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永葆队伍活力;提升技术水平,打造核心优势;坚持科学统筹,提高管理水平。在当前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新形势、新目标下,钻井企业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打井的前提、途径和保障。钻井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努力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又好又快打井,不断打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在深入分析青海未来五年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实施三大战略”、“走出三条新路”、“抓好八个工作着力点”,实现青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初步构想与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家国 《理论界》2007,(6):69-69,207
以“又好又快”指导未来经济发展,体现了党中央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认识,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应把握好“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理念、新精神、新方针。统一思想,积极行动,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200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理念从“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实现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理念更加成熟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肖媛 《阴山学刊》2008,21(5):75-80
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理念的重要变化。但是,又好又快发展将面临许多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难题。基于发展伦理的视野,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我们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建议。只有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通过对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模式、空间结构与政府主导政策之间的互动性分析,把握又好又快发展的本质、功能、结构、价值和演化特征,发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律范式”。  相似文献   

6.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歙县农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基础支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切实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又……又……”格式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量实际语料为分析基础,在考察“又……又……”位序的基础上。对“又……又……”格式的内部语义关系、连接成分的概念关系及“又……又……”格式的语义表达功能进行了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西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日益明显,当前西藏的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发挥西藏的后发优势,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赶上或超越发达地区。在其中“后发优势”理论对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占月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科学论断,同样指导年鉴的编纂工作。在编纂年鉴实践中,我们应当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基本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今后不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最大化地体现年鉴的社会效益,强化年鉴的使用功能的努力方向。同时,实现年鉴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求年鉴编纂质量不断提高,年鉴的出版周期逐渐加快。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我国落后省区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了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变革财富观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变革财富观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评价、变迁都需要财富观的驱动;受以物为本财富观的制约,中国线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艰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财富观的变革应由"以物为本"走向"以人为本";应由"重硬轻软"走向"软硬结合";应由"天人二分"走向"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2.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就必须立足现实基础, 发挥原有优势, 加大开放力度, 综合运用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其中, 大力推进与周边国家, 特别是与日韩两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为充分发挥东北地区与日韩的互补优势和地缘优势, 加强与日韩企业的经济贸易往来创造了新的机遇, 为中日韩经济合作筑起了新的平台。同时, 日韩企业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一方面有助于中国东北经济的振兴,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日韩两国本身的经济发展———推动日韩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其国际化进程; 缩小日韩两国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增强竞争优势, 拓展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产融结合对于社会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融结合问题已被人们所重视并成为经济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在对产融结合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主要对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的产融结合模式做了比较分析,并在对他国产融结合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应在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及发展战略、金融及经济的稳定性以及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下,选择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式的产融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高举"以人为本"的价值旗帜,坚持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了发展的科学辩证法,反映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找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为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经验视角下的河北省城市化发展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体现着经济发展状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总结和归纳了国外城市化的经验,分析了河北省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农民增收与就业结构转变关系的实证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宜 《学术探索》2003,(12):38-41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农民就业结构变化以及现阶段农民就业多元化和兼业行为对不同阶段云南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和存在问题,阐述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鼓励和帮助农民根据不同条件采取专业化和兼业化等多元就业方式,才能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达到长期稳定增收的目的。并且通过对代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玉溪市华宁县,经济中等发展地区西双版纳州和经济落后地区临沧地区的云县农民增收与就业情况调研,说明不同地区应根据其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政策。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发展史充分说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互为条件和因果。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不仅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还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动力。一个区域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转换的能力,直接决定着一个区域总体产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通用的做法就是通过政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区域经济政策,以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西部开发战略,就是利用政府对西部的倾斜政策,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10年来西部地区利用区域经济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未来的西部开发中,通过区域经济政策更好更快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将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本文运用TFP(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依据,在可靠的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基础上,结合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检验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姜明 《阴山学刊》2014,(1):24-27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特别是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但是,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的农牧民,并没有从矿产资源开发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而且还要承受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带来的空气污染、水资源枯竭、草场破坏对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亚太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东北亚地区作为亚太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中国的黑龙江省正处在东北亚经济开发的热点区域。随着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的东风,必将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关系快速向前发展。俄罗斯地广人稀、耕地撂荒,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而黑龙江省农业人口众多,农产品种类丰富。因此,黑龙江省应抓住对俄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充分依托口岸的便利条件,以俄罗斯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对俄农产品贸易的步伐,带动全省经济的振兴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