我想了想没答应。3天后,大堂经理带着老人找到我:“大爷交给你了,认真点教。”我只好点点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