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德里罗的《白噪音》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派的经典小说。然而,评论界对这部作品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特色却鲜有论及。《白噪音》中的后现代戏仿艺术是该著作的一大亮点。通过对消费社会、灾难片和侦探小说的戏仿,德里罗以戏谑的语言嘲讽各种社会现实,暗示了当今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白噪音》是当代美国作家唐·德里罗的代表作,它以“声音”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后现代社会中噪音与消费及环境伦理的关系.通过小说中听觉意象及声音景观的描写,德里罗指出,后现代商品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媒介文化的过剩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白噪音”——生存环境的破坏和精神生态的失衡,从而导致广泛而深层的死亡恐惧.同时,德里罗提醒读者,树立生态整体观意识,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多层次立体交叉关系,从根本上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消费者和消费环境变化的角度,即消费者心理、消费意识和消费社会的特点出发,对唐.德里罗的作品《白噪音》进行分析,从而探询消费社会出现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德里罗的《白噪音》中的生态灾难、生态环境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破坏了应有的伦理规范,人类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科学技术和"技术理性主义"为工具,以达到"消费主义"的目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这个生态恶化的图景,同时也隐含了作家对生态危机和生态伦理失衡的焦虑。  相似文献   

5.
唐·德里罗在他的第八部小说《白噪音》中,深刻地探讨了后现代美国人的生活,这部小说也俨然成为探索美国社会生活的指南。然而。生活在后现代的美国人正遭遇着来自肉体和精神上的“癌变”。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在美国广为盛行的科技至上和消费主义进行批判,试图从德里罗在文中所揭示的问题中找到解决后现代美国人“癌变”的良方。  相似文献   

6.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白噪音》,通过细腻的文本描写,呈现出消费时代的种种社会景观,其中既包括商城、超市、大众传媒和广告设计,又涵盖家庭社会关系、“空中毒雾事件”和死亡恐惧.这些消费景观的文本呈现,深刻揭示了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典型特征,探索了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并展现了后现代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噪音在现代社会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并因此形成一种有文化意味的现象。文章首先运用词源考证法,考察噪音的最初能指,然后从作家或思想家们对噪音的态度和噪音音乐出发思考了噪音的两种本原意义,进而从《白噪音》、《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等文本中发掘出噪音的多样文化隐喻。文章最后表明对噪音所具文化隐喻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唐·德里罗(Don DeLillo)的成名作《白噪音》(White Noise)深刻地揭露了当代人对死亡的恐惧,被喻为是“美国的死亡之书”。其中,杰克夫妇对死亡的恐惧尤为突出,小说不仅描写了夫妇俩对死亡的恐惧,而且也呈现了他们对死亡恐惧做出的种种滑稽而又怪诞的反抗。而引起此种恐惧的原因则主要表现在夫妇俩自身的独特因素以及消费主义、大众传媒、科技的影响与宗教信仰的丧失等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9.
《白纻舞》约产生于汉代,逐渐由民间巫舞发展为宫廷舞蹈。《白纻舞》在唐代前期亦十分兴盛,但在中晚唐时期则逐渐由无舞的清唱代替。唐人在《白纻辞》的创作中既有对前代的继承亦有开创,许多作品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有的诗篇则寓有较深刻的讽谏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1,(1):45-45
道路噪音与高血压:根据《环境健康》(Environmental Health)的一项研究,在交通噪音水平较高的房屋中居住的人出现高血压的可能性更大。研究人员使用地图和交通数据对瑞典24,000多人的住所噪音进行了估算。他们发现,在排除了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和其它变量的情况下,身处平均交通噪音水平64分贝(比正常谈话略高)以上的人群出现高血压的可能性比道路噪音45分贝中的人群高出了52%。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劳伦斯热”方兴未艾之际,劳伦斯作品的中译本已纷呈在读者面前,但《白孔雀》——这部使劳伦斯不自觉地步入文学创作生涯的奠基之作——却姗姗来迟了。作为现代英国文学中无可争议的天才作家之一,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能不译介给我国读者;事实上,无论是他的哲学思想还是他的艺术风格,都在《白孔雀》中有了基本体现。他最重大的创作主题之一,即性的主题也已初露端倪,许多不朽的艺术形象雏型业已诞生,只待日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劳伦斯这位文学大师待一  相似文献   

12.
人自然生态——《白苍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拉·奥恩·朱厄特的短篇小说佳作《白苍鹭》讲述了女主人公西尔维亚如何经受住金钱和友情的考验,保护珍稀的白苍鹭的故事。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和揭示《白苍鹭》中蕴涵的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和感悟自然等生态主义观点,以进一步阐释朱厄特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13.
《白孔雀》——劳伦斯哲学探索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伦斯的哲学思想贯穿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他的第一部小说《白孔雀》则是他以文学的形式探索哲学的起点.他的宇宙观是:宇宙是以对立物而存在的.他在《白孔雀》里着重探讨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正是这部作品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示白诚甫》诗笺证[韩国]俞玄穆元好间诗有《示白诚甫》一首:之子吟爆竹,乃公欣树萱。昆山多美玉,江水发初源。名教有乐地,诗书皆雅言。通家吾未老,倚仗望高轩。施国祁《无遗山诗集笺注》依旧本列此诗于卷七甲寅年即蒙古宪宗四年(1254)诗间,题下注:...  相似文献   

15.
咏赞或配合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名舞《白纻舞》表演的乐府歌诗——《白纻辞》盛行一时,在歌舞消亡后的宋元明清时期也同样受到诗人的青睐,拟辞不断。《白纻辞》可分为两类:拟篇乐府和赋题乐府。《白纻辞》在拟制过程中,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但也有规律可循,这就是复变规律,这也是乐府诗拟代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一看这个题目会想,白衬衫和《新少年》怎么会扯到一起呢?可是,二十多年前,我就在这两件东西间面临了一次艰难的选择。我上三年级第二学期时,有幸被选为学校少先队的大队长,  相似文献   

17.
萨拉·奥恩·朱厄特的小说《白苍鹭》讲述了女主人公西尔维亚的成长故事。故事在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情节发展模式等方面模仿了传统童话故事,但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和小说结局上却颠覆了传统童话。结合成长小说的特征,指出《白苍鹭》在对传统童话的模仿和颠覆中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女性成长的现代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18.
象征手法是短篇小说里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段。在短篇小说《白苍鹭》中,作者朱厄特匠心独具地将白和黑两种颜色与普通的意象相互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强化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目的。此文就白和黑这两种颜色在文本中的运用,分析其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的不同作用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乌鸦》将一批孤独的、偶在的个体放逐到涎水沟这样一个"孤岛"上,与世隔绝的涎水沟便成为各色人性集中上演的舞台,它浓缩着历史与人性、个体与社会、政治与人生、原始与进步的纠葛。  相似文献   

20.
萨拉·朱厄特的短篇佳作《白苍鹭》除了展示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关注外,更体现其对男女气质建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本文借助性别研究的视角,分析朱厄特在《白苍鹭》中对男女气质的重构,指出朱厄特首先通过对刻板的男女气质的否定和批判,解构了传统的男女气质,进而又在对“雌雄同体”双性气质的肯定和赞赏中,实现了其对理想的男女气质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