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非常重视道德的国度,道德问题在历史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道德主体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具有怎样的作用。不仅是中国传统道德专心研究的问题,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所特别关注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对此也做了深入的微观研究。本文化的现实生活存在的道德问题出发,结合中国传统道德、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和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探讨道德主体能动性的实质和内涵,尤其是探讨道德主体能动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价值领域间关系的定位与评判是反映人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维度。中国传统价值观在道德价值与非道德价值领域,家庭生活与政治生活领域,道德价值与超道德的神圣价值领域,不同文化领域之间的关系上都出现出一元论的倾向,我们应立足于领域分离,价值多元的现代背景对其进行反思,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是一场改变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革命,同时它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上,传统道德似乎有些行不通了,毁坏传统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邓小平...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尺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包括传统道德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多元文化的统一体。几千年来,生活繁衍在这个国度的56个民族中,白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创造...  相似文献   

5.
学校道德建设初探张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生活已成为人们必经的生活阶段和重要的生活领域。因此学校道德也应同家庭、职业、公共生活道德一样成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领...  相似文献   

6.
个体道德与群体道德究竟为何种关系的探讨在理论界已有多年。但迄今为止,社会上仍有为数不少的人只对个体道德情有独钟,而视群体道德为教条枷锁。原因是:在他们看来,商品经济条件下个人社会生活的自由度日益提高,与之伴随的道德生活也应更注重人的自由发展。个体道德正可满足这种需要。群体道德要求的却是整体的和谐,是个人服从,因而被视为远离现代生活而遭冷落。然而在个体道德与群体道德之间真有一个可以区别孰优孰劣的分界线线吗?或者说,个体道德真的可以远离群体道德而独立生成发展吗?显然,问题的症结依然在于两者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人们借以调节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同时也是人们的一种自我理解方式。市场道德是以个体利益为导向的社会规范和自我理解方式。幸福是人们的目的得到满足的一种平衡状态以及人们对这种平衡状态的感受,它作为一种普遍的目的而构成了生活的本质内容。对个体利益的尊重与强调,是现时代的一项伟大成就,但个体利益的实现仅仅是生活幸福的一个方面。市场道德有助于生活幸福的实现与提升,但更完满的幸福则有待于对这种以个体利益为导向的市场道德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思考魏晓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伦理道德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具体地研究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对于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的道德生活似乎失去了久已习惯的秩序,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改革开放的实践向人们提出了校正道德生活座标系,建立道德生活新秩序的迫切要求。不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自己的道德生活座标系。人们的道德生活座标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人们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和自身道德实践经验长期积淀的产物。它有着极高的稳定性和极大的广泛性。人们用它去评价社会道德生活,去确立对待社会道德生活变化所采取的态度,去指导自身的道德言行。因而,人们对待道德  相似文献   

10.
谈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的个性问题王荣光思想品德教育,其核心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境界和生活能力,在于向人们展示一种广阔的人生图景,指导人的实际生活,它最终离不开人们的现实生活。人们的思想、情感和道德也必然是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展现。这就要求思想品...  相似文献   

11.
醒客  康康 《北京纪事》2011,(1):4-13
3G作为一种领先的手机网络技术,原本应当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不亚于手机普及时产生的影响,然而,它似乎迟迟徘徊在我们的生活范围之外。究竟是什么牵绊了它的发展?又是谁让中国3G迎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12.
正处在社会转型和巨变期的中国,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道德信仰问题日益成为道德生活甚至是社会生活长期不变的热点问题(不争的事实是,道德信仰危机一词现已成为日常社会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用语),道德信仰研究已成为伦理学的显性课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家关于天人关系问题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伦理学家比较关注并予以探讨的一个问题。其因在于:人伦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现象不是脱离自然界而存在的;人,生存于社会之中,同时亦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入与非人的自然界有区别,但这种区别,从根本意义上说,只是自然界中的内在的区别。因此,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在探讨以宇宙为范围的普遍性问题的同时,也常常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探讨以人类生活为范围的待殊性问题。天人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如何?人类道德有无宇宙的意义?人类道德原则与自然界…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立足点邹凤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带来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转变,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核心内容之一的道德建设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有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存在提出疑义;有人提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重构论。道德建设到底应去何从?我...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价值领域间关系的定位与评判是反映人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维度。中国传统价值观在道德价值与非道德价值领域、家庭生活与政治生活领域、道德价值与超道德的神圣价值领域、不同文化领域之间的关系上都表现出一元论的倾向。我们应立足于领域分离、价值多元的现代背景对其进行反思 ,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农产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生活在世界大城市如纽约、莫斯科、北海道、香港等地的人们。怎样打理自己的生活?柴米油盐的涨价对徽观的家庭开支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年收入1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大城市家庭,与年收入10万美元的美国纽约家庭在消费方面有何区别?在日本大阪,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的月薪能买多少个西红柿?多少根黄瓜?多少升汽油?…… 我们收集了世界5个城市普通家庭的开支情况,供涨价时代的人们参考、对比。  相似文献   

17.
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皮亚杰就提出了自己的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对于我们对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道德教育有无借鉴意义?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人道德境界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成熟,各种价值观念共存、矛盾、冲突与整合,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加强道德自觉性,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已成为现代中国人面临的严肃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只要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重新唤起人们对哲学形而上的追求,强化超越意识,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就能够由可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9.
丸山敏雄先生面对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问题,要求人们从改变家庭生活的道德观念做起,乐观地去接受生活的挑战。他认为“德福一致”是道德现象存在的客观规律,人们的善恶行为应该与他们的“幸”与“不幸”是一致的。他把实践视为家庭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注重培养和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认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可以按照“明朗”、“爱和”、“喜动”和“纯情”的原则去创造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德性善是伦理学中的主要道德范畴 ,也是人们道德生活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对德性善的认识与实践 ,决定了人们道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道德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