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相传农历正月十六日是伏羲的诞辰,每年的这一天天水伏羲庙都要举行庙会祭祀伏羲,灸百病习俗是庙会中的一大特色。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灸百病习俗的源流,指出这种习俗承历史上巫医易相通之理,结合了当地民间用艾草灸病传统,又与北方地区"走病"习俗有密切关系,是伏羲信仰与具有巫术性质的灸百病习俗合流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杨知勇半个世纪民俗学学术追求与理论贡献为运用“立体性田野考察”、“综合整理法”,参与搜集整理20世纪中华文学百年经典《阿诗玛》;探寻原始文化渊源,研究图腾、巫术、原始宗教与神话;将价值论和符号学引入民俗研究,探索民俗的文化深层价值;从事多民族地区民族民俗的立体描写研究。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和生存环境的影响,在南方少数民族的观念中普遍存在着有关巫蛊的信仰,很多人幻想着通过巫术使异性受到诱惑。这种性爱巫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用符咒和某些动植物配置的爱药来激发所恋之人的性爱、性欲和性力则是此种巫术常见的形式。由性爱巫术引申出来的有关“蛊”的迷信思想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性观念和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苗族同胞而言银饰不只是单纯的装饰品,它深植于苗族文化的土壤,是宗教巫术、图腾崇拜、历史、民俗生活的积淀,银饰除了是一种装饰,还是一种情结,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5.
对苗族同胞而言银饰不只是单纯的装饰品,它深植于苗族文化的土壤,是宗教巫术、图腾崇拜、历史、民俗生活的积淀,银饰除了是一种装饰,还是一种情结,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6.
婚俗是民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表现形式绚丽多彩。它和其它习俗一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继承性。有糟粕,有精华,有优良传统,也有陈规陋习。 本文试就婚俗中巫术信仰中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及对当今婚俗的影响等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湘西自古就是神秘之地,那里有许多灵异古怪的事令人匪夷所思,赶尸便是其中一例。 我们常用“行尸走肉”这个词,形容那些庸碌无为、百无一用的“活死人”。然而就在一百多年前,湘西这块土地上流传着一种巫术叫作“苗司赶尸”,也称“辰州符”。“辰州符”能驱使已经死去的人走路,那光景才真正算得上是“行尸走肉”呢。 当今不少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表明,苗族是最早发明兵器、刑法、巫术的民族。赶尸作为一种民俗事项.是其巫术的组成部分。 我们研究赶尸,对于从中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具有多重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宁玛派中被称做"密咒师"的特殊群体,既从事正规的宗教活动,又娶妻生子参加日常的生产劳动,兼具宗教职业者和普通俗人双重身份.这些密咒师的活动与苯教、巫术和藏族民俗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他们是藏族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习俗最具典型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9.
民和土族丧葬习俗之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和土族的丧葬形式共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四种,以土葬为主。其土葬程序分为备丧、治丧和出丧三个阶段,对年高而葬者兼有闹葬习俗。它们集中反映出土族古老的氏族观念、灵魂观念和巫术观念。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民俗规范功能与远古社会相比,是不是越来越减弱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从国家权力系统对民俗活动的干预、民俗表演空间的萎缩和被权力机构所占用、主流话语改造民俗知识、民俗惩罚力量的失去和一些民俗观念淡化五个方面,推敲民俗规范功能的历史与现实,描绘了当代社会民俗生存的环境和景况.  相似文献   

11.
现代意义上的伏羲研究始于闻一多先生撰写的系列论文的综合文章《伏羲考》。此后,学者们根据发掘的新材料,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伏羲进行了探究。本文对20世纪以来伏羲研究的诸方面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作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民俗文化的犯罪学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在犯罪学中有着重要的功用。民俗文化规范文化行为、模塑文化人格、调节文化生活的功能可以遏制犯罪行为;民俗文化中的语言民俗、社会民俗、心理民俗等可以激活犯罪行为;在犯罪侦查中,利用民俗文化可以揭示涉案人的身份特征、查清涉案人的地域范围、分析涉案人的作案动机、辨析涉案人的反侦查伎俩。在犯罪防控中,应强化民俗文化的非正式社会监督功能、加强文化管理以净化文化氛围、加强民俗文化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犯罪是严重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侵害和平生活与经济发展的反社会行为,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对犯罪控制过分强调国家对犯罪的控制力量,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必然出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现实面前,这种模式存在较大的缺陷。本文通过对民俗与犯罪的关系考察,把民俗引入犯罪控制的视野,从民俗入手,以审慎的眼光来理解乡民行为实践所构筑的意义世界,客观地探讨民俗在乡民地区所发挥的功能,进而提出:民俗作为民间力量对预防犯罪具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百年来西方人类学巫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术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几乎所有的人类学流派都对巫术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认知角度,人类学研究的发展自然也会在巫术研究中有所反映。对人类学中的巫术研究作一个大致的评述,这无论对巫术的知识谱系梳理,还是对学科的学理逻辑方法的理解,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壮族人文始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始祖是民族的始祖神和文化创造神。汉族神话中的人文始祖女娲、伏羲、黄帝、炎帝已历史化。壮族的人文始祖洛甲、布洛陀仍在民间口传神话、古歌和民间信仰及宗教经典中传承。  相似文献   

16.
布洛陀民俗文化的特点与特色经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优势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都有可能发展成为特色经济。布洛陀民俗文化的民族性、区域性、神圣性和群众性都较为鲜明,联结周边已成规模的文化因素,加以产业化运营,可以发展成为当地的旅游特色经济。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遵循文化生产规律,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整合周边旅游文化,注重品牌运营,并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融入到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渠道。  相似文献   

17.
凉山彝族嫫尼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华 《民族研究》2006,(6):45-52
彝族嫫尼是生活在彝区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一些已婚女性组成,她们用自己的巫术为人驱鬼治病,禳解灾难,占卜未来。作者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凉山彝族嫫尼成巫的原因和条件,她们从事的法事活动,她们的生存现状,以及嫫尼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笔者所做的调查研究可以增加人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由湟中徐家寨画像砖人物命名谈起 ,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汉墓画像砖有关伏羲、女娲的形象、考古发掘以及民俗学方面的有关材料 ,论述了伏羲、女娲在中国古史神话中的不同身份 ,及其角色发生转换原因  相似文献   

19.
傩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事项,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先民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甘肃永靖地区的傩作为乡傩的典型形式,有着其独特的生存价值。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将永靖傩的独特仪式和表演形式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20.
戏剧体裁来源于民间文艺,题材多来源民间文学,同时戏剧也属于市民文学(通俗文学)。本文从民俗学角度看元代四大悲剧,认为其作者是受民俗心理的支配来构建戏剧冲突,反映了普遍的民俗信仰、突显出戏剧的主题,并表现出了时代的民俗心理特点,突显出戏剧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