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特别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不少论者在论述时往往两者不分或相互取代。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或区别也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中产生的“世界哲学”,其历史文化基础包括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丰富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而且二者在荀子、张载、王夫之的哲学思想中达到了统一,形成了中国哲学中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这种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便利的思想桥梁或理论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唯物主义,它实现了哲学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而中国传统哲学具有某些现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价值具有某种程度的契合,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内涵不断被注入新的时代内容。本文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旨在更清晰的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然后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涵义进行了重新解读。最后,又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从时代发展的视角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内涵。  相似文献   

4.
关于“实践存在论”或“实践生存论”的论争,实质上关涉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美学、文学理论研究应该建基于何种马克思哲学基础之上等基本理论问题。在当代语境中,“实践存在论”或“实践生存论”美学致力于在当代哲学思维方式转型的整体背景下打通“实践论转向”与“生存论转向”之间的内在关联。而董学文在“实践存在论”美学论辩中表述的基本立场与观点存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缺陷,明确这一点,有助于祛除长期以来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遮蔽下的对马克思哲学及其美学的误读曲解,从而在当代语境下重新阐释和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美学观点。在否驳“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辩中,董学文提出所谓的“彻底的一元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或原理,不过是苏联模式的官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某种直接复述或再度重申。从本体论层面看,这种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或物质统一性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传统的物质实体本体论;从认识论层面看,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主客二分的符合认识论;从价值论层面看,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真理的客观反映或认识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客观中立的科学实证论。而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正是在此语境之下,显示出特有的理论意义与语境内涵。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格,是20世纪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而创造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区分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容,把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转化为方法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在宇宙观的意义上建构了融普遍性与特殊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在世界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上衡论中国文化的变革和未来走向,从而创造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实践命题,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传入中国之后,便实际地开始了“中国化”的实践。作为一个理论的命题,要求我们从理论上搞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的问题,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途径和机制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才能中国化?“中国化”必须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化概括;“中国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化”必须批判地吸取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合理成分;“中国化”必须总结现代新科技革命的成果。毛泽东曾强调“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就必须“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并“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当具有怎样的思想担当和价值自觉?笔者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和文明成就,深入领会和体认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的文明教养和思想张力;需要把握中国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所蕴含的强大的哲学转化和创新能力.在世界历史的重构与文明转换的关节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正日益体现为民族复兴的价值自觉,并昭示出一种有别于西方现代性文明形态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8.
文章所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一个方面。它所讲的“结合”是相互的,即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哲学也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途径和方法,作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和论证,这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的中国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历史事实为依据 ,揭示了中国传统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影响 ,论证了中国传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来源。从而提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中国传统哲学 ,把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挖掘和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实践美学"非马论"从僵化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和狭隘的认识论出发,抹杀实践美学的历史功绩与时代创新,将其盖棺论定为"去马克思主义化"和"去中国化"的美学.这是一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不负责任的论调,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误解和歪曲.这一论调凸显出教条主义和专制主义的痼疾;它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拒绝偏执和专断,尊重多元与差异的辩证法精神.宽容理解、多元对话的辩证思维和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研究所应秉有的,这也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机制"概念,打开了一个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价值和普适意义使其产生了世界性的文化吸引力,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跨文化性,由此为其被中国社会吸纳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诸多内在契合性:二者都立足物质的本体论,都主张实践的认识论,都采用辩证的方法论,都倾向入世的价值论,这些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社会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上的相似不是孤立的巧合,而是根植于二者赖以形成的社会存在以及由物质基础决定的生活方式在终极意义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异化生活的反思与批判,把人还原至世界体系的合理位置,使其哲学体系的人本内核获得广泛的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和谐精神,较好地呼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内核;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跨时空重合,打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路径.这种重合,既彰显中国先哲的睿智,也昭示马克思的深邃,两者在历史的远近两极遥相呼应,共同追求人类生活的本真状态和最美境界,共同培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奇葩.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但必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就必须与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平等对话.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价值和思维方法上的一致性与互补性,完全能够实现二者的平等对话,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哲学中积累了一些具有核心价值的哲学智慧,这些哲学智慧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拓创新中能够发挥出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利用事物、虚实等辩证概念及一体二元辩证本体论模式等具有核心价值的中国哲学智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概念及本体论等进行开拓创新,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态的转变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三因素结合的产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是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哲学论证,其主要内容是方法论,它强调主体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体现了科学与价值、真理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实践基础,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文化背景的三因素结合的产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是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哲学论证,其主要内容是方法论,它强调主体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体现了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意识形态功能与哲学真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改革开放传入我国以来,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哲学建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之间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研究方式和价值立场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向服从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上来;另一方面则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缺乏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观点的必要了解和科学定位。实现二者良性互动关系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实现价值立场、研究方式转换的同时深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和增进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了解,展开平等的理论对话。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哲学和文化领域最为重要的一对关系和被持续探讨的理论问题。两者的关系,在时间上表现为一先一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近代化)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但是,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开始其历程之后,两者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在现当代中国的哲学史中展开了。具体而言,可以将两者的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百家争鸣,批判与指导,和谐共建。当代,无论是"综合创新",还是融会"中、西、马"三大哲学形式构建"中国现代哲学",都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关系处理是三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哲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但其话语表达已经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特别是苏联哲学体系的突破。毛泽东所以能够建构起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从世界背景、中国实际的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出发完成了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应该说,中国传统哲学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话语转换的重要哲学资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有音乐感的耳朵"、"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也无动于衷"等著名美学命题,不仅肯定了自然美的客观存在,而且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而消除人与自然的对立矛盾,加强审美教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