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认为,漠北回鹘汗国自保义可汗(808-821年在位)时期直到840年,一直控制着东部天山北麓和塔里木盆地西北地区;840年前,部分葛逻禄人迁居于今焉耆至喀什一带,并臣服于漠北回鹘;840年回鹘投奔之葛逻禄,乃此地之葛逻禄,而非七河之葛逻禄.  相似文献   

2.
高昌回鹘亦都护家族及其迁居永昌始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回鹘人在漠北建立的回鹘汗国灭亡,部众相率四散迁徙,分别投奔葛逻禄、吐蕃、安西等处。投葛逻禄、吐蕃的回鹘的情况,近来史学界多有论述,而投安西的高昌回鹘的情况,特别是高昌回鹘归附蒙、元以后的情况,则很少涉及。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一点探索,求正于关心此问题的学界。  相似文献   

3.
唐朝安史乱后的西域主要呈现为吐蕃、回鹘、葛逻禄三方角逐的政治格局.起初,以唐朝、回鹘为一方,吐蕃、葛逻禄为一方,及唐朝退出西域之后,吐蕃、葛逻禄的势力日益强大,击败回鹘,接管了西域,及吐蕃衰落,回鹘西迁,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格局.其中对于葛逻禄作为附蕃异姓突厥政权性质,回鹘西迁中的三支实为一支等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葛逻禄作为一古代部族,其名称在汉文文献中有不同的记载,如歌逻禄、哥逻禄、葛逻禄、割禄、割鹿等,蒙古元朝时期,汉文文献中多记为哈刺鲁、合儿鲁、哈儿鲁、匣刺鲁、柯耳鲁、哈鲁、哈刺奴、罕禄鲁等.本文所述的葛逻禄系指蒙元之前的葛逻禄部族. 从公元7世纪始此部族以"三姓葛逻禄"之名活跃于西域历史舞台,至元朝灭亡后逐渐不见于汉文史料记载当中.公元7至10世纪相关葛逻禄的史料除了汉文史料、碑铭资料外,还有部分穆斯林史料可资利用.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初,汉地正处于宋、辽、夏、金的分裂时期,汉文史籍中关于西域各部族的记载非常有限.值得提及的是撰于10世纪末北宋太宗时期的《西天路竞》①及王延德出使高昌后所撰的《西州使程记》②中存有"割禄"、"割鹿国"的记载.此一阶段的西域中亚地区相继受喀喇汗王朝和西辽王朝统治,相关的穆斯林史料相对丰富一些.受限于葛逻禄相关史料的匮乏,国内外学者中关于葛逻禄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但在关涉天山地区诸突厥语部族如突厥、回纥/回鹘以及喀喇汗王朝等问题的探讨时,不可避免地要论及葛逻禄.  相似文献   

5.
刘振玉 《西域研究》2023,(2):26-37+170
《新唐书·地理志》记录有“裴罗将军城”,学界通常将其与西辽都城八剌沙衮联系在一起,其建城之源存在争论。本文从时间维度、地理位置相关性等因素分析,认为裴罗将军城应是突骑施黑姓可汗阿多裴罗所建,即阿拉伯地理文献中记录的“突骑施汗廷”,其创建时间应不早于753年,至迟到791年葛逻禄西迁时已不再具备存在的条件。文献记载8世纪下半叶葛逻禄西迁楚河流域,但西迁时间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分析当时之政治形势,综合文献记载,特别是九姓回鹘可汗碑中的相关信息,本文认为葛逻禄西迁应发生在791年或其后不久。  相似文献   

6.
公元840年,回鹘由于发生了饥荒和病疫,国内一片慌乱。黠戛斯十万铁骑乘机攻陷回鹘城,回鹘汗国崩溃,部众四散,除一部分役属黠戛斯和向东迁往唐北部边地外,大部分向西、向南迁徙投奔了葛逻禄与吐蕃。稍后,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国也崩溃了,崩溃后的吐蕃形成了一种“各自为政、不相统属”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刀郎维吾尔人的先民出自乌古斯部族之克尼柯 (Q n q)部落以及样磨 (Ja ma)、谋落 (Bulaq)、恰鲁克 ( aruq)、克普恰克 (Q p aq)等部落。克尼柯部落为崇德可汗时期 ( 9世纪 2 0年代前期 )派驻当地的 ,其余诸部则是 9世纪初保义可汗在驱逐吐蕃、征服葛逻禄后 ,为防备葛逻禄与吐蕃相勾结 ,保证西域地区的稳定 ,而由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征发至当地的  相似文献   

8.
一《元史》卷137有《曲枢传》,传主是西域啥刺鲁族人(又有啥儿鲁、合刺鲁、匣刺鲁、罕禄鲁、哈鲁、合鲁等名称)。哈刺鲁在唐代称葛逻禄或葛禄,是突厥族的一支,和唐朝有朝贡关系。西突厥衰亡后,她据有中亚七河流域,建庭于碎叶城(今苏联中亚托克马克)。九世纪后半叶,一部分回鹘人西迁,和哈刺鲁人共建了喀喇汗王朝(在十世纪后期),并共同信奉了伊斯兰教。西辽(公元1124——1211年)盛时,她成为西辽藩属。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前,其部长阿儿斯兰汗投降蒙古,并出兵帮助蒙古西征和南进。元朝建立后,哈剌鲁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的为数不少,也有  相似文献   

9.
论元代民族诗人乃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多民族的伟大祖国,在元代有一个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大交流。乃贤(1309——?)就是这次大交流中涌现出的一个卓越诗人。他是西域葛逻禄(或译哈刺鲁)族人,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山西部地区。他的民族当肘归附了蒙古族的统治,据《元书·文苑传》的记载:“元兴,西北诸部仕中朝者多散处内地,故乃贤称南阳人。”他后来又卜居明州(浙江宁波附近的鄞县),那是跟随他考上进士的哥哥塔海游宦而去的。  相似文献   

10.
迺贤的<上京纪行>诗描绘了奇异的塞外风光,反映了草原民族独特的风俗人情.而少数民族诗人以汉语来写异域风俗人情的诗,在此前的文学史上实不多见.迺贤不仅是元代的一位少数民族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一位葛逻禄氏诗人,他的<上京纪行>诗,就成为文学史上唯一一组葛逻禄氏诗人所写的反映异域风俗人情的诗,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1.
正此书列为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主编《古代维吾尔语诗歌集成》的第五卷,2015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博士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书中他研究了三件回鹘文诗体注疏(《〈入阿毗达磨论〉注疏》《金华钞颂疏》《五更转颂》)和四种回鹘文韵文作品(《字母诗》《千字文》《华严经》和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编号为B128∶18的韵文长诗及与之相关的山西博物院藏回鹘文《天地八阳神咒经》跋文),书  相似文献   

12.
《词林正韵》三卷,清朝人戈载撰。戈载(1786~1856)字宝士,江苏吴县人,承其家学,潜心于宋人宫调声律之学。与朱绶、沈传桂、王嘉禄、沈彦曾、吴嘉洤、陈彬华合称“吴中七子”,今人又称为“后吴中七子”。①《词林正韵》乃戈载的穷年力作,此书出版后,取代了流行已久的吴烺等人合编的《学宋斋词韵》,被吴中填词家奉为金科玉律。一《词林正韵》分上、中、下三卷,凡十九韵部,十四部为舒声韵(包括平、上、去),五部为入声韵,收字一万三千零一十四个。书前有词友顾千里、董国琛、朱绶、吴嘉洤写于道光元年(1821)的序,又有戈载自己所写的“发凡”。…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长篇小说卷两卷已经与读者见面了,这两卷共选五部长篇小说,即叶绍钧(即叶圣陶)的《倪焕之》、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田军(即肖军)的《八月的乡村》及李劼人的《死水微澜》。这五部小说是从新文学运动的二个十年所出版的近四十部长篇小说中遴选出来的,它体现出这十年间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实绩。  相似文献   

14.
金代女真族诗人完颜(王寿)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许多少数民族的作家曾经做出过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金代女真族诗人完颜(王寿)便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人物。清代文学家王士禛在谈到元代少数民族“名臣文士”的时候曾经指出:“如移刺(耶律)楚材,东丹王突欲孙也;廉希宪、贯云石,畏吾人也;赵世延、马祖常,雍古部人也;孛术鲁翀,女直人也;乃贤,葛逻禄人也;萨都刺,色  相似文献   

15.
8世纪上半叶,回纥部落的杰出领袖骨力裴罗联络葛逻禄、拔悉密等部,消灭后突厥,建立了“东际室韦,西抵金山、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的回纥汗国(亦称鄂尔浑回纥汗国)。回纥汗国从建立到灭亡的一个多世纪中,同唐朝在各方面都有极其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这是我们今天研究维吾尔族历史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耿世民 《西域研究》2004,(3):116-118
早在 1 8世纪 3 0年代法国学者就对回鹘历史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他们是 :古比 (R .P .Goubil)于 1 73 9年出版了与回鹘史有关的《成吉思汗及蒙古诸王朝史》。② 接着杰古英格斯 (Deguinges)发表了《匈奴和突厥起源考》和四大卷的《匈奴、突厥、蒙古通史》。③ 2 0年后维斯德卢 (  相似文献   

17.
黄沙狱是晋武帝时设置的监狱 ,何时初置 ,对此有两种记载。一种说法是晋武帝太康五年 (2 84年 ) ,根据是《晋书》卷三《武帝纪》(太康五年 ) :“六月 ,初置黄沙狱。”《太平御览》卷六四三《刑法部》注引王隐《晋书》曰 :“太康五年夏六月 ,初置黄沙狱。”另一说法是泰始四年 (2 6 8年 ) ,根据是《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祥刑典》卷一二九《牢狱部汇考》记载 :武帝泰始四年初置黄沙狱。太康五年初置黄沙狱书上有两处明显记载 ,而认为泰始四年初置的只是依据《古今图书集成》的记载 ,这个问题本无争议 ,但问题就在黄沙狱治书侍御史官员设置上…  相似文献   

18.
《弘治保定郡志》(卷一一《古今科第》)记天会四年进士30人,其中石、石宣、谭邦杰、高伯玉四人俱为唐县人,石登天会四年状元。此外,还有马柔德、李杭登第。马柔德,《金史》(卷九七《马百禄传》)称他是通州三河人,天会初第进士,累迁翰林修撰。《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第1766页)称他字周卿,广陵人,状元刘仲渊榜及第(按,刘仲渊为皇统二年进士)。金熙宗完颜时与田(按,原文如此,“”与“”形似,恐属误刻)等坐欺罔,党锢贬为庶人。葛王立,复授刑部员外郎。《寰宇通志》(卷一《京师顺天府·科甲》,“玄览…  相似文献   

19.
回鹘文文书P.Ch.2998v撰写于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年)五月,出自于阗国派赴沙州的回鹘请婚使臣之手.曹议金之女是于该年五月后被该使团迎娶至于阗的.回鹘早在唐长庆元年(821年)六月为"拓吐蕃以迎太和公主归国",便已徙居于阗国西部地区.其请婚使臣的身份表明,回鹘人在于阗国有着相当重要的政治地位.写卷记载的6则谚语至今仍保留在现代维吾尔语中,为研究维吾尔语谚语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20.
从演鬼到演人之间的艺术过渡——论明中叶三部影射杂剧田同旭明代戏曲发展,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明中叶以来,曲坛出现了一批直接反映当代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的时事新剧。戏曲家从明初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千钟禄》)开始写起,先后推出批判逆阉刘瑾专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