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正>中国武陵地区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早在1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神奇的武陵山脉就聚居着"石门人"和"桑植人"等远古人类。先秦时期,武陵地区为濮人、巴人、楚人和越人等部族融合之地。此后千百年,历朝历代土家、苗家、侗家和"民家"祖先都在此留下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宝藏,形成了长达千里的"武陵山文化沉积带"。  相似文献   

2.
论武陵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陵文化是以历史上的“武陵蛮” (即今天的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 )在武陵山区创造的一种地域文化。武陵文化的生成与武陵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与相邻民族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武陵文化是一种山地文化 ,不仅源远流长 ,其成就也灿然可观 ,它具有神秘浪漫、崇尚武勇、多元融通等特性  相似文献   

3.
伏波将军马援信仰是武陵地区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唐宋之际,伏波将军成为国家神系中的显赫神灵.元明清时期,伏波神职功能逐渐泛化,成为武陵地区各族群广泛信仰的地方神.在武陵地区土著族群的家族化过程中,受伏波文化记忆的影响,一些家族形成马援祖先认同,使得伏波神成为家神.伏波神与家神结合,使伏波信仰在武陵地区产生了跨越历史时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武陵山民族地区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是外在现实的客观需要,又具有其内在的理论依据,因此,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需要一种长效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武陵山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价值观、乡规民约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网上对接机制。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区为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长期以来,武陵山区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包括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神话、传说、歌谣、鼓舞、织锦、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武陵山区民族地区6个县新型城镇化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化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城镇规划无序滞后;产业发展先天不足;民族文化传承任重道远;建设资金欲求无门;政策"洼地"严重失衡。要推进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尽快消除"政策洼地";大兴产业,优化结构,避免演出"空城计";拓展地方筹资渠道,千方百计"筑巢引凤";突出民族特色,坚持文化立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步骤和建设模式必须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7.
武陵地区蒙古族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铜仁地区思南县和石阡县,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等地.同时,铜仁市、德江县、恩施市等县市也有少量分布.在历史文献、口传资料以及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认为武陵地区蒙古族均为自元代以来逐步南迁之蒙古族后裔.由于资料不足,武陵地区蒙古族的源流及其相互关系,尚待进一步调查与研究,期待更多考古佐证材料的出土和发掘.  相似文献   

8.
尚代贵 《民族论坛》2006,2(4):22-23
一、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乡规民约的成因武陵山区位于湘、鄂、渝、黔交界之处,属中国西南地区。这里崇山峻岭,茫茫原始森林绵延数千里,古木参天,物产丰富,但却舟舆不通,交通不便,人迹罕至,与外界交流甚少。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相对封闭、险峻的地理条件,使得历代中央王朝统治权力鞭长莫及。汉顺帝永和元年对武陵蛮采取“羁縻而绥抚”[2]的政策,汉代以后,羁縻政策逐渐推广。这是因为在武陵地区,“大抵人物犷悍,风俗荒怪,不可尽以中国教法绳治,故羁縻之而已”[3]。宋代以后开始实行土司制度,武陵山区土家族人的社会秩序、生产生活方式基本沿袭不变。…  相似文献   

9.
“桃花源”因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而名满天下,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追寻与考证从来不曾停止过:“桃花源”到底在哪里,它究竟是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如果真的曾经存在过,那么,它又在哪里呢,它所展示的到底是怎样一种文化环境?民族学家彭伊立、覃武陵在其父彭泊先生(我国50年代对土家族进行民族认定的先驱之一)民族思想的影响和启示下,对桃花源与武陵蛮的渊源进行深入研究,以失落了2000多年的巴文化为契机,运用民族学的新理论以及考古界、地质地理界和现代科技最新成果,对“桃花源”这一千古悬谜做出了大胆、独特而合理的推测与解释。本刊曾在2004年第5期刊发过两人撰写的《〈桃花源记〉并非虚构》一文,阐述了“东晋末年我国武陵山区腹地‘武陵蛮’的生活现实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写作原型”这一观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争鸣”栏目对彭伊立、覃武陵两位先生近期撰写的该专题系列文章予以连续刊载,希望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4,5(6):63-71,114-116
李绍明先生对“武陵民族区”的阐释,界定了一个内涵清楚的民族学概念,是对费孝通先生“板块与走廊”学说学科特征辨识后,做出的新的学术阐释,是对民族走廊学说的丰富,不是回到区域民族学“封闭”研究的传统思路,而是观照于武陵民族区“这一个”民族区域发生、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特定地域文化研究的民族学理论。《彭水县志》的相关阅读,即能意识到武陵民族区“不被‘整合’的向心力”的事实存在。  相似文献   

11.
尹忠 《民族论坛》2012,(4):54-57
东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在他所写的《桃花源记》中向我们描绘了武陵地区一个“不知有晋,无论魏汉”,“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便有众多“渔人”来武陵寻找那梦一样的桃花源——那篇文章中描写的安宁、平静、淡然,且人人丰衣足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武陵民族地区中药材产业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武陵地区中药材资源开发与产业化的现状及主要做法和经验,指出了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武陵地区中药材资源开发与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底,湖南省张家界市的作者李康学自费在中国书籍出版社结集出版了《大湘西系列作品集》4卷。这部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山区历史文化集大成者。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山区传奇的历史、少数民族历史人物、民族风情,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武陵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归纳法。探讨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定位及策略问题,旨在突显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特征,努力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促进武陵山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势文化。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应当彰显区域文化特质、打造民族发展型体育文化、形成具有独特影响力的武陵山区域文化分支。  相似文献   

15.
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述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认为,近年来,武陵地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关系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该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政治优势,凝聚了各民族的传统友谊;武陵地区民族关系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根源,也有现实根源,集中反映了历史和现实诸多不利因素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龙京沙 《民族论坛》2011,(11):31-31
酉水贯穿于武陵山区腹地的鄂西、渝东南和湘西,历史上这一带被称之为“巫蛮”“蛮獠”“土蛮”地,或盖称“五溪蛮”。在考古资料匮乏之前,人们研究“酉水文化”仅局限于史料,最先踏足这块土地的人们也仅依托于传说的“三苗”时期,及后世的“濮”“巴”“监瓠”族等。  相似文献   

17.
走进大武陵     
<正>编者按本期"走进大武陵"分"文化大武陵"、"生态大武陵"、"发展大武陵"、"渴望脱贫的武陵山区人民"和"献策大武陵"五个版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武陵山区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领导和专  相似文献   

18.
梁芳  陈刚 《民族论坛》2012,(15):11-13
<正>武陵山片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4省市边界临近地区,包括7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人。武陵山片区山同脉、水同源、地同性、人同根,是一个具有特定地理、经济和文化内涵的神奇美丽的地方。从2011年以来,这片贫困与美丽并生的土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  相似文献   

19.
九妹 《民族论坛》2013,(11):12-13
这是流传在武陵山区苗族人中的一首古老迁徙歌,歌声中称赞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是武陵苗族世世代代生活之地——湘西。  相似文献   

20.
武陵山区地跨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的湖南省三市州(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湖北恩施自治州和五峰县、长阳县、重庆一区(黔江区)五县(武隆、石柱、彭水、秀山、酉阳)和贵州铜仁地区,人口1000多万,既是土家族、苗族、侗族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又是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因素制约,武陵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地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批示。2011年2月16日,湖北省率先在全国启动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并确立了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开放活区,富民稳区16字方针。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正式启动,为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推动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促进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提供重大历史机遇。为此,本刊特约记者专门赴恩施州,就读者所关心的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情况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