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身体写作"质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亚非 《求是学刊》2004,31(4):95-97
现在,“身体写作”似乎正在成为大众媒体和文学批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虽然我对所谓的身体写作现象及其相关的理论探讨情况所知有限,但就已经了解到的有限情况来说,就已感到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梳理和思考,难以一概而论,因此在这里想就意识到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以为质疑,并就教于方家。首先,什么是我们所要讨论、所要研究并正在关注的“身体写作”?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身体写作”词条,居然立即就有多条相关信息被搜索出来。我尽可能地翻看了一部分,发现说来说去,我国目前说得很热闹的所谓身体写作,基本上只是对从卫慧到木子美等…  相似文献   

2.
桂强 《社科纵横》2005,20(2):220-221
“回归文学”是前苏联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本文以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黑的高空》的解读为个案,展开对“回归文学”的思考。认为只有运用历史主义的观点,对“回归文学”中的一些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才是科学而公正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为政治”与“逃逸政治”:“公众化写作”与“个体化写作”——对“十七年文学”两种创作现象的解读赵海彦一、公众化写作:文学直接“为政治”的真义十七年文学,是通常所谓“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个时期。其显明的时代特征是“为政治”。这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总...  相似文献   

4.
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中,有两种常见的现象:一、一种文学现象或一部文学作品,在别一国度或民族里,往往被“误解”和有意“歪曲”了;二、本来不大有名的作家或作品,在别一国度或民族里,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很大影响。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不同国度或民族间思想文化差异形成的相互理解上的障碍,也有具体时空条件提供的机遇在起作用,但主要原因并不在这里。人们一般把上述现象的产生,归结为按受主体的自主选择和有意再创造,无疑这是对的。但我在  相似文献   

5.
象“五四”前后的许多其他作家一样,外国文学哺育了郁达夫的创作。其中尤其明显的是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和日本的“私小说”。卢梭所主张的“返回自然”,就是要返回人的自然本性,就是对“自我”的肯定。郁达夫称颂卢梭为“大自然的骄子”,赞扬他“称许本性的善处”,“比那一个都要猛烈,比那一个都能彻底”,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怎么也掩没不下去的影响”。只要想想他在日本高等学校四年里所读的近千部外国作品中,很多就是德国、法国、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就不难理解欧洲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中后期,在纯文学逐渐低落的中国当代文学园地上,悄然绽开了一朵艺术奇葩———旅外文学。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涌现的“出国潮”这一社会现象在文学上的具体反映,是那些远渡重洋、寻求别样人生的炎黄子孙异域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类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新、奇、特的异域风情,崭新的视角,赢得了广大读者。所谓旅外文学,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反映文化碰撞中的留学生及打工者等边缘人心态的文学作品。这一概念是由作品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身份决定的。旅外文学的出现,填补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空白,它所塑造的“边缘人”…  相似文献   

7.
身体写作是法国女性主义写作理论的核心,强调女性身体语言在文学里的独特作用。受其影响,中国"70年代后"女性作家卫慧、棉棉等人的创作正视女性身体生存权,用无理性物欲和情欲主宰文本叙事,质疑传统社会对女性权利的界定。使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既带有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特色,又具有后殖民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王怡静 《创新》2009,3(5):91-94
随着自然主义的思潮涌进中国,中国作家的作品中也逐渐透露出诸多自然主义写作原则。一部《半生缘》描述了一段擦肩而过的爱情,道尽了世间的无奈,也暗暗透露出作者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探究其描写手法,我们发现张爱玲女士在写作中运用了很多自然主义的描写原则,无意或有意,我们不得而知。诚然,在中国文坛上始终没能出现一支明确标榜“自然主义文学”的流派,但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文学观念则渗透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不同流派之中,对20世纪的中国文学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燕 《学术交流》2006,(10):177-179
文学现象是社会现象的反映。规律性的社会现象的出现虽然会因国家、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而有迟早之分,但它不会违背规律形成空白。因此,从世界范畴看,19世纪俄罗斯贵族文学时期以奥涅金为代表的“多余人”群体形象的出现并非一个偶然的文学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于“多余人”形象的一般特征和基本性质,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多余人”形象绝非俄罗斯文学的专利,早在11世纪的东亚文坛就已浮现出了一位颇具“多余人”特质的早期文学形象———光源氏。  相似文献   

10.
时至今日,中国的文学网民总数已逾2亿,其中有2 000万人上网写作,200万人成为网站注册写手,文学网站及移动平台每天的文学阅读超过10亿人次,在线作品日更新达2亿字节,一个大型网站原创作品的日更新量可达数千万字.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网络文学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有鉴于此,切入网络文学现场,把握其发展脉络和动态走向,不仅是文学认知的需要,也是时代文化建设的课题.本刊特邀请了几位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学者,从网络类型小说、网络文学之商业机制、网络文学的质量等角度,探析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动向,揭示这些新变化的成因及后果,以期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时至今日,中国的文学网民总数已逾2亿,其中有2 000万人上网写作,200万人成为网站注册写手,文学网站及移动平台每天的文学阅读超过10亿人次,在线作品日更新达2亿字节,一个大型网站原创作品的日更新量可达数千万字.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网络文学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有鉴于此,切入网络文学现场,把握其发展脉络和动态走向,不仅是文学认知的需要,也是时代文化建设的课题.本刊特邀请了几位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学者,从网络类型小说、网络文学之商业机制、网络文学的质量等角度,探析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动向,揭示这些新变化的成因及后果,以期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时至今日,中国的文学网民总数已逾2亿,其中有2 000万人上网写作,200万人成为网站注册写手,文学网站及移动平台每天的文学阅读超过10亿人次,在线作品日更新达2亿字节,一个大型网站原创作品的日更新量可达数千万字.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网络文学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有鉴于此,切入网络文学现场,把握其发展脉络和动态走向,不仅是文学认知的需要,也是时代文化建设的课题.本刊特邀请了几位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学者,从网络类型小说、网络文学之商业机制、网络文学的质量等角度,探析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动向,揭示这些新变化的成因及后果,以期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时至今日,中国的文学网民总数已逾2亿,其中有2 000万人上网写作,200万人成为网站注册写手,文学网站及移动平台每天的文学阅读超过10亿人次,在线作品日更新达2亿字节,一个大型网站原创作品的日更新量可达数千万字.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网络文学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有鉴于此,切入网络文学现场,把握其发展脉络和动态走向,不仅是文学认知的需要,也是时代文化建设的课题.本刊特邀请了几位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学者,从网络类型小说、网络文学之商业机制、网络文学的质量等角度,探析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动向,揭示这些新变化的成因及后果,以期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女性作品中的自我迷恋与自我封闭也是女性写作中寻找“自我”的一种表现。 2 0世纪 80年代初的女性写作 ,在“自我”形象上的姿态是一种“寻找”和姿态 ,是失落之后的重新面对。而 90年代的“自我”形象又有所不同 ,在经历了确立、重建与进一步的认知之后 ,女性文学作品中的“自我”开掘走向更为深化的局面 ,其个性之丰富 ,姿态之鲜明都是此前女性写作所不能比拟的 ,尽管其中还有一些迷失 ,但从根本上说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努力 ,女性“自我”形象的发展仍然无可否认地证实着女性对自身性别的认知正一步步走向更为真实与深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军队作家”及其侵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军队作家”及“军队文学”的产生日本的侵华文学,主要有两部分作者。一部分人是受报刊杂志社派遣的职业作家,如所谓“笔部队”的成员。他们没有实际的作战经历,在战场上,他们至多是“观战”,而不是“参战”,因此,他们写作的篇什,要么是“从军记”之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五四”文学是中国20世纪文学第一个实验时代,80年代是第二个实验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文学三大板块,即寻根文学、纪实文学、新潮文学。作者结合有关作家和作品对三大文学板块形成的多种原因、审美特征和流向进行了分析论述。寻根文学是一种“过去时态的文学”,它从“未来”出发,通过“现在”,去检视“过去”;纪实文学则是一种“现在时态的文学”,它从“未来”出发,通过“现在”,去折射“过去”。新潮文学是“未来时态的文学”,它立足于未来,通过现在,去反叛过去。  相似文献   

17.
王延模 《社科纵横》2006,21(8):124-124
人们对“望洋兴叹”一词往往是望文生义,误解作望着海洋,发出叹息。受此影响,“望X兴叹”之类的词语层出不穷。这反映了语言运用中的习非成是现象。“望洋”最初是一个联绵字,意思是仰视的样子。本文就“望洋”一词的解释问题,探讨了认识联绵字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放 《学术交流》2001,(1):110-115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须从既往的历史积淀中反求诸己.过去我们没有把全世界读者看作是"服务对象".对外国平民百姓来说,并不都是因为意识形态不同而拒斥中国文学,主要还在于我们的作品所描写的内容和题材,是否具有更广泛的全人类性,是否能让他们通过观赏文艺达到一种相互了解和心灵沟通.当前文学失序的状态和创作群体的多极化、多元化,是这种大视野的"全民文艺"观的明证.也是文学大获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文学批评的政治标准可以简化为一种法律,如作家所写的题材和内容不违法,艺术性就上升到衡量该作品标准的第一位了.我们要求文艺作品的最高境界,是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当这种最高标准难以达到时,一种急功近利的捷径,常常代替艺术创造的艰苦努力.今天有些作品"思想大于形象",主题设置模式化、概念化,迷信"题材决定"论,重思想型写作而轻艺术型写作,都可能与受"政治标准第一"的曲解和误导有关.  相似文献   

19.
秦宇慧 《学术交流》2006,(7):166-168
“网际文学空间”是互联网上形成的一种新型写作空间,衍生于其中的网络原创文学,以网际作者心态上的自由、游戏、共享,主题上的开拓及多维互动的独特魅力等特征,区别于传统文学,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改变文学世界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20.
“事物的本性”是古罗马以来西方法哲学中一个莫衷一是的永久性话题,是那些试图缓和实然与应然相互对立的人们的口号。拉德布鲁赫通过对社会法、理念素材及其历史性的考察,认为“事物的本性”与自然法是对立的,而从“事物的本性”中产生的法与思想都必然地担负着哺育它的历史风土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