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方现当代各流派意向性理论可分为现象学和非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意向性概念可以分为广义的意向性和狭义的意向性.对意向性理论的来源、发展以及各流派意向性理论的背景、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于现象学意向性理论的考察重点选取了胡塞尔的"意识意向性"、海德格尔的"此在意向性"、梅洛庞蒂的"身体意向性";对于非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重点选取了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的代表人物前期维特根斯坦、赛尔和查尔默斯等人的意向性理论.对现象学与非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探讨了意向性理论对现当代西方哲学诸流派"对话"和"融合"的价值和关节点作用.  相似文献   

2.
意向性指意识的指向性,它是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59—1938)现象学的中心概念。包括现象学还原在内的几乎所有现象学基本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意向性概念关联。意向性概念又是从现象学到存在哲学过渡的桥梁。因此,不首先弄清楚意向性概念的含义,就无从接近胡塞尔现象学和全面理解存在哲学。意向性概念是打开胡塞尔现象学这座神密宫殿大门的钥匙,是海德格尔和萨特尔从胡塞尔那里接受的最重要概念。本文试图对胡塞尔意向性概念的含义和它的来龙去脉做一简略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意向性"概念作为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核心概念,以之为钥匙,可以打开其现象学哲学的视野。但是,"意向性"概念的提出并非胡塞尔的首创,但却是胡塞尔使之成为哲学讨论的核心概念。作为进入现象学意义上的"意向性"的条件,有必要对之进行历史发生考察,梳理清楚这一问题的理论逻辑,并特别探讨了布伦塔诺心理学中的意向性问题,从中辨析出胡塞尔对"意向性"理论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4.
指出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种意识哲学,其哲学思想是"意向性"。认为"意向性"是胡塞尔现象学哲学根本的基础性概念、出发点概念,也可以说,现象学始于"意向性",胡塞尔的感知理论研究通过现象学的意向分析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并从事物感知(外感知)、自身感知(内感知)、陌生感知(对他我的感知)对意识的共现结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西方哲学中意向性话题的嬗变脉络和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德国哲学家布伦坦诺将“意向性”话题引入现代哲学以来,无论在现象学传统内,还是在分析哲学阵营中,意向性一直广受关注。但是,在意向性概念的理解方面,现代西方哲学界并未获得一致性意见。纵观全部哲学运动有关意向性的讨论,至少可以总结出六种意向性概念:意识意向性、此在意向性、身体意向性、心灵意向性、语言意向性和集体意向性。诸多不同种类的意向性概念,在各种不同的哲学传统或体系内被使用,它们有时彼此矛盾,有时又互相补充。鉴于此,梳理意向性话题在不同哲学传统内的嬗变脉络,澄清意向性概念在不同哲学传统或体系内的精确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在它们之间展开比较与对话,以探索一种新的意向性概念的可能,是一项十分必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意识现象学的"路标".本文通过对意向性理论的简析,从而对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作出简单的描述和思考.并且望从现象学活的思考中汲取于我们当下的乃至未来的哲学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现象学技术哲学应当坚持现象学的基本原则——朝向实事本身,但"技术实事"并不能简单地被当做具体的"技术物品"来看待;"技术实事"之所以被当做"技术物品"看待,原因在于人们对于意向性的理解不同;对意向性的不同理解则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混淆了存在论和存在者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构想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在意识的基础上决定了意向性的存在,而对意向性“存在规定”的理解是本体论的缺失,这种观点基于对意向性错误的“客观化”和“主观化”,因此在限定意向性存在模式和意义的反思性方法时,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具有必然缺陷,并无力质询意向(Intentio)所包含的对存在的先验理解.海德格尔认为,纯粹现象学对存在问题忽略的终极历史根源在于希腊人对存在作为实存意义上的理解,在这个理解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不可调和的,而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不能被看作是对柏拉图逻各斯提诺斯洞见的重新发现.但是,海德格尔对于柏拉图的批判预设了,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式对诸艾多斯看法的说明就是柏拉图就这个主题最后的定论,这也就意味着,海德格尔对胡塞尔意向性概念的存在论/本体论批判是依赖于希腊本体论限制中的历史优先性的.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意向性与非意向性是穆卡若夫斯基思想发展后期的一对核心概念,前者直接源于现象学哲学,后者则是穆氏在前者基础上发展出的一个新概念。穆氏通过创造性地赋予这对概念以新的内涵,来对艺术作品本体进行了全新阐释。概而言之,艺术的意向性是艺术作品语义上的一种动态的统一性,而非意向性则是对这种统一性的一种抵制。前者根源于艺术作品的符号属性,后者则由艺术作品的物的属性所赋予。艺术作品之所以具有魅力在于它既是符号,又是物。  相似文献   

10.
梅洛-庞蒂的空间现象学不仅奠定了他本人思想的基本特色,也对后来的法国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深度和时间性这两个关键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现象学的核心是一种先验结构.这使得梅洛-庞蒂的空间现象学既不同于传统的意向性现象学和主体性哲学,但又没有完全摆脱它们.  相似文献   

11.
现象学哲学的“意向性建构”原理的实质意义给与 :主体建构对象就是给与对象意义。这是讲求读者建构 (再创造 )文本意义一路文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意向性是人的意识活动的根本特征,意向联系着言语与现实世界,人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意向,反映自己的意识活动。意向性首先是精神哲学研究最为深入的哲学概念,后来被语言哲学家用到语言哲学的研究之中。通过对于意向性和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状况的介绍,分析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提出意向性是言语行为理论得以产生的重要理论依据,进而指出言语行为理论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在现象学视阈下,"人—技术—世界"呈现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背景关系、赛博关系、合成关系和替代关系等多重关系。多重关系中的人、技术和世界是相互关联着的三个要素,任何一种单因素决定论都会打破人—技术—世界关系的结构平衡,并导致人与技术的双重异化。在多重关系中的技术的意向性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进入世界的指向性。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主旨就是要求从人与技术关系回到人与世界关系,其进路是通过调适技术的意向性来重建生态、友好和可持续的人与世界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主体性是人文学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直观、简单、笼统的表面层次上。布伦塔诺丰富了历史上的"意向性"这一概念,进一步明确了"意向性"的内在性,并进而把人的意识活动区分为具有意向性指引的"心理现象"和无意向性指引的"物理现象",心理现象是由内知觉产生的,内知觉是一种当下的不假借于外物的意识,它具有直接自明的特性,内知觉才是心理现象真正唯一的知觉。意向性是心理现象的重要特性,只有具有意向性的意识活动才能作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布伦塔诺的这一思想,是在意识研究领域具有弗洛伊德式的科学发现,它消解了西方思想史长期以来的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揭示了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内在于人的内心,也为建立真正主体性的思想而牢固奠基。  相似文献   

15.
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胡塞尔通过批判心理主义,萌发了现象学的思想,逐步提出了现象学的还原、悬搁、意向性理论、本质直观、先验还原、生活世界等内蕴丰富的现象学方法和原则,这些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胡塞尔的现象学由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多变性常常令人不易理解。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论开端进行审视,是把握他的思想脉络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开端进行了分析:第一,现象学的总体特征是思维的直观性,追求“面对实事本身”;第二,现象学的逻辑起点是反对自然主义和心理主义,坚持一种观念主义的立场;第三,意向性是现象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基础概念,澄清意向性的三结构:自我、意向对象、意向活动,有助于深入理解整个胡塞尔现象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是纯粹知觉对象.从现象学的角度看,这是经现象学还原而达到的具有主客关系本源性的意识结构,本文称之为"纯粹知觉意向性".在现象学还原问题上,杜夫海纳受到了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的多重影响,而又有自己独到的发挥和创见,这主要表现为,他把还原看作是由纯粹知性意识(胡塞尔)、经知觉意识(梅洛-庞蒂)到纯粹知觉意识的回溯,即回到知觉主体与世界的根源处.这种回溯表现在意识活动方面,就是走向感性,并外化为对象,杜夫海纳称其为"异化";而表现在意向对象方面则是,在悬置外部世界的同时,审美对象从非现实转化为现实的"现象",即在呈现中被给予和被还原的感性的对象,杜夫海纳称其为"中立化".  相似文献   

18.
"事实"是一个重要的框架性概念。凡能够使得某陈述为真的任何东西都是事实。对事实的表达离不开陈述,但事实并不是陈述;事实也不是事物自身。原初事实是独立于人类制度而存在的事实;制度性事实的核心要素是集体意向性。集体意向性并不能为其所指向的对象增添任何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特征,它唯一增添的是地位功能,而这种地位功能又必须要有原初事实作为其载体。虽然任何事实都是客观的,但原初事实与制度性事实的客观性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要深入研究集体意向性,必须先回答四个问题:“意向性”为何物?意向性为什么可以是“集体”的?集体意向性有何种神经生理学基础?“集体意向性”为何重要?意向性是心灵借以指向、涉及或关于其自身以外的事物或事态的结构性特征;关于集体意向性的分析必须摆脱笛卡儿“我思”的幽灵,走出个体主义和还原性的分析,而坚持一种非还原性的整体主义;人脑“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发现为集体意向性的存在提供了神经生理学的基础;自我、语言、规范、制度性事实都必须通过集体意向性而产生,没有集体意向性就没有任何形式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塞尔对传统的意向性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他用自然主义的观点,认为意向性在自然界有其地位,所以"不主张还原和化约"。同时认为意向性不是心理状态的独有特性,因为人之外的事物在象征和比喻、派生的意义上也具有意向性。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标志着新的哲学方向,那就是把言语行为放在心的背景中去考察,用语言来说明心的意向性,为之制定意向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