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付春新 《宿州学院学报》2014,(4):125-126,F0003
为了弄清楚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研究者日常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习惯不同,性格不合,冲突应对和处理的方式不当,高校没有建立有效的宿舍人际冲突预防和干预机制以及家庭背景的差异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大学生应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自我教育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学习,努力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宿舍人际冲突预防和干预机制,注重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宿舍管理以学生为本;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家长和同辈辅助开导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原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不健全,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利益竞争,大学生匮乏的人际交往知识技能以及大学生群体在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是导致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离不开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而近年来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呈现上升趋势。解决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过程中,辅导员群体作用的发挥尤为关键。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明确宿舍人际冲突引发因素的基础上,辅导员要对宿舍矛盾进行必要的干预。干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适时的选择干预方法,特别是通过健全规章制度等措施,把宿舍人际;中突转化为积极地竞争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解析女大学生寝室的人际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女大学生心理辅导真实案例为样本,解析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呈现的几个新特点,从全新视角分析影响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正常发展的几个原因,在女大学生自身、管理层面、心理辅导人员等几个方面提出改善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以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并存与交融的青海高原文化圈中,大学生人际适应的难度加大,部分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汉族大学生与青海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民族心理特质、民族历史上的交流和冲突是影响大学生人际适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频频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个人行为习惯或盲目攀比引发的矛盾;以自我为中心的待人处事;对舍友的敌对行为;贫富差距、家庭背景等因素形成的排斥。这些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高校宿舍管理不完善和手机与互联网的普及。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宣传教育工作、建造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围、建立完善的人际冲突干预机制来解决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是影响大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从作息习惯、宿舍成员亲密程度、公共事务处理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进步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研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意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特征、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并初步探讨了建立良好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283名境内外学生为对象,采用《人际归因量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境内和境外大学生在人际归因上均较明显倾向于内归因;除背景归因以外,境外生在能力、努力、运气、内归因及外归因等方面的平均分均显著高于境内生;境内和境外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状况无显著差异;宿舍人际关系越趋向于一般的被试大学生,其人际归因越趋向于背景和运气等外归因。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校园,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完成学业和素质拓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今后迈向社会的重要准备。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生理和心理等众多因素,女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异常状况,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本文从剖析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产生的原因入手,进而探求对策,为营造女大学生良...  相似文献   

11.
以283名境内外学生为对象,采用《人际归因量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境内和境外大学生在人际归因上均较明显倾向于内归因;除背景归因以外,境外生在能力、努力、运气、内归因及外归因等方面的平均分均显著高于境内生;境内和境外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状况无显著差异;宿舍人际关系越趋向于一般的被试大学生,其人际归因越趋向于背景和运气等外归因。  相似文献   

12.
西南大学农科专业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自编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量表调查分析西南大学农科专业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自编量表分为4个维度:寝室人际和谐、寝室人际氛围、寝室人际冲突应对和寝室人际沟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理想.西南大学农科专业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总体较好.在寝室人际沟通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寝室人际冲突应对上存在显著的家庭收入差异.  相似文献   

13.
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宿舍在大学生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也备受重视,论文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开放式问卷并结合访谈,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营造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宿舍人际关系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近年来高校发生的各类极端事件大多与宿舍关系紧张和恶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笔者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角度,通过对多年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总结出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多个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教育和引导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已成为许多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最困惑、最苦恼的问题之一。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小群体交往、核心人物、精神之战等现象,以及表面性与暂时性交织、复发性与持续性相伴、隐约性与突发性并存的人际矛盾特点,都反映出女大学生在个体自我认知和交往心理的缺陷以及学校科学化教育管理的缺失。为此,只有帮助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康心理,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建立健全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女大学生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最直接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但宿舍人际关系紧张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营造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和人格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发现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方法:从潍坊医学院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随机选取的3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数据用spss 17.0进行统计。结果: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中,性别满意度差异显著,女生的满意程度高于男生(M女>M男);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得分高的大学生人格得分更高,人际关系满意度得分更高。父母惩罚严厉与过度保护等因子得分高的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低。结论:目前,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容易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人格外向的大学生宿舍满意度越高,越有敌意和仇视的人满意度越低。  相似文献   

18.
师生的人际冲突是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普遍现象,笔者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发现教师的教育信念、教育机智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是影响师生人际冲突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运用教育机智,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尽可能地预防师生人际冲突的发生并及时化解师生人际冲突。  相似文献   

19.
陈信冰 《国际公关》2023,(7):130-132
宿舍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最小单元,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是做好大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笔者通过对工作中处理的大学生宿舍矛盾处理案例进行分析,同时面向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以及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三全育人”的角度思考,提出构建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几点建议:一是健全“三全育人”培训制度与培训体系,促进“以理服人”发展;二是全面构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文化体系,展现“以文化人”风貌;三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发挥“以学养人”功能;四是全面改善居住环境,实现“以美育人”高度;五是建立和完善面向学生社区的奖惩制度,开创“以德塑人”局面。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人际冲突时有发生,已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成长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发现很多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往往采取回避、迁就、简单批评教育等态度,缺乏科学的冲突解决策略。本文试图通过对态度改变理论和大学生人际冲突现状的探讨,寻找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手段,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提高大学生迎接未来复杂环境挑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