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领导干部"耍官威"现象具有隐蔽性、顽固性和破坏性等特点,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管官不严"的制度短板、"为官不正"的素质困境和"以官为本"的价值偏差。有效消除领导干部"耍官威"现象,需要以压制"实际反对者"为关键,以引导"拥护者"为抓手,以预防"潜在反对者"为保障,以监测"骑墙者"为补充。  相似文献   

2.
"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其中的"精神美",因为不能一蹴而就,也因为不好衡量和考核,往往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盲点"和"短板"。馆陶县委、县政府着眼于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创造性地提出了环境美是"面子"、产业美是"底子"、精神美是"根子"、生态美是"里子"等一系列新理念,坚持做好"面子"、做强"底子"、做实"根子"、做厚"里子",把"盲点"做成了"亮点",把"短板"转化为"优势",以素质提升和精神引领为美丽乡村点睛铸魂,从而使"环境美"有了品位内涵,"产业美"有了动能活力,"生态美"有了精气神,形成了"四美"共建共赢、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些领导尤其是上任之初的新官,为显示自己要做一番大事业的激情与豪迈,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不破不立"。对此,要考虑如下问题:第一,凡是"旧"的都需"破"吗?第二,"破"了以后没有"立"怎么办?第三,"立"的就一定比原来"破"的好吗?第四,即使"破"得好,"立"得也好,甚至新事物还取得了一些成效,就能保证新事物的未来会更好吗?要想真正实现破旧立新,就要认清"破"与"立"的关系,即"立"为"破"的根本、"立"为"破"的方向、"立"为"破"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绍兴样本"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解放思想是关键一环,应不断开拓"新乡贤"的眼界格局,倡导"美好生活共同体"意识,丰富"新乡贤"的内涵,扩大"新乡贤"的治村视野;继承和发展是根本基础,应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新乡贤"治村理论,立足本地挖掘"新乡贤"治村资源,注重倡导"新乡贤"文化;市场力量是重要动力,主要应突出培育"新乡贤"治村的"熟人经济",加强培育"新乡贤"治村的社会力量,重视培育"新乡贤"的"乡愁情结";党委、政府担当有为是主要保障,主要是优化环境、搭建平台、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化广角     
《办公室业务》2013,(14):16+36+38
"通信""通讯"要分清"通信"和"通讯"犹如孪生姐妹,不要说一般的人分不清,即使专业人员有时也弄不地道,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是传递信息,过去根据信息传输载体不同,而有"通信"和"通讯"的不同说法,现在则统称"通信"了。这说明,"通信"的意义丰富了,两个义项一肩挑,"担子"重了;"通讯"的意义单纯了,只剩一  相似文献   

6.
官场有清也有浊,官员的个人选择决定了其最终归途。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提高免疫力和鉴别力,保持初心和纯洁之心,舍"邪"求"正"、舍"贪"求"轻"、舍"闹"求"静"、舍"虚"求"实"、舍"懒"求"勤"、舍"圈"求"公"、舍"急"求"久"。  相似文献   

7.
正要想知道"年"的来源,首先要弄清"年"的构造,摸清"年"的本质,看清"年"的长相,掌握"年"的范围。从甲骨文上看"年"的字形,上"禾"下"人",表示"人种禾,禾养人,人禾互相赖以为生"。《说文解字》曰:"年,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传》曰:‘大有年。’"从小篆字形上看,"年"也是"从禾,从千,千亦声"。禾,指五谷,千字从人从一。黄现璠在《古书解读初探》中说道:"必先有禾之种植,而后有年字之发生。""年"就是从谷禾中诞生的。《榖梁传·桓公三年》说:"五谷皆熟为有年。"《榖梁传·宣公十六年》也说:"五谷大熟为  相似文献   

8.
正"不作为"和"乱作为"虽然只是发生在公务员队伍的少数人身上,但是危害大、影响广,必须下气力予以根治。从表面上来看,"乱作为"的危害比"不作为"更直观、更明显,让人感觉"乱作为"比"不作为"危害程度大,但实际上,"不作为"的危害程度一点不小于"乱作为"。要清醒地认识到"不作为"与"乱作为"二者皆不可为,都必须严肃认真对待。"不作为"与"乱作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比如,一个习惯于"不作为"的人被赋予了重要职  相似文献   

9.
开展"三读一写"活动,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四个回归"、写好"奋进之笔"的具体行动和创新实践,其基本内涵和价值追求就是:以"读理论原著"为载体,以加强"红色基因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心有理想"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着力写好"红色"文化育人的奋进之笔;以"读科技专著"为载体,以加强"绿色生态教育"为宗旨,以培养"术有专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着力写好"绿色"文化育人的奋进之笔;以"读国学名著"为载体,以加强"古色书香教育"为宗旨,以培养"腹有诗书"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着力写好"古色"文化育人的奋进之笔;以"写读书笔记"为载体,以提高"学思践悟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动笔能写"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着力写好"特色"文化育人的奋进之笔。  相似文献   

10.
东店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围绕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郑州市"五通"、"四改"、"三有"、"两保"、"一加强"为具体目标,抓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结合村实际,强力实施了"1234561"工程.  相似文献   

11.
法律对"租赁合同"所规定的"买卖不破租赁"、"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租赁登记备案制度"等原则和制度赋予了租赁权"与众不同"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往往被认为是"债权物权化"的典型代表,在此,笔者通过本文逐条分析,重新阐述了上述"原则"和"制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双主四步"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学生教学生"、"学生比学生"、"学生管学生"、"学生强学生"的理念实施班级小组建设,以"学案"为载体,通过"认清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互助落实"、"质疑交流,展示点评"、"回看目标,检测反馈"的四步来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双主四步"的理念简化为"学前指导、自学自练、精讲点评、当堂训练"四个步骤,整个教学流程通过教师的主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科学咨询》2016,(4):110
兰花小学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探索具有兰花属性的"雅能"文化建设,初步形成了"养雅、育能"为核心的办学思想,提炼出"养雅成人、养能成才"的办学理念,在学校"雅能"文化的引领下,以营建"雅能"共生环境,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课程建设理念,初步构建"雅能课程"体系。"雅能课程"体系是基于国家的教育方针、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国家课程总的要求,结合"雅能教育"思想,围绕人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德行与品格和必备能力的基本素养,确立"养雅"和"育能"两大课程目标,"养雅"是培养学生高雅情  相似文献   

14.
凝聚中国力量,领导干部要不断修炼自我,以真才实学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以"德"为本,为实现"中国梦"修炼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学"为先,为实现"中国梦"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以"慎"为纲,为实现"中国梦"练就过硬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计岩 《经营管理者》2011,(13):96-97
本文论述了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生产协力中心探索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组织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企业管理由"经验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模式"转变,积极构建以"岗位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为主体框架的基础管理体系。以实现管理工作由"砌石头"向"砌砖头"转变,确保企业内部业务运行的流畅和各职能工作的协调与匹配,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企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日前,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中共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因"严重违纪"被"双规"。后经证实,二人之"违纪"均与黄光裕案有关。陈绍基被"双规"后,其之前有关"特赦"的言论引发了新一轮的联想。2008年"两会"期间,在讨论"两高"报告时,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陈绍基建议:在国庆60周年时,  相似文献   

17.
"无为"思想的内涵是"无为而无不为",以"无为"作为实践方法,达到"无不为"的目标。领导者为了提高领导力,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要具备"无为"之智,实现"无为"到"有为"的过渡,塑造"领导之体",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从组织管理与领导角度践行"无为"之智,达到"无为"统筹"有为",利用"无为"智慧提升领导力,要求当代领导者与民为亲、与时俱进、以柔制胜、以不言塑威严。  相似文献   

18.
"元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气正则身键,气邪则身毁。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灵魂人物,其身上之"气"形成"气场",不同之"气"产生不同之"气场",不同之气场形成不同之文化氛围,带来企业之不同精神面貌,从而决定企业周期律之阶段。综合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成败得失的案例,可以看到,民营企业家身上存在的"官气"、"暮气"、"杀气"、"骄气"、"小气"、"傻气"等不良之"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关键因素,亟须祛除之。  相似文献   

19.
任期制下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既要真抓实干求快,也要着眼长远求好,实现"快绩"与"慢绩"的均衡。同时,既要防止快而不稳导致"绩"异化为"疾",也要防止慢而不紧导致"慢"异化为"懒"。在思想维度,要转变"官"念,防止竭泽而渔的政绩观;在实践维度,既要"快"魄力,又要"慢"定力;在制度维度,要加强设计,有效平衡"快"与"慢"。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回顾了我国"情"、"理"、"法"的管理思想,分析了三者的结合是管理方法的最佳原则,再结合高等学校的特殊性,提出了高校学生管理应采用"情"、"理"、"法"、"育"的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