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少年》2010,(11):21-25
黄金人人皆喜爱,而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大概也和人一样喜欢黄金吧!你瞧,它们外表也像黄金般闪闪发光!这些身穿“黄金”外衣的小动真是如此漂亮可爱。现在,让我们离它们更近些,仔细看个明了吧!  相似文献   

2.
她是古灵精怪的女孩,和恶作剧结下不解之缘。恶作剧让她痛失初恋男友,恶作剧让她成就崭新事业,恶作剧让她缔结美满婚姻。恶作剧,怎样作才不恶呢?  相似文献   

3.
蔡京玲 《社区》2011,(36):53-53
去邻居阿婆家串门,她那两个不满五岁的孙子正在客厅玩耍。大—点的孙子端起桌上的水杯喝水,喝完后突然恶作剧似的将杯子扔在了地上。阿婆没有任何责怪,只是笑着将大孙子拉开,然后默默收拾起地上残局。结果站在一边的小孙子见这情景,也走过去抓了个杯子扔在地上。不知道阿婆是不是见我在,所以没有责骂大孙子。但再次面对小孙子模仿哥哥的行为,阿婆仍然什么都没说。  相似文献   

4.
前阵子,开了大学的同学会,遇见了昔日的好友。见到她的第一眼,有点冤家路窄的感觉,她的身影依旧美丽而高傲,只是眉宇间多了萧索之感。  相似文献   

5.
韦良秀 《社区》2010,(15):58-59
德国人向来以严谨著称于世。一批留德中国新生见识了德国人的“刻板”,恶作剧地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贴了“男”、“女”标志,然后躲在一旁观察。结果发现德国人不论男女,宁愿排队,也没有一个人越界到另一边空置的电话亭打电话。而在中国,这种现象大概只有厕所标识才管用。对此德国人的解释是: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啊,否则要它做什么?  相似文献   

6.
计较爱     
恋爱时,他是了解她的小性子、小脾气、小计较的。也不以为意,想,女人总难免有类似的小毛病,大方向好就成,却不知婚姻是个放大镜,且时间愈久,镜子的倍数愈高。结婚六年,她的那些“小”字头的缺点全变成了“大”字头的缺陷,而最让他不能容忍的就是她的计较。  相似文献   

7.
“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和宋丹丹演绎的经典小品《钟点工》轰动一时。而在南京,现年67岁的退休老太太黄新兰,就为我们演绎了现实版的《钟点工》。她瞅准了现在都市中有许多“空巢”老人,就专门针对这些孤单老头老太做起“陪聊”生意,有时还附带陪玩和陪逛街,竟然很成功。  相似文献   

8.
王熙凤是一个封建时代贵族大家庭中颇具女性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的、精明能干而又泼辣狠毒的管家少奶奶的典型。她的“辣”、她的“欲”、她的“才”,都充满了深刻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决不是简单地以“好”与“坏”、“正面”与“反面”就能概括的。  相似文献   

9.
那个黄昏,春风和煦,温度宜人。她却提前入了夏,鼻尖上挂满汗珠,额角发际亦是湿漉漉一片。她的脚下,摆着几双鞋子,平跟的,高跟的,局促地挤在一起,像是以此来对抗孤独。鞋子可以相互依偎,而她,却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站着。身边小贩的吆喝声,南腔北调,此起彼伏,浪潮一样拍打过来,而她,仿若一叶孤舟,飘摇,沉浮,觅不到停靠的岸。  相似文献   

10.
风为裳 《可乐》2010,(11):13-13
樱桃是我同寝室的姐妹,铁了心跟歌王,就图人家一个“色”。她说青春年少,不找个好看的对不起自己的胃口,于是鞍前马后跟着歌王。 樱桃跟歌王成了毕婚族。她在婚礼上喜滋滋地宣布,自己不出去工作,一心一意在家做贤内助。我们几个女生暗暗感叹她的智商不高,歌王那样的人岂是守得住的?将来有一天,痴心赶不上变心的翅膀,樱桃哭都找不着坟头。  相似文献   

11.
“激荡的江水为她的血液,跌宕的丘陵是她的骨骼;南方的灵秀,北方的朴实共铸了她的容颜。认识她吗?我们的仪征正在走进你的心灵。 千年的春风摇响过天宁塔上的风铃;亘古的雨脚踩痒过鼓楼的脊背;胥浦河的每束浪花都回响着渔翁的晚歌;新城桃坞的每朵花苞都采录过文人的沉吟。认识她吗?我们的仪征正在走进你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白明 《北京纪事》2010,(1):106-107
有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太太,身边没夫君,膝下无子女,孤身一人居住京城。别看老人家时乖命蹇,岁月无情,皱纹已然爬满面颊,但不难看出曾经也有过花容月貌。据说她以前是天津一个大户人家的“少奶奶”,旧时是“在家住洋楼,出门坐洋车”,正经的“吃过见过”。可到“文革”时期就遭了罪,连“破四旧”带抄家,就败落了。  相似文献   

13.
她是我们的辅导员,也是本校的研究生学姐;她和我们年龄相近,很快打成一片,我们以“姐”称呼她。作为辅导员,她带来满满正能量,真诚、率直、开朗,时刻关心我们;做为学姐,她说自己没什么经验,却有很多教训可以让我们学习;作为学院宣传工作的主心骨,她带出了一支出色的宣传队伍和一个日渐成熟的院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4.
王丽萍 《社区》2010,(23):63-63
在出嫁前,妈妈就再三告诫我:既然叫婆婆为“妈妈”,你要在心里真的把她当作自己的妈。 但毕竟对我来讲,婆婆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即使住在一起,朝夕相处,彼此都很客气。那年夏天,我屋子里的空调坏了。我先生和公公都出差了,婆婆就让我过去和她一起睡。  相似文献   

15.
黑多  李亚雄 《华人时刊》2009,(10):78-79
补办房卡 在美国的宾馆旅店,最怕的是你把房卡掉了。酒店只认房卡,不像中国的服务员“人情味”很重,只要她在你房间的附近,只要你和气地向他说明,只要你振振有词,她都会“善良”地用她那把万用房卡帮你打开房间的大门。美国则不然,哪怕服务员就在你房间里打扫,她也会拒绝你进入。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就又到了。“五一”一过,有些部门总是能迅捷地盘点出“五一”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却很少关注其背后的社会问题。所以,笔者认为,“五一”不应只是“黄金”周。  相似文献   

17.
穗华 《人生与伴侣》2010,(10):12-14
遭遇“潜规则”,打工妹逼“富二代”老板娶自己 黄琦是一个天生漂亮的“辣妹子”,性格好胜而又倔强。1978年,她出生于湖南吉首农村:1996年夏,她从广州一家模特培训学校毕业后,进了东莞市虎门镇一家时装厂做试衣模特,工资还不到一千元。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都在准备买房或正做着“房奴”,气喘吁吁艰难前行时,云疑惑地看着我们,说,为什么都得买房呢?可以让房子跟着人走啊,人是活的,房子是死的,房子其实是为人服务的,像你们这样,成了服侍房子了。云不只是说说而已,她还这么做了。  相似文献   

19.
骊歌 《人生与伴侣》2010,(12):16-17
有人说,她是特别幸运的人,容貌姣好、家境殷实,北京电影学院的骄子,第一次接戏就与4个帅哥对戏,而且首次亮相就出现在湖南卫视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中……也有人说,她的幸运重叠着很多“不幸”——“山寨”和“雷”的标签,从开机到播出,两年来始终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事件“记者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的“记者节”已经掀过了她的第一页,如何反思她,成为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假如借社会学学理框架对之做分析.“记者节”就不仅是一次社会活动,她更应被视为一次拷问现状、理念的社会伦理事件.就表征方式而言,“记者节”则表现为“注释性”脚本、“狂欢性”脚本、“敬畏性”脚本三种形态.社会对“记者节”的期待与她的实存表现有一定的距离,需要人们认知与反思,而后付出努力,保障新闻传播不脱其”交通心灵工具”的天然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